雖說老趙父親那一輩只有一個男丁,但他們這一輩算是人丁繁茂,兄弟姐妹眾多。這也是剛建國時的特色之一,戰亂終結,百姓安居,才能繁衍生息。
除趙梅外,老趙尚有四個姐姐二個哥哥,加上老趙和趙梅,共有兄弟姊妹八人。眼下,除了老趙和趙梅,還有三位姐姐和一位哥哥健在,均已退休,和老趙一樣,過著退休生活。
前些年,一眾兄弟姐妹大多在同一城市工作和生活。近些年退休後,有的隨子女遷往外鄉他處,有的去了自以為適宜的養老之地。常留老趙他們所生活的這個西北五線小城c市的,唯有老趙、趙梅及三姐趙惠。至于下一輩人,多數都在外地。
趙梅是兄弟姊妹中命運坎坷的一個。十四歲那年,父親因病悄然離世,算是少年喪父。參加工作時,因為招工政策傾向于家中無子女工作的,最後只能招了個大集體工。至中年,又逢喪夫之悲,三十一歲那年,本就對家庭不甚在意的丈夫,酒後不慎自樓梯跌落,就此殞命,唯留趙梅與尚不滿十歲的兒子。三十四歲時,她再度組建新家庭。然而好景不長,安穩日子未過幾年,企業改制後,她又失業下崗。去年,其二婚丈夫又因罹患肺癌撒手人寰。如今,家中僅剩她與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兒子。
或許是年齡的關系,最小的姐弟兩個相對要親近一些,平日里走動也勤些,家里的大小事自然少不了嘮叨。
對于趙梅來說,磕磕絆絆的,大半輩子就過來了,眼下,最主要的就是小兒子成家的問題。但不料前些日子,姐弟倆卻因這個話題有了矛盾。
矛盾的緣起實則頗為簡單,只因趙梅小兒子的婚事。
這個孩子出生之時便歷經坎坷。趙梅前夫離世後,前夫父母就說的很是明白,言稱老子死了爺爺在。他家乃獨子獨孫,若趙梅改嫁,萬不可將孩子帶走,決不能跟著他人受委屈。還趁趙平梅不注意,悄然將孩子領走,並以方便孩子求學為由,轉學到離他們近的地方,令其在爺爺家生活。而趙梅的再婚丈夫先前離異時,前妻亦以撫養權相要挾,致其最終妥協,放棄撫養權。故而,雖趙梅和現任丈夫各自皆有子女,但二人身邊卻無一個孩子。于是,經深思熟慮,他們決意再生一個孩子。
所幸,小兒子自幼便乖巧懂事,學業成績出眾,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年級的好學生。其後,成功考入一所 985 大學。畢業後,謹遵父母想法返回家鄉,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成為一名公務員。工作不久,又憑借住房公積金貸款購置了一套房屋。
唯獨讓趙梅心心念念的是小兒子成家的事。似乎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樣,為孩子的成長、立業和成家操心,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
這個小兒子自參加工作以來,趙梅便將兒子成家之事正式提上了日程,無時無刻不在念叨。
這個孩子其他方面皆為出色也很听話,然而,提及找對象之事,便仿若換了一人,要麼沉默如悶葫蘆,要麼以“少操閑心”敷衍了事。追問的次數多了,直接以加班為借口,下班後不回來吃飯,等睡覺才回家。
眼見與他同齡之人皆已步入婚姻殿堂,甚至有的已兒女雙全,然趙梅的兒子卻毫無動靜,每日除按時上班外,其余業余時間,足不出戶,猶如十足的“宅男”,終日窩在家中。
趙梅每次詢問兒子找對象之事,皆無果,亦未見異常,後來,催促多了,還如倔驢一樣惡狠狠的頂嘴。趙梅終是按捺不住性子,按捺不住便至老趙家與老趙訴苦。
“你說這孩子怎麼一點都不著急?”
“你一定要給他做做工作,他也該找對象了,不可一直拖延。”
“你尋個時機探探他的口風,看看他究竟作何想法,是否有何顧慮或難處?”
………
姐弟倆見面的時候,趙梅總會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