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陽坐在辦公室的窗邊,望著窗外那條已經走了無數次的街道。天剛蒙亮,晨霧還未散盡,街邊的小攤陸續支起棚子,鍋鏟與鐵鍋踫撞出清脆的聲響。他手里握著一份新出台的環保政策文件,紙張略顯粗糙,邊緣還帶著打印機的余溫。
手機在桌上震動了一下,是小奕發來的信息︰“昨晚整理了幾個重點企業的能耗數據,建議今天上午召集一次閉門會。”
他點了點頭,將文件輕輕合上,目光落在桌角那本被磨得有些舊的筆記本上。封皮上的字跡依舊清晰︰“當官就要為老百姓做實事。”
這行字仿佛能給他力量。他知道,這次的環保政策不是小事,對本地幾家老廠來說,幾乎等同于一場風暴。而他要做的,是讓這場風暴不至于掀翻整個產業基礎。
會議室內,氣氛比想象中更凝重。幾位企業負責人眉頭緊鎖,部分干部則顯得焦躁不安。
“林市長,我們理解環保的重要性,但一下子關停幾條生產線,工人怎麼辦?工資怎麼發?”一位姓陳的老廠長聲音沙啞地問。
“我們不是要一刀切。”林海陽語氣平穩,“政策是硬杠杠,但我們也有責任幫企業找到出路。我提議分階段推進改造,同時申請專項補貼,減輕企業負擔。”
有人低聲議論,也有人露出懷疑的目光。
“您說得輕巧,資金從哪兒來?技術誰來提供?”
林海陽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打開投影儀,調出一頁ppt︰“這是我們剛剛聯系到的省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的技術方案。他們願意派團隊實地考察,並協助搭建ai檢測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能耗,還能提升良品率。”
會議室里安靜了幾秒。
“可我們這兒條件差,人家真願意來?”另一位干部半信半疑。
“他們不來,是因為不了解。”林海陽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幾個關鍵詞,“我們要做的,不是等待別人來救我們,而是主動走出去,把我們的優勢講清楚。”
他轉身看向眾人︰“我們有基礎、有需求、有決心,這就是合作的前提。”
沉默片刻後,那位姓陳的老廠長緩緩點頭︰“林市長,我們听您的。”
會議結束後,林海陽走出會議室,陽光正好灑在走廊盡頭。他回頭看了一眼會議室門牌,眼神堅定。
當天下午,他親自前往省智能制造研究中心,見到了那位態度冷淡的負責人。
“林市長,我們這邊資源有限,不可能每個地方都顧得上。”
“我明白。”林海陽微笑著遞上一沓資料,“這是我們在光伏項目中自主研發的過程記錄,還有相關專家的評審意見。我們不是空手來談合作,而是帶著經驗來的。”
對方翻閱了幾頁,眉頭稍微舒展了些。
“另外,我可以承諾優先提供實驗場地和一線數據支持。你們需要什麼設備,我們可以協調安排。”
負責人沉吟片刻,抬頭看著他︰“你為什麼這麼有信心?”
林海陽笑了笑,從口袋里摸出一張卡片,在上面寫下一串數字和一句話,遞給對方︰“不是所有光都來自太陽,有時候,火種也能照亮黑夜。”
那人接過卡片,看了幾眼,嘴角微微揚起︰“你這個人有意思。”
會談結束時,兩人握手告別。林海陽走出大樓,深吸一口氣,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桂花香。
與此同時,小奕正忙著組織“愛心素食館”的志願者培訓。這個項目最初只是她和方子敬的一次嘗試,沒想到反響熱烈,甚至吸引了文旅局的關注。
“今天來了幾位新志願者。”小奕站在廚房門口,朝正在整理食材的方子敬喊了一聲。
“好,我來帶他們熟悉流程。”
“有個姑娘說她是金城大學的學生,專門過來拍短視頻記錄活動過程。”
“哦?”方子敬抬眼看了過去,“那就讓她多拍點真實場景吧。”
培訓進行得很順利,志願者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小奕一邊指導操作規範,一邊留意著那位大學生的拍攝情況。
“你別只拍我們準備食物的畫面,”她提醒道,“也要拍一下顧客們的反應,尤其是那些老人和孩子。”
“好的,我會注意的。”女孩點點頭,繼續調整鏡頭角度。
活動結束後,那位女學生走過來,興奮地說︰“其實我來這里是想拍個爆款視頻的,但沒想到真的被感動了。”
方子敬聞言一笑,悄悄錄下了這句話。
夜幕降臨,城市燈火漸次亮起。林海陽回到辦公室,窗外的城市輪廓像一幅未完成的畫。
他翻開筆記本,開始整理今天的會議紀要。敲擊鍵盤的聲音在安靜的房間里格外清晰。
突然,手機響了。
是省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的人發來的消息︰“我們下周派人去莫高市考察,具體時間稍後通知。”
林海陽放下手機,靠在椅背上,閉上眼楮。他知道,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但他不怕。
因為每一次逆境,都是破局的機會。
門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是值班秘書路過。林海陽睜開眼,重新坐直身子,手指再次敲擊起鍵盤。
窗外的風穿過玻璃縫隙,吹動了桌上的紙張一角。那張寫著關鍵數據的紙,被風吹得輕輕顫動,像一只即將振翅的蝶。
他沒有停下打字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