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陽站在市政府三樓會議廳的門口,深吸了一口氣。陽光透過玻璃門灑在地磚上,映出他筆挺的身影。他今天穿得比往常正式一些,胸前別著一枚市徽。會議廳里已經陸續坐滿了人,本地干部、文旅系統的骨干,還有幾位金發碧眼的外國專家,正低聲交談,氣氛略顯緊張。
他推門而入,腳步聲在空曠的會議廳里格外清晰。眾人目光投來,幾位本地干部向他點頭示意,而那幾位外國專家則依舊低頭翻著資料,神情淡漠。
會議開始後,林海陽沒有按照原定的發言稿念稿,而是合上文件夾,抬頭看著在座的每一個人。
“我們不是來听你們評判的。”他的聲音不大,卻足夠清晰,“我們是來共同探索未來的。”
這句話像一塊石頭投入湖面,激起了一圈圈漣漪。有幾位本地干部露出驚訝的神色,而那位坐在主位的外國專家抬起頭,眼神里多了幾分探究。
林海陽繼續說道“莫高市的文化資源、產業基礎和生態條件,不是靠幾張照片和幾段數據就能理解的。你們今天坐在這里,不是為了給我們打分,而是為了找到合作的可能。”
會議廳里一時安靜下來,只有空調運轉的輕微嗡鳴。
座談會持續了兩個小時,雙方圍繞文旅融合的可行性、文化保護與開發的平衡點展開了討論。外國專家提出了一些尖銳的問題,林海陽一一回應,語氣不急不躁,邏輯清晰。
會議結束時,那位主位上的專家站起身,向林海陽伸出手“林市長,明天的實地考察,我很期待。”
林海陽與他握手,點頭“明天早上八點,我在葡萄園等你們。”
走出會議廳,陽光已經偏西,照在市政府廣場上,泛起一層金光。林海陽站在台階上,回頭看了一眼會議廳的玻璃門,里面還有人在整理資料,低聲交談。
這時,一個年輕人快步走來,是剛才會議上的翻譯。他遞上一張名片,臉上帶著笑意“林市長,我叫陳然,如果您需要,我可以全程陪同考察。”
林海陽接過名片,看了他一眼,年輕人眼神堅定,透著一股干勁。他點點頭“好,明天見。”
第二天一早,林海陽便驅車前往葡萄園。天空湛藍,空氣中彌漫著清晨特有的濕潤氣息。他穿著一件淺灰色夾克,腳上是一雙舊皮鞋,看起來更像是一位實地考察的學者,而非副市長。
葡萄園里,技術員已經準備好了講解材料。外國專家一行人陸續下車,有人拿著相機拍照,有人在記錄什麼。林海陽迎上去,與他們一一握手。
考察從葡萄園開始。林海陽親自帶路,一邊走一邊介紹“這里的葡萄品種是我們從法國引進的,經過幾年的本地化培育,已經適應了莫高市的氣候條件。”
一位女專家停下腳步,指著頭頂的光伏板“這些板子會不會影響葡萄的生長?”
“這是我們的‘板下經濟’模式。”林海陽笑著回答,“光伏板清潔能源,板下種植葡萄,既節省土地,又提高單位面積的經濟產出。”
技術員接過話頭,詳細講解了板下種植的原理和實際數據。幾位專家听後頻頻點頭。
走到一處酒窖前,林海陽邀請他們進去品嘗葡萄酒。酒窖內涼爽而幽暗,木桶整齊排列,散發出淡淡的酒香。
“這是上一年釀的赤霞珠。”他拿起一瓶酒,倒入杯中,“你們嘗嘗。”
幾位專家端起酒杯,輕輕搖晃,湊近鼻尖嗅了嗅,然後小口品嘗。一位專家皺了皺眉,似乎對口感有些質疑。
“這酒,還不夠成熟。”他說。
林海陽沒有反駁,只是笑了笑“我們還在學習,也歡迎你們提出建議。”
那位專家看著他,眼神里多了一絲欣賞。
考察結束時,已是中午。林海陽安排他們在葡萄園附近的農家樂用餐,菜品都是本地特色,簡單卻地道。飯後,他向幾位專家提出,希望他們能參與莫高市即將籌建的“國際文化與產業發展研究院”。
“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學術機構,”他說,“而是我們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的一個實驗平台。你們可以帶來國際視野,我們也願意實踐的土壤。”
幾位專家交換了一下眼神,那位主位上的專家點了點頭“我們可以考慮。”
回到市政府後,林海陽立即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開始起草研究院的籌建方案。他一邊翻閱資料,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要點。
“我們要把這里打造成一個開放、多元、務實的平台。”他對在場的干部說,“不僅是政府推動的項目,更是企業、高校、國際機構共同參與的合作平台。”
方案起草到傍晚,林海陽才起身離開會議室。他站在市政府大樓的露台上,看著遠處的葡萄園方向,心中一片清明。
他知道,這只是破冰的第一步,但至少,他們已經邁出了這一步。
回到辦公室,他打開電腦,開始撰寫正式提案。提案的開頭,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我們的文化,不是用來展覽的,是用來生活的。”
寫完這句話,他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往下寫。窗外,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只有市政府大樓的燈光還亮著,像一座燈塔,照向遠方。
夜風輕輕吹過,帶來一絲涼意。林海陽起身關窗,動作間,他瞥見桌上那張陳然遞來的名片,靜靜躺在文件堆中,邊緣泛著微光。
他拿起名片,看了幾秒,然後輕輕夾進了筆記本里。
窗外,夜色漸濃,而他的心里,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
喜歡官場小白到主政一方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官場小白到主政一方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