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陽站在省城會議大樓外,夜風裹著初春的寒意撲面而來。他剛結束了一場長達數小時的項目推進會,正準備離開時,手機震動起來。
來電顯示是莫高市應急管理局局長趙志遠。
“林市長,情況緊急!合作區域上游連降暴雨,水位暴漲,部分地區已經出現內澇,部分施工點被迫停工。”
林海陽眉頭一皺,立刻問道︰“有沒有人員傷亡?堤壩情況如何?”
“目前沒有接到傷亡報告,但部分堤壩存在滲漏現象,我們正在組織力量搶險。”
林海陽沉默了幾秒,隨即果斷說道︰“我馬上趕過去。你先協調好現場力量,確保人員安全第一。”
掛斷電話後,他轉身走向停車場,腦海中迅速梳理起當前局勢,此次洪災若導致項目停滯,前期努力將付諸東流,還會影響各方信任基礎。
車子駛出省城,夜色濃重,沿途燈光稀疏。林海陽一邊開車,一邊撥通了項目組另一位核心成員——來自甲市的副市長陳立軍。
“老陳,我現在往災區趕。你們那邊的情況怎麼樣?”
“我們這邊還好,但乙市和丙市交界處的問題比較嚴重。尤其是那條主干堤壩,听說已經出現了裂縫。”陳立軍語氣沉重,“而且……我听說有些地方的施工材料質量有問題。”
林海陽心中一沉。他知道,這些堤壩工程原本就涉及多個地區的協作,資金、技術和監管都極為復雜。如果真的存在偷工減料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
凌晨三點,林海陽抵達受災最嚴重的乙市段堤壩。現場燈火通明,雨還在下,空氣中彌漫著潮濕與泥土混合的氣息。搶險人員穿著雨衣來回奔走,沙袋堆成了一道臨時防線,但水流仍在不斷從縫隙中滲出。
“林市長!”趙志遠迎上來,“您來得正好。我們剛剛檢測發現,這段堤壩的混凝土強度明顯不達標,鋼筋數量也比設計少了三分之一,很多地方一敲就碎。”
林海陽蹲下身,隨手撿起一塊碎石,輕輕一捏,果然碎成了粉末。他的臉色愈發凝重。
“調取施工記錄,我要知道是誰負責的這個標段。”
趙志遠點頭,立刻安排人去查。
天亮前,專家組抵達。經過實地勘察,確認該段堤壩已不具備繼續使用的安全性,必須立即拆除重建。
消息傳出,整個項目組陷入一片嘩然。部分合作方開始動搖,甚至有人提出撤資。
面對壓力,林海陽沒有退縮。他在清晨召開緊急會議,向全體成員通報了堤壩質量問題,並宣布廢除原施工方案。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災害,而是一次對合作機制的考驗。”他目光如炬,“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各自為政,互相推諉,那麼這個項目注定失敗。但如果大家能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困難,我相信我們不僅能挺過這一關,還能打造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協同發展典範。”
會議室里一時鴉雀無聲。
片刻後,一位來自丙市的代表緩緩開口︰“林市長,您分析得在理,不過資金這塊兒的難題確實棘手。”
林海陽點頭︰“我理解。所以我已經連夜聯系了幾家央企,希望他們能先行墊資,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他話音剛落,一名年輕干部急匆匆走進來,在他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林海陽眼神微動,隨即站起身︰“各位,好消息。中建五局願意墊資三億元,用于緊急搶險和堤壩重建。同時,我已經安排宣傳部門通過無人機直播方式,向社會展示災區的真實情況和我們的應對措施,希望能吸引更多社會捐贈。”
眾人面面相覷,隨後陸續點頭表示支持。
接下來的幾天,林海陽幾乎沒合過眼。他親自帶隊深入災區,了解群眾安置情況,協調物資調配,同時還多次與各大媒體溝通,爭取輿論支持。
與此同時,他安排專人對接各家企業,逐一解決他們在項目中的具體困難,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信心。
終于,在新堤壩建設過程中,一個意外的細節引起了林海陽的注意。
一名工人在搬運建材時,無意間在地上撿到了一枚金屬牌,上面印著一個熟悉的品牌標志——正是之前一度想要撤資的一家大型投資集團。
“這東西怎麼會在工地?”林海陽接過牌子,若有所思地問。
“可能是哪個運輸車掉下來的。”工人撓撓頭,“不過我看他們這兩天已經開始派人過來考察了。”
林海陽嘴角微微上揚。
他知道,這是一個信號。
幾天後,新堤壩主體結構完工,抗洪能力大幅提升。與此同時,林海陽又組織了一場特別的活動——邀請受災群眾代表向合作方贈送錦旗,表達對他們援助的感激之情。
當天上午,數十名村民舉著“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的錦旗,走進合作方總部。他們的樸實話語、真摯情感,打動了在場每一個人。
那位曾想撤資的投資集團負責人站在門口,看著眼前一幕,久久未語。
良久,他走到林海陽面前,鄭重地說︰“林市長,我們決定追加投資兩億元,支持項目後續建設。”
林海陽伸出手,與對方緊緊一握。
這一刻,他知道,項目終于邁過了最關鍵的坎。
夜幕降臨,林海陽獨自站在新建成的堤壩上,望著遠方的江水緩緩流淌。微風輕拂,江面上泛起層層漣漪。
他摸出手機,按下熟悉的號碼。
電話很快接通。
“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彤彤的聲音依舊軟糯可愛。
林海陽笑了笑︰“快了。等我把這里的事辦完,就把你們接過來。”
掛斷電話,他深吸一口氣,望向遠處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