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陽站在廣場上,望著遠處正在施工的溫泉度假區方向。那里已經打下了第一根樁基,塵土飛揚中隱約可見幾台大型機械正緩緩運作。他眯了眯眼,心里清楚,這只是個開始。
“明天推進會,得把資金和施工的問題講清楚。”李牧一邊翻著手中的會議材料,一邊說道。
“嗯。”林海陽點頭,“財政那邊還沒回音?”
“還在等批文。”李牧合上文件夾,“不過王強那邊倒是松了口,說願意先墊一部分。”
“那就好。”林海陽頓了頓,“我們不能讓項目卡在半路上。”
第二天上午,兩人準時抵達市發改委會議室。會議一開始,林海陽就開門見山地匯報了龍山溫泉項目的進展與困難。當提到資金缺口時,現場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林書記,你們縣今年的專項預算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一位財政局代表皺著眉頭說道,“如果再追加撥款,恐怕需要調整整體計劃。”
林海陽不慌不忙地打開投影儀,調出一份詳細的財務分析報告︰“我們測算過,只要能拿到五千萬元支持,加上企業自籌部分,這個項目可以在兩年內實現盈利,並帶動周邊至少三個鄉鎮的經濟發展。”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全場︰“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不是短期工程,而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核心項目。未來五年,它將成為甦南省南部最具吸引力的生態旅游目的地之一。”
會議室內陷入短暫沉默,隨後有人低聲交談。最終,財政局局長拍板道︰“這樣吧,我這邊協調一筆閑置資金,先給你們解決兩千五,剩下的看後續進度再定。”
林海陽點頭致謝,心里卻知道,這還只是第一步。
回到龍山後,他們馬不停蹄地趕往施工現場。然而,問題比預想的更復雜。原本平坦的土地下竟隱藏著復雜的地質結構,鑽探設備頻頻受阻,施工進度嚴重滯後。
“這里的岩層太硬,常規鑽頭根本打不動。”工程師拿著檢測報告過來匯報,“而且地下水流向不穩定,隨時可能塌陷。”
林海陽接過報告,翻了幾頁,眉頭緊鎖。他立刻聯系王強團隊,請來幾位地質專家進行實地勘查。
三天後,專家們提出了一個新方案︰采用一種新型高強度復合鑽頭,並在關鍵區域布置支撐柱,防止塌方。同時,引入先進的水文監測系統,實時掌握地下水位變化。
“技術是成熟的,但成本會增加不少。”王強有些猶豫地說。
“只要能保證安全和進度,成本可以想辦法。”林海陽語氣堅定。
很快,新的施工方案啟動。機器轟鳴聲再次響起,工地重新恢復了活力。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一切步入正軌時,另一場風波悄然醞釀。
附近的村民開始聚集抗議。他們擔心溫泉開發會影響水源、破壞環境,甚至威脅到房屋安全。
“我們祖祖輩輩住在這里,憑什麼要搬?”一位老者拄著拐杖站在工地門口,聲音沙啞卻堅定。
林海陽親自帶隊走訪,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他帶著規劃圖紙、環保評估報告,耐心解釋每一個細節。
“我們會預留緩沖帶,不會佔用農田;施工期間也會安排專人監督水質;項目建成後,還會優先錄用本地居民參與運營。”
但仍有部分村民持懷疑態度。
“你說得好听,到時候誰來兌現?”
“萬一出了事,你們拍拍屁股走人,我們怎麼辦?”
為了消除疑慮,林海陽組織了一次參觀活動,邀請村民代表前往金城附近一個已建成的生態溫泉度假區實地考察。他們親眼看到整潔的園區、清澈的泉水,以及當地居民因項目而改善的生活。
回來之後,反對的聲音明顯減少。
“其實我們也希望村子能發展。”一位中年婦女私下對林海陽說,“就是怕被拋棄。”
林海陽點頭︰“不會的,我們是來共建的,不是來掠奪的。”
風波漸漸平息,施工也逐步恢復正常。
可就在項目進入收尾階段時,一封匿名舉報信在網絡上瘋傳,稱溫泉項目存在嚴重污染隱患,水質含有超標重金屬,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一時間,原本預訂的游客紛紛取消行程,合作商也開始觀望,整個項目陷入被動局面。
“這不是巧合。”李牧看完網上的帖子後沉聲說,“有人故意抹黑。”
林海陽沒有說話,只是拿起電話,聯系了幾位熟悉媒體的朋友,安排記者前來實地采訪。同時,他讓環保部門出具最新水質檢測報告,準備召開新聞發布會。
幾天後,發布會如期舉行。現場座無虛席,攝像機鏡頭齊刷刷對準講台。
“各位媒體朋友,”林海陽走上前,語氣平穩,“今天我想說的是,龍山溫泉項目從立項之初,就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所有的水質數據都經過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完全符合國家標準。”
他舉起手中的檢測報告,“大家可以自行查閱。我們歡迎監督,但也絕不接受惡意造謠。”
有記者提問︰“林書記,听說這次事件背後有競爭對手操作,您怎麼看?”
林海陽微微一笑︰“真相只有一個,我們不怕查。但我也希望,公眾在面對信息時,能多一分理性,少一些情緒。”
發布會結束後,幾家主流媒體相繼刊發正面報道,網絡輿情迅速扭轉。訂單開始回升,投資方也重新確認了合作意向。
一個月後,溫泉度假區正式開業。開業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孩子們在親子樂園里嬉戲,老人在理療池邊泡著腳,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硫磺味道。
林海陽站在接待中心門口,看著這一切,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真不容易啊。”李牧走過來,輕聲感嘆。
“是啊。”林海陽點點頭,“但這才是剛開始。”
遠處,一輛車緩緩駛入園區,車窗搖下,露出一張熟悉的面孔。
“林書記,好久不見。”那人笑著打招呼,“我來,是想談談下一個項目的事。”
林海陽轉身迎上去,眼神里透出一絲警惕與期待交織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