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書記開完會,匆匆從省城趕回高陽縣。與此同時,朱總也放心不下這邊的情況,派出了最得力的副總來到高陽縣,密切關注事情的進展。
而賴書記安排紀委書記暗自調查林業局的結果也已經有了眉目。就在那天早上剛上班,縣宣傳部部長神色匆匆地找到賴書記的秘書,手里拿著一份省報,神色凝重地遞給他,說道︰“你看看這個,事情鬧大了!”秘書接過報紙,只見整個版面都是醒目的標題——《高陽縣︰林業之蠹與基層之光的對決》,標題下方,把林業局的惡行揭露得淋灕盡致,每一個字都像一把利劍,直刺腐敗的心髒。
同時,報道把河東鎮林海陽稱贊得不得了,將他為老百姓做實事的點點滴滴都詳細記錄在其中。不僅提到了他在冰凍災害期間為村民的辛勤付出,還把他為攤販老人出頭,一鍋端掉地痞流氓以及相關派出所所長的事也一並寫了進去。
此時,在河東鎮政府,鎮上同事拿著報紙,興奮地沖進辦公室喊道︰“林主任,你上報紙了,快看吶!”辦公室里瞬間炸開了鍋,大家紛紛圍過來傳閱報紙。只有吳藍顯得比較淡定,因為她多少知道一些內情。
林海陽看到報紙後,卻震驚不已,氣呼呼地對吳藍說︰“這事你知道是不是?怎麼能這樣寫呢!還有很多類似的干部比我們做得好,我們不過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哪能這麼大事宣揚,我都不好意思了。”
吳藍趕忙解釋道︰“我也沒想到廖記者會來這麼大手筆啊,我以為她就簡單描述一下,重點放在林業局腐敗問題上呢。”
在高陽縣政府,這份報紙引發了軒然大波,縣里的領導們憂喜參半。憂的是,在本縣竟然出現了林業局這樣的蛀蟲部門,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喜的是,公務員隊伍里還有林海陽這樣一心為民的好干部,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基層的黑暗角落。
縣委緊急召開會議,討論應對之策。會上,對于林業局的清查,大家一致同意,必須嚴肅處理這個腐敗的部門。然而,對于林海陽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
有的領導皺著眉頭,一臉不滿地說︰“林海陽這同志沒有大局觀,為了自己能出頭,竟然把林業局當成了靶子,這不是成了他揚名的道具嗎?”
趙長河也附和道︰“他一個人的行為,影響了整個高陽縣的形象,這事兒可不能就這麼輕易算了。”
但也有領導對林海陽表示欽佩,反駁道︰“林海陽同志做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好事,他敢于和腐敗作斗爭,這種精神難能可貴,怎麼能這樣指責他呢?”
賴書記听著大家的爭論,緩緩開口說道︰“林海陽同志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一心為百姓,不畏強權,敢于揭露腐敗。我們應該看到他的閃光點,以他為標桿,激勵更多的干部為人民服務。”賴書記的話,基本定下了一個大調。
然而,在集體表決對林海陽的處理意見時,現場的分歧依然很大。有人提出對林海陽做警告處理,認為他雖然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行為過于莽撞,造成了不良影響。而另一邊,也有不少人堅決反對,力挺林海陽。
此事很快傳到了市里,同樣引發了不同的聲音。有的領導覺得林海陽的行為過于激進,給地方形象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也有許多領導對他的勇氣和擔當表示贊賞。特別是高建宇組織部部長,他極力推崇林海陽,在各種場合說道︰“林海陽這樣的干部,是我們市里難得的人才,他的行為展現了一名優秀干部應有的品質和擔當,我們應該大力表彰,而不是指責。”
在這一片爭論聲中,林業局內部早已人心惶惶。郭局長和馬局長更是頭大如斗,他們知道大事不妙,整個林業局可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兩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打電話求人,試圖尋找一絲轉機,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和林業局這個“小王國”。但他們心里也清楚,這次的輿論風暴和各方壓力,怕是沒那麼容易化解,等待他們的,或許將是一場嚴厲的問責和整頓。
喜歡官場小白到主政一方請大家收藏︰()官場小白到主政一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