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有位奇公主,身為當今天子李隆基的胞妹,無心財富與權勢,一心向道,改封號昌隆為玉真,尊號“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師”。
玉真公主雖一心向道,無心世俗,但與兄長李隆基關系極好,若是其願意為李白向李隆基美言幾句的話,說不得李白多年的夙願就會輕易達成。
此人,便是李白下一個要拜訪的對象。
通過暗衛總部的消息,李白知道了玉真公主的蹤跡,所幸距離長安並不太遠。
在長安之南有座名山,喚為終南山,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與洞天福地所在,為修道之人尋仙問道之人必訪之地。
玉真公主原本在王屋山入道修仙,不知為何,近日來到終南山尋仙問道。
李白方一離開長安城地界,那始終壓的他喘不過氣來的紅塵之氣就如潮水般退去,體內的力量不再受到約束,脫韁的野馬一般奔騰不息。
他化為一道劍光向王屋山疾馳而去,動靜雖然不大,但劍氣之凌厲,使得一路上的高手膽戰心驚。
不多時,李白便來到王屋山下,縱使他游歷過各種名川大山,也依舊驚嘆于此山的巍峨與仙氣。
王屋山如擎天巨柱劈開雲海,萬仞崖壁垂落銀河飛瀑,千年古柏盤虯于嶙峋石隙。
晨霧吞吐間,七十二峰若隱若現,恍如群仙列陣;暮靄沉浮時,紫氣自九疊屏風蒸騰,漫過唐代銀杏金葉。
斷碑苔痕間藏著軒轅祭天舊事,愚公鑿徑處猶聞巨靈斧鑿雷鳴。煉丹井畔松風回蕩葛洪遺韻,陽台宮前鶴影掠過玉真佩環。
當星斗墜入天壇峰頂的青銅祭壇,整座山脈便化作懸浮的昆侖玉闕,吞吐著八百里太行的蒼茫靈氣。
暗衛只給了一個玉真公主所在的籠統位置,王屋山脈縱橫八百里,若是要一處處尋去,不知要到猴年馬月。
李白只得放出那強大無比的神識,將整座王屋山籠罩其內,頓時飛鳥不鳴,猛虎止嘯,寒蟬若噤。
“有了。”
不多時,李白悠悠的睜開了雙眼,向著一個明確的方向疾馳而去。
在終南山某處的一間小竹屋內,那位大名鼎鼎的玉珍公主正與一人面對而坐,下棋論道,其樂融融。
忽然,兩人同時緊蹙眉頭,向同一個方向看去。
“討厭的感覺。”
玉真公主薄怒出聲,被那股強大的神識掃過,感覺就好像被人將心底里所有的秘密一覽無余一般,讓她十分不舒服。
“無妨,小生會保護公主的。”
那人書生樣貌打扮,清 如竹,眉目疏朗似雨後遠山,須髯微拂若水墨氤氳。素袍寬袖沾松煙墨色,行止間有林泉氣韻,一襲青衫半染禪寂半染詩痕。
“摩詰所言貧道自然是信的,只是希望摩詰不要再喊貧道為公主,喊貧道玉真便好。”
玉真公主笑意盈盈的看向眼前的王維王摩詰,眼波中似有情意流轉。
“好的公主。”
王維似乎沒有看到玉真公主眼中的深意,輕輕一揮衣袖,就將李白的神識之力隔絕在外。
玉真公主頓時感覺那種討厭的窺視感消失不見,正欲和王維說上幾句話,就听屋外有一道清爽的嗓音傳來。
“玉真公主在上,李太白特來拜見。”
听到這話,玉珍公主與王維都有一些意外,但是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畢竟這天下能夠有如此強悍神識的人,屈指可數,若是身為人榜強者的李白,那倒正常。
玉真公主並未馬上搭理李白的求見,而是笑意盈盈地對王維說道︰
“世人都說這李太白是那文曲星托身,文采舉世無雙,但貧道覺得他卻不如摩詰你。”
王維听到此話,只是笑了笑,卻也沒有反對。
他與李白同年出生,在兩人初出茅廬之時沒有少被拿來相互比較,自然心底里憋著一口傲氣,不願輸對方分毫。
“你們二人先後進入人榜,雖有排名先後,卻也被那暗衛之主點評不分伯仲,貧道倒是好奇,若以修為而論,你兩誰更勝一籌?”
玉真公主看出了王維心中的傲氣,難得眼前這個木頭家伙能夠有點情緒波動,忍不住拱火道。
“只有論過才知道。”
王維自信的說道,他們讀書人可不是那種蠻橫武夫,分高下並不是只有拳拳到肉,招招見血的武斗,以詩會友的論道便可知高下。
雖說王維修禪多年,清心寡欲,此時也不免起了爭斗之心,想要為這個宿敵一較高下。
玉真公主看到這一幕不免有些後悔方才的拱火,畢竟無論輸贏,人榜強者之間的斗法勢必險象環生,她可不願眼前之人受傷分毫。
“李太白是吧?拜見本宮有何貴干?”
玉真公主提高了音量,卻依舊沒有出門相見的意思。
李白听到此話覺得有戲,也不顧地上的泥土會弄髒身上的衣服,盤膝而坐,解下腰間酒壺重重擱在地上,說道︰
“殿下可知蜀道篐岩能劈,長安朱門卻難叩?”
玉真公主顯然沒想到這位傳說中的曠達詩仙居然也有心進入那無聊的官場,手中青玉柄麈尾掃過《黃庭經》,饒有興致的說道︰
“李十二,你袖中掖著哪篇詩稿當名刺?”
李白听到此話,不假思索的說道。
“某要公主將這片雲鵬,送上含元殿藻井!”
只要是了解李白的人,一定會知道當年李白送與司馬承禎的那一篇《大鵬遇希有鳥賦》,李白“仙風道骨”之名便是自那時起,由司馬承禎之口宣告天下的。
當年李白寫下這首賦,抒發其追求自由與超越世俗的志向,如今只有高遠的志向,卻不見對自由的向往,這讓玉真公主感到有些失望。
“三清座下听慣了求仙丹的,倒少見求官牒的。你看這金線繡的囚蛟,比得上你醉寫的《烏棲曲》?”
李白听到這話連忙說道︰“可是……”卻不想被玉真公主馬上拒絕。
“青蓮本該開在雲海里,何苦栽進太液池?且去剡溪釣鰲,莫數大明宮漏聲——你鞋底松針比御史台青磚干淨。”
話說到這種地步,李白已經很清楚玉真公主的態度,在原地呆愣了片刻後,不由一聲嘆息,隨後離開了此地。
喜歡人間風華請大家收藏︰()人間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