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邊境 寒流來得悄無聲息,卻又雷霆萬鈞。
一夜之間,原本還算溫和的天氣驟然轉冷,如同被投入冰窖。
鹽邊和會無,這兩個依山傍水、曾因鹽業而略帶煙火氣的古老城鎮,此刻被一層死寂的灰白籠罩。
先是細碎的雪粒子,像無數小針般刺痛著裸露的皮膚,隨後便是鵝毛般的大雪,狂怒地、不加選擇地覆蓋了每一寸土地。
山巒失去了蒼翠,化作連綿起伏的雪丘。
河流不再奔騰,水面凝結成厚厚的冰層,冰下或許還殘存著些許暗流,卻再也無法沖破這堅硬的桎梏。
街道上,行人蹤跡幾乎絕跡。
偶有裹得像粽子般嚴實的人,也是縮著脖子,快步疾走,呼出的白氣瞬間便被寒風吹散。
屋檐下,冰稜倒掛,有的粗壯如手臂,晶瑩剔透,卻透著一股森冷。
曾經熱鬧的市集,如今空空蕩蕩,只有被雪壓彎的竹竿或木架,無力地支撐著殘破的棚頂,仿佛在訴說著昨日的繁華與今日的寂寥。
家家戶戶緊閉著門窗,試圖將嚴寒隔絕在外。
然而,單薄的土坯牆、破舊的茅草頂,又怎能真正抵擋得住這無孔不入的寒意?
屋內,炭火早已熄滅,人們只能擠在一起,用彼此的體溫取暖。
老人和小孩蜷縮在角落,凍得瑟瑟發抖,小臉凍得青紫。
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冷氣,混雜著饑餓和絕望的氣息。
牲畜棚里,牛羊馬匹擠作一團,發出低沉的哀鳴。
許多弱小的生命,在寒夜中悄然停止了呼吸,只留下一具僵硬的、被雪覆蓋的軀體。
田地早已被厚厚的積雪掩埋,枯萎的莊稼和殘敗的農具都成了雪下的一部分,來年的生計,仿佛也一同被埋葬在了這片白茫茫的世界里。
遠處的山坳里,偶爾傳來一兩聲孤狼淒厲的嚎叫,在這死寂的雪原上顯得格外刺耳,更添了幾分荒涼與恐怖。
天地間,只剩下風雪的呼嘯,和偶爾從緊閉的門窗縫隙里透出的一點點、微弱的人間燈火。
那燈火在漫天風雪中,顯得如此渺小而脆弱,如同風中殘燭。
整個世界,仿佛都停止了呼吸,只剩下冰雪的沉默和生命的掙扎。
因蜀國與南詔交惡,臨近南詔的所有邊城,皆是城門緊閉,如臨大敵。
寒流如惡魔般,在夜幕降臨時,驟然來襲,毫無征兆。
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如白色的巨幕,無情地掩埋了世間萬物。
一夜之間,蜀國各地遭受重創,災情嚴重。
各地官府,或有心無力,或自私自利。
有心者,雖傾其所有,拿出僅有的物資,但也不過是杯水車薪,難以緩解燃眉之急。
狠心者,則緊閉城門,對百姓的死活視若無睹。
然而,鹽邊城的官員和守城將士,卻展現出了難得的擔當。
他們將僅有的物資全部發放下去,希望能給百姓帶來一絲溫暖。
可即便如此,仍有許多百姓因房屋倒塌,流離失所,在饑寒交迫中苦苦掙扎,無處安身。
鹽邊知府、縣丞、守城將軍三人,面色凝重,心情沉重地走在街道上。
他們看著受苦的百姓,心中五味雜陳,卻又束手無策。
鹽邊城外
蜀國的六萬將士,在南詔皇帝的救助下,攜帶著錢糧和御寒衣物,抵達了距離威楚最近的鹽邊城。
其中一名將士站在城樓下,仰頭對著城樓上的守軍高聲呼喊︰
“速速打開城門,我們是蜀國的將士!”
“雪災突然襲來,我們必須返回故土,拯救我們的家人!”
“懇請各位守城的將士,打開城門,讓我們回家吧!”
守城的兵卒們,仔細端詳著城樓下那黑壓壓的六萬將士。
他們的著裝,的確是蜀國的軍人無疑。
然而,兵卒不敢擅自作主。
其中一個兵卒,大聲回應道︰
“你們稍安勿躁,我這就去請將軍前來。”
話畢,那名兵卒立刻快步離去……
沒過多久,鹽邊知府、縣丞以及守城將軍三人,風馳電掣般地來到了城樓上。
他們望著城樓下的六萬將士,心中涌起百般滋味。
這六萬將士,跟隨三位王爺出征南詔,此事不僅邊境各城的官員知曉,就連普通百姓也是耳熟能詳。
如今雪災突襲,將士們歸心似箭,想要回家解救父母親人,這也是人之常情。
知府滿臉愁容,憂心忡忡地說道︰
“一天一夜過去了,災情愈發嚴重。”
“朝廷至今沒有任何消息傳來,將士們出征在外,心中掛念家人,回家解救父母親人,實乃情理之中。”
將軍面露遲疑之色,道︰
“可是……沒有聖上的旨意……他們就這樣突然回來……豈不是成了逃兵?……”
縣丞冷哼一聲,道︰
“哼!……如此惡劣的天氣,連活下去都成問題,還管那些作甚。”
“打開城門,放孩子們進城,有什麼事,我來承擔!”
知府也附和道︰
“我也願意承擔責任!”
“將軍,你就下令打開城門吧!”
將軍沉重地嘆息一聲︰
“哎!……兩位大人如此英勇無畏,我又怎能置身事外。”
他目光堅定,隨即高聲喊道︰
“開城門!”
隨著這聲怒吼,厚重的城門緩緩開啟……
城外的六萬將士們,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如潮水般涌進城門。
知府、縣丞和將軍,三人從城樓上走下,六萬將士齊刷刷地跪地叩首,行作揖之禮,聲音洪亮地高呼︰
“感謝三位大人,我等沒齒難忘!”
知府見狀,趕忙伸出雙手,示意道︰
“將士們,快快請起!”
“如今各地災情嚴重,朝廷卻毫無賑災消息,你們還是趕緊回家看看吧!”
知府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憂慮。
將士們齊聲謝恩,然後起身,眼中滿是對三位大人的感激之情。
他們相互道別,然後各自散去,消失在城市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