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僑望著老人的臉,緩緩開口︰
“這是...”
“當初那位郭靜華大哥,年輕時的照片。”
“是我們專程帶過來的。”
“我們,是在甘州慶城,找到了您那位郭大哥的家。”
“我們現在,已經聯系上他的家人了。”
“他的家人告訴我們說...”
“您要找的這位郭大哥,其實是一九三零年生人。”
“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二年左右,參加了華夏的志願軍。”
“他在部隊里面,是一位衛生兵。”
“在抗米戰爭結束之後,他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在戰爭結束的童年,他也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
“大概在五五年的時候,他生了他的大兒子。”
“在六四年的時候,生了他的二兒子。”
“一直到九零年,他在當地的衛生院退休了。”
“他的晚年生活得,其實非常幸福...”
听到這里,李勤忠老人臉上的表情,都還算平穩。
可譚僑接下來的話,卻開始敘述那些令人難以接受的遺憾︰
“但,我要告訴您的是...”
“您的這位郭靜華大哥。”
“他已經在零三年的那一年,因為突發疾病,而去世了。”
一下子...
李勤忠還有些沒太反應過來的樣子。
他微微 一側頭,看向了身旁的譚僑,下意識地問了一句︰
“哪一年?”
他自上台開始,都一直沒有表現出耳背之類的情況。
更何況,譚僑吐字清晰,聲音適中。
台下的所有人,都听得極為真切。
絕不可能,出現沒有听清的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只可能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李勤忠,選擇性地錯過了這段信息。
不過,本著負責的態度。
譚僑還是轉過頭來,無比認真,也無比低沉地開口重復了一遍︰
“二零零三年。”
“走的時候,他七十三歲。”
李勤忠微微張大嘴巴,“哦”了一聲。
隨後,並沒有立刻說話。
而是靜靜地站在原地,抬頭望著照片,久久不曾開口。
隨後,才緩緩低下頭去。
朝著那張照片,重重地鞠了一躬。
既是向一位英雄,致以最高的敬意。
也是向曾經那位親切的大哥,致以深沉的懷念。
彎腰,沉默了許久。
兩行清淚,才終于從李勤忠的臉頰上緩緩流下。
他的手中,一直捧著自己帶來的那個紅布。
紅布上面,完完整整地擺放著三枚古樸的紀念章。
看李勤忠老人的臉上,逐漸浮現出了明顯的情緒波動。
譚僑這才稍稍上前,攙扶著他的身子,開口說道︰
“別急,李老。”
“您剛才不是說過嗎?”
“如果見不到郭大哥的話,也要把這些東西交給他的後人。”
“是不是?”
李勤忠老人只是顫抖著身子,一言不發。
“在我們聯系到他的家人之後,他的佷子和孫子,代表他們全家人,特意趕來了雲州。”
“他們都非常地感謝您。”
“此時的他們,就站在這扇門後。”
李勤忠老人緩緩回過頭去。
又一次,望向了緊閉著的門扉。
譚僑與主舞台上的李陽對視一眼,稍稍點了點頭 。
而後,望向大門,開口說道︰
“請再次打開希望之門。”
隨著“ 噠”的聲響...
大門又一次打開。
年紀不同的二人,從門後緩步走了出來。
這二位,便分別是郭靜華的佷兒與孫兒。
兩代人的堅守,三代人的相會...
台下的觀眾們,望著眼前的一幕,頓時無比感慨。
彈幕之中,也漸漸熱鬧了起來。
譚僑站在旁邊,主動攙扶著李老,迎向了門內走出的二人。
並站在李老旁邊,為李老介紹起了這二人的身份︰
“這位是郭大哥的孫子郭洪甲,這位則是佷兒,郭立民。”
郭老伸出自己不住顫抖的雙手,與眼前的二人緊緊相握。
神色顯得無比激動,眼中滿含著熱淚︰
“快七十年了...”
“七十年了...”
兩位後輩,面帶著感激的笑容。
望著眼前的老人,頗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感動。
這一份情誼,名為傳承。
自從郭靜華離開了李勤忠的家,將三枚紀念章作為信物托付給李勤忠之後。
距今,已經將近七十余年。
而時至今日...
那份留存于紀念章中的情誼,終于物歸原主。
稍稍寒暄了一陣後,李陽便將那邊的四人招呼了過來。
在譚僑的引導下,四人一同走回,坐在了沙發上。
而李勤忠,也小心翼翼地將三枚紀念章,收回到了那個古樸的子彈盒子中。
又拿來紅布,像當初的母親一樣。
鄭重其事地,將其包了起來。
看著坐在一起,熱情交流的兩家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陽望向台下的觀眾,緩緩開口︰
“時隔近七十年,李勤忠老人一家,終于兌現了自己當初的陳諾。”
“把這三枚紀念章,親手交換給了郭家的後人。”
“從他的老母親,再到李老自己。”
“兩代人的心願,終于完成了。”
“其實,正是無數像郭靜華一樣的志願軍戰士們。”
“不顧自身的安危,浴血奮戰,保家衛國...”
“才拼來了我們今天的山河無恙,祖國的欣欣向榮。”
“這些為華夏,為人民而戰的英雄兒女們。”
“我們也將永遠銘記。”
“七十多年前,是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們,肩負人民的重托...”
“雄赳赳氣昂昂,跨入戰場。”
“發揚偉大的自我奉獻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歷經了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
“最終,贏得了抗米戰爭的偉大勝利,鍛造了堅持不懈的精神。”
“我們也相信,這樣的精神,會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必將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在這里,我也想趁著這個機會...”
“帶著大家一起,向那些最可愛的人們致敬。”
話語過後,全場起立,紛紛鼓起掌來。
甚至就連許多屏幕外的觀眾,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面對著電視站起了身。
胸中的熱血,仿佛被點燃。
英雄的贊歌,仍在耳畔回蕩。
這一份感動,無以言喻。
但每一個華夏兒女,應該都能體會...
喜歡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請大家收藏︰()讓你做尋親節目,你做等著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