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路!除了修仙之外,第二條能獲得永生的大道啊!”
“媽祖娘娘生前不過是一個民間的普通女子,在她死後居然能夠成為海洋神明,封神之路對于普通人來說也是有機會的啊!”
“雖說不能離開藍星,但那又怎麼樣,那可是永生啊,靈魂永生啊!”
“能被封神的肯定不止媽祖娘娘吧?”
“古往今來多少人,肯定不乏像媽祖娘娘一樣做出功績,被眾生願力貢獻之人,原來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真的有用啊!那就是機會呀,要是我也可以……”
“從今開始俺想做個好人!”
“……”
因為媽祖展現出一條封神大道。
無數古人,無論是達官權貴,還是平民百姓們都心動了。
林默不過一平民女子。
她可以封神。
那麼只有學習她行善積德,救死扶傷,是不是也有機會死後封神?
古人們越想越覺得或時此路可通!
……
天幕。
在媽祖娘娘的保佑下。
連續多日風平浪靜,鄭和艦隊二百余艘巨艦如游龍般劃過南海,北返大明。
艦隊乘風破浪,駛過福建與台灣之間的海峽,沿著大陸海岸線徐徐北上,航行過了東海,黃海,進入了渤海。
甲板上,水手們興奮地交談著。
“終于要回到大明了!”
“第六次下西洋,圓滿結束!”
“很快就能見到婆娘了!”
“……”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歸鄉的喜悅,這段橫跨遠洋的傳奇旅程,將成為他們畢生難忘的榮耀。
旗艦天元號上。
年輕的道士王也與鄭和並肩而立。
望著漸近的海岸線,王也問道。
“朱棣皇帝已遷都北京了?”
鄭和頷首道︰“正是,永樂十八年,皇上遷都北平,改稱京師。我們此行將直抵天津港,再騎馬入京復命。”
哦……
王也心中激蕩,思緒飄向那重塑華夏的洪武歲月。
自宋朝以來,漢人的基本盤一再被蠶食,契丹人佔據燕雲十六州、黨項人佔據河西走廊,後來女真人佔據中原,蒙古人崛起後橫掃華夏。
漢人第一次全面亡國。
漢文明衰微到了極致。
本來有可能像羅馬文明一樣湮滅歷史中。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朱元璋。
于元末亂世中投身紅巾軍,以應天為根基,采納“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之策,步步蠶食群雄。
他先破陳友諒于鄱陽湖,再滅張士誠于江南,終統一南方。
彼時,華夏經濟重心已南移至長江流域,南方人口繁盛、物產豐饒,為朱元璋積累了雄厚的人力與財富。
他登基後,不僅掃除了蒙元殘余,更以鐵腕重建漢家秩序,恢復科舉、修繕禮樂,令斷裂數百年的華夏文明重煥生機。
大明有種種弊端。
但不能否認大明對華夏的功績。
大明之偉,在于其以血火重塑山河,彌合南北裂痕。
蒙古鐵騎肆虐後,南北漢人隔閡深重,而朱元璋以南京為紐帶,融合江淮文化與中原傳統;永樂帝遷都北京,則將政治重心北移,以運河貫通南北血脈。
此一“再造華夏”之功,使漢家自信心如烈火重生。
“朱棣啊,就要見到你了……”
王也凝視著艦隊投下的剪影,恍見一個民族從廢墟中昂首的輪廓。
海風拂過他的道袍,他心中暗想︰
元、明、清三朝。
若中間不是大明重塑漢家文明,一直都是由異族統治,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也許正因為大明的存在,才證明了漢文化文明的韌性,即使跌落到了低谷,也能重新爬起來。
“到了到了,看到港口了。”
“我們到天津港了。”
有人興奮的喊了起來。
王也也停止了沉思,抬眼望去,心道終于到了麼……
……
大明京城。
太陽落山後,宵禁開始了。
不錯,晚上大明就會宵禁。
歷朝中開放宵禁的朝代也只有商品經濟發達的宋朝了。
皇宮內。
御書房中燭火搖曳,光影在朱棣的龍袍上跳動。
他端坐于龍案前,手中緊攥著北方的軍情急報,眉峰緊蹙,口中低哼。
“哼!這些蒙元余孽,逃到草原了還不消停,不自量力,看來朕得再親征一次!免得某些人都以為朕老了,帶不動兵了,提不動刀了。”
他手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龍袍下擺被膝蓋繃得筆直,仿佛隨時要起身披甲上陣。
這位以武立威的帝王,對戰爭唯有熱血沸騰,靖難之役的雷霆手段仍在記憶中灼灼生輝,蒙古草原的蠻子在他眼中不過是待剿的余燼。
忽地,
一陣輕緩的腳步聲靠近。
朱棣貼身寵信的太監馬雲躬身而入,雙手捧著一封奏事文書,指尖微顫,額頭沁出細汗,連呼吸都放得極輕。
他跪倒在地,聲線壓得極低︰“皇上,天津八百里急報,鄭和公公……回來了。”
什麼!?
話音未落,朱棣猛地站起。
龍案上的燭台被他帶得搖晃,蠟淚滾落。
“終于回來了!快呈上來!”
他疾步接過文書,指尖翻開紙頁,神情瞬息萬變……
初是驚喜,旋即震撼,眉宇間掠過一絲疑惑,最後化作不可遏制的狂喜。
“好啊!哈哈哈哈……”
馬雲伏在地上,心頭驚濤駭浪。
他跟隨朱棣多年,從未見過陛下如此失態的狂喜。
朱棣笑聲未歇,轉身向他道︰“馬雲,你可知道朕為何這般高興?”
馬雲抬頭,諂笑著試探︰“奴婢斗膽猜,莫不是鄭和公公為皇上尋得了海外的奇珍瑞獸?”
朱棣大笑擺手,眼中光芒熾烈如炬︰“什麼瑞獸能比得上修仙之人!他給朕請回了一位真正的修仙人——武當山王也小道長!古往今來,多少帝王求仙問道而不得,朕竟被修仙者主動尋上門來,鄭和此功,當記千秋!”
王也!!
馬雲聞言,臉色驟變,瞳孔猛地收縮。
修仙者王也,原來他來到了這個時代,被鄭和帶回來了!
真是天大的喜訊啊!
他強壓下喉頭的驚喘,伏地高呼︰“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此乃天命所歸,我大明萬世昌隆之兆啊!”
“哈哈哈哈……”
朱棣背手立于燭光之中,龍袍上的金線在火光中流轉如龍鱗,笑意深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