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也所言非虛,他確實來自未來。
那麼他所處的時代與大明永樂年間便橫跨了長達600年的漫長時光。
整整600年啊!
真是人間滄海桑田,世事變遷,難以想象。
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如今的他們早已化作黃土,化作塵埃,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
世間是否還有人記得他們?
即便他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繁衍不斷,又是否能延續至600年後的時光?
這一切都是未知之數。
600年後的大明朝,究竟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鄭和等一眾明朝官員,心中滿是好奇與疑惑。
然而,
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
王也小道長接下來回復的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船艙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你大明亡了。”
王也的語氣輕松。
卻如同一道驚雷,在每個人的耳邊炸響。
船艙內的氣氛瞬間凝固,所有人的表情瞬間僵硬,仿佛被施了定身術一般,鴉雀無聲。
唯有窗口外,傳來陣陣海浪聲,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無常。
“什麼意思?”
“大明朝亡了?”
明朝官員們瞪大了眼楮,滿臉的不可置信。
他們眼神駭然的看著王也,仿佛在確認這番話是否是真實的。
“你們一個個都什麼表情?”
“很吃驚嗎?”
王也見狀,漫不經心地聳了聳肩,說道︰“你們不會以為過了600年後,明朝還存在吧?秦始皇嬴政還想傳萬世呢,還不是二世就完了。”
二世而亡……
秦朝。
听了這戳肺管子的話。
“為何非要提起我大秦……”
嬴政氣得腦門青筋暴起,臉色陰沉欲滴。
瑪德,能不能不要提這件事了?
難道他大秦成反面教材了?
越提他越惱火,恨不得把胡亥那小子拖出來,親自行刑鞭撻。
……
“古往今來,朝代都更迭多少回了?”
“天底下沒有永恆的王朝,這道理你們沒讀過史書嗎?”
“這都不懂??”
廢話!!
這道理他們當然都懂。
王朝更迭,世事無常,這或許是歷史的必然規律。
可是,如今他們大明開國至今還才幾十年,正處于永樂盛世,國家蒸蒸日上,繁榮昌盛的階段。
這會猛然听到大明會亡國的消息。
他們心中如何能夠接受得了?
要是換做其他人說這話,那就是妥妥的死罪,全家都得人頭落地。
“大明怎麼會亡……”
“怎麼會?怎麼會……”
一個個官員神色沉重,面無血色。
他們心中充滿了震驚、疑惑、不甘、失落等復雜的情緒。
無法想象,自己如今身處的輝煌無比,萬國來朝的大明王朝,滅亡的一天會是何等悲涼的景象……
“妖道!”
“你休要胡言亂語!”
船艙內檀木案幾上的茶盞被震得叮當作響。
人群騷動中,一位身著緋紅官袍的中年官員額角青筋暴起,手指顫抖著指向王也。
他眼眶通紅,袖口被攥得發皺,仿佛要將滿腔忠憤化作利箭刺向眼前這年輕道士。
“日月永在,我大明江山永存!”
他聲嘶力竭的吶喊在船艙內回蕩,尾音未落。
鄭和等人已是面色驟變。
完了!!
鄭和的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冷汗順著脊背滑落。
他余光瞥見王也嘴角那抹漫不經心的笑意,腦中轟然炸響!
對方可不是什麼江湖騙子。
而是能馭風踏雲的真正修仙人!
方才那官員激憤之言猶如火苗擲向油桶,若真惹怒這位神仙,他們這艘遠離故土的寶船,怕是要化作海底冤魂的葬場!
“喲!”
王也斜倚在椅背上,指尖有一搭沒一搭地摩挲著桌面,他挑了挑劍眉,漆黑色的眸子掠過戲謔的光。
“你這官兒膽子倒是比海上的浪還大些。對大明朝倒是忠心得緊,不過……”
他拖長尾音,忽地輕笑出聲。
“這大明朝終究是老朱家的江山,又不是你家的,明朝亡了,你在這兒激動個什麼勁?難不成你真把自己當朱家的忠犬了?”
話音方落。
船艙內忽起一陣清風。
王也衣袖輕揮,霎時間天地色變。
眾人只見一道淡青光芒自他袖口迸發,如游龍般纏向那官員。
那官員尚在怔愣間,整個人已被青光裹挾著騰空而起,破窗而出。
船外傳來“撲通”一聲悶響,水花濺起三丈高,官袍在夕陽下化作一團狼狽的赤色雲團墜入波濤洶涌的海面。
“啊啊啊啊……”
“救命啊!!”
“我不會游泳……”
那官員像旱鴨子一樣掙扎在水面上。
“今日我心情尚可,便不取你性命。”
王也緩步走到窗口,倚窗而立,袍袖被海風鼓動如雲。
“我呢,不是什麼弒殺的魔道之徒,不會隨意濫殺無辜,但我修道講究的是隨心所欲,念頭通達。誰惹了我,我可是會翻臉的。”
“今日只給你個小小懲戒。”
他指尖輕彈,海面驟然掀起浪潮,那官員在浪尖上跌宕起伏,掙扎著呼救的聲音遠遠傳來。
“若再有下次……”
“這海里的魚,也該嘗嘗人肉滋味了。”
王也說著。
忽然單手掐訣,那名幾乎暈死在海浪里的官員,被一股無形法力卷起落到了,附近船只的甲板上。
這就是修仙人的力量?
還能隨意攪動海浪!
鄭和等人看得後背發涼,喉頭滾動卻發不出聲響。
以往他們畏懼的是皇權——紫禁城里的聖旨能頃刻奪去身家性命。
而今他們才驚覺,眼前這懶洋洋的道士,揮手間便能叫他們魂歸滄海。
恐懼如毒蛇般纏繞著船艙內的每一位官員。
“多謝王也小道長寬宏大量。”
鄭和強自鎮定,躬身行禮時袖中汗濕一片。
他身後眾人紛紛效仿,整齊的揖禮聲竟帶著些許顫抖。
“我等定嚴加約束,絕不再犯。”
“行吧,行吧。”
王也打了個哈欠,隨意擺手似拂去煩擾。
他轉身望向船外無垠的海天相接處,玄色道袍在風中獵獵作響。
“既如此,便返航回大明吧。這西洋的風景,看久了也膩味。我也想看看這個時代的大明,是何等的風情。”
“遵命!”
鄭和躬身應道,聲音竟比方才更恭敬三分。
他心知肚明,縱使東非的貿易尚未完成,此刻卻沒有任何事比將這位“活神仙”平安送回大明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