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
公元937年,段思平推翻了楊干貞的統治,自己當了大理國的國王,還把國名改成了大理。
從此,自唐末五代起,大理國便起扎根雲南,與宋朝相鄰。
關于大理國的記載在《宋史•大理傳》中不過短短700多字,其中只提到了一個名叫段和譽的國王。
由于缺乏充足的史料。
大理國長久以來對後人顯得有些神秘莫測。
不過,
在經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通過段正淳和段譽父子的形象,給後人展示了大理國的一角,倒是讓人印象深刻。
雖然只是小說,但是現實中的大理國還真就是一個“佛國”。
大理的王公貴族信佛的風氣非常濃厚,很多段氏皇帝在位的時候充滿了對佛門信仰的熱情,不乏皇帝直接選擇出家為僧。
……
“什麼?”
“宋軍屠安南?”
接到邊境緊急傳回的情報。
大理國主段正興差點沒被嚇暈。
天亡大理啊!
李莫愁明確已經徹底站到了南宋陣營,要幫助南宋消滅周邊各國,等徹底平定了安南,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大理。
據傳李莫愁十分厭惡佛門,而他大理國又是一個佛國,這下想不死都難了。
“怎麼辦?”
“怎麼辦??”
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段正興急的團團轉。
他自己一個人急也沒用,索性召開朝議,讓大臣們都幫忙想想辦法。
畢竟這國又不是他一個人的,一旦宋朝那些賊配軍過來了,整個大理國上下不分階級,所有人都得遭殃。
“傳令,速召大臣們來議事。”
……
皇宮。
大殿內,雕梁畫棟間透著一絲壓抑的沉寂。
大理國皇帝段正興端坐于蟠龍紋雕的檀木御座上,面色如霜,手中緊攥著邊境急報,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殿外蟬鳴聒噪,卻襯得殿內愈發死寂。
安南淪陷的消息,如一塊巨石砸入平靜的水面,驚起滿朝波瀾。
“諸位卿家!”
段正興的聲音帶著顫抖,將急報擲于案前。
“宋軍李莫愁仙子的幫助下,正在逐一摧毀佔領安南的各個城池,安南國毫無抵抗之力,據諜報所言,等平定安南,他們下一個目標便是我們大理!”
話音未落,
殿內驟然響起一陣騷動。
亡國的陰影籠罩眾人。
文臣武將面面相覷,有人踉蹌後退半步,有人低語“怎會如此”。
更有老臣以袖掩面,哀嘆之聲斷續傳來。
讓他們恐懼的不是宋朝軍隊,而是站在宋朝陣營的李莫愁,仙凡殊途,凡人怎能抵抗得了仙?
“陛下莫慌,且讓臣一觀。”
這時,
權相高量成踏前一步,躬身拾起急報。
他展開文書,眉頭越鎖越緊,半晌後,長嘆一聲,將情報呈于段正興案前。
群臣的目光如聚光燈般匯聚于這位權傾朝野的相國身上——高氏一族執掌大理國政多年,此刻的抉擇,便是大理國的生死存亡。
大家都想看看他能給出什麼辦法?
仿佛下定了什麼決心。
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目光堅定。
“陛下,諸位同僚。”
“我大理國雖山川險峻,然兵甲不及宋軍之銳,糧儲難支持久之戰。若拒敵于國門,恐生靈涂炭,宗廟傾覆。”
高量成的聲音沉穩如鐘,卻字字驚心。
殿內一片嘩然。
有武將憤然道︰“高相國,我大理男兒豈無血勇?何不聚兵點將,據蒼山之險,守洱海之天塹?”
高量成搖頭,譏諷道︰“宋朝有李莫愁仙子相助,勝負就已經注定了。難不成將軍有信心對抗修仙人?何況百姓何辜?屆時城破之日,恐比安南屠城更慘。”
“……”
段正興的瞳孔驟然收縮。
他想起臨安的間諜前幾天緊急傳回國中的情報,南宋朝廷和李莫愁達成合作。
彼時他便知,宋朝終有一日會將目光投向西南。
可未曾料到,這一天竟來得如此之快,如暴風雨摧折孤枝。
“陛下。”
高量成忽地跪伏于地,聲如金石。
“臣有逆耳之言,卻不得不言。”
“若抗拒宋軍,臣等可戰死沙場,陛下可殉國明志。然大理百萬子民,將成刀下冤魂。”
“臣請陛下以蒼生為重,主動易幟歸宋。如此,雖失國號,卻能保黎庶平安,宗廟香火不絕。”
這是要逼迫皇帝退位啊。
殿內陷入死寂。
大臣們可以接受,給大理當官是當官,給宋朝當官也是當官。
大家都是學儒的,才不在乎給哪位皇帝打工。
“……”
段正興的手顫抖著撫過龍椅上的金絲紋路,他目光緩緩掃過群臣。
群臣中,有人垂首掩淚,有人暗自點頭。
“陛下。”
戶部尚書率先出列附和。
“高相國之策,乃仁者之舉。臣附議。”
吏部侍郎亦躬身道︰“為保社稷,唯有此路。”
段正興望向階下,卻見昔日的忠臣皆低眉順目,無人願執戈抗宋。
沒人在意他啊……
段正興忽然喉間如哽鐵石,他緩緩起身,袍袖掃過案上玉璽,那方象征皇權的印章在燭光下泛著冷光。
“罷了,罷了……”段正興的聲音沙啞如秋葉。
“朕願退位,降表即日草擬。傳旨︰自今日起,大理國除號,歸順大宋。”
此言如驚雷劈落,殿內卻無人敢言。
唯有高量成復又道︰“陛下仁德,必佑我大理永世太平。”
“退朝吧。”
段正興只想回後宮靜一靜。
“且慢!”
高量成面色凝重,說道︰“李莫愁仙子素來厭佛,而我大理國號為佛國,寺剎林立,僧侶甚眾。若不改此俗,恐惹李仙子不滿。”
禁佛??
段正興踉蹌退半步,扶住御案︰“我大理自段氏開國,歷代尊崇佛法……”
但——沒等他把話說完。
高量成冷聲打斷。
“陛下,此時非論情懷之時。若欲保國脈,當斷則斷。臣請陛下頒旨,禁佛崇道,毀寺剎,改僧侶為民,以示歸順之誠。”
殿內驟起一片驚呼。
群臣們面面相覷。
段正興咬牙︰“此舉恐失民心!”
高量成目光如刀︰“民心可撫,國脈若斷,再無民心可存!”
終于,段正興望著滿殿臣工,終是頹然跌坐于龍椅,擺手道︰“準奏……都依高相國所言。”
語畢,以袖掩面,淚濕龍袍。
群臣散去時,
段正興孤獨的仰頭望向殿頂的鎏金藻井,喃喃道︰“自今日起,再無大理國,亦再無段氏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