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蕊拿起旁邊的花露水空瓶,順勢站了起來,不著痕跡的甩開男人的手︰“我沒問過呢,不過我妹在學校追的人可不少,一般人她可能看不上。”
    王肖亮皺了下眉頭,顯然是于蕊這個動作讓他有點郁悶,但隨即恢復了表情︰“呵呵,我介紹的這個人,可是大老板。”
    于蕊將花露水空瓶丟進垃圾桶,轉身輕輕搖頭,笑著道︰“亮哥,我妹才22歲,眼光高的很,你讓她找個四五十的大老板去?”
    “哪有四五十歲,我能干那事?”
    “御景國際這個樓盤項目知道嗎?”
    于蕊點點頭︰“哦,知道,剪彩的時候,台里的記者、主持人都去了呢,那天晚上的新聞這個事播了一分鐘。”
    “對,我說的就是御景國際那個陳總,也就二十四五歲吧。”
    于蕊瞪大眼楮︰“真的?你這一說我有點印象,那天晚上視頻剪輯的時候,好像有那麼一個小伙子站在台上剪彩,不過因為台里的要求,關于他的采訪具體內容被刪除了。”
    因為陳元生太年輕,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弄幾個億的大項目,播出去怕觀眾有質疑,所以台里把采訪的鏡頭給了三十多歲的紀星輝。
    見于蕊這副興奮的表情,王肖亮心里很不爽,心中腹誹︰物質女~~
    “你~亮哥,你認識那個陳總?”
    于蕊大概也覺察到自己剛才表現有點過了,趕緊換了一副乖巧、甜美的表情,在旁邊的沙發上坐下。
    王肖亮干咳一聲︰“不算是直接認識,但他最近跟我們學校里好多教授、老師有來往。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在想你妹妹很漂亮,如果他們能走到一起的話,對咱們以後應該也有好處吧。”
    于蕊眨眨眼,抿著嘴輕輕點頭︰“嗯,應該會的。如果你真的能聯系上陳老板的話,我倒是可以跟妹妹談一談。”
    “好,那咱們兩邊一塊行動。”
    看著于蕊眼中閃爍的興奮,王肖亮忍不住嘴角輕輕抽搐,但沒辦法,他現在已經跟曹澤睿手下的那位鄭哥談過了,鄭哥表示可以幫忙試試。
    …………
    …………
    在赴港之前,陳元生就接到了劉鴻森的電話,給他推薦了工業大退休的一名副校長,希望把他留下來幫助劉長卿開展工作,畢竟劉長卿沒啥實際管理經驗。
    劉鴻森的這個行為並沒有讓陳元生感到驚喜。
    其實,就算劉鴻森能把國內頂尖名校的校長請來,陳元生也不會有半分驚喜。
    只要陳元生樂意,他能開出月薪十萬、二十萬、甚至五十萬,請國內最牛逼的教學管理人才來出任校長,但那有什麼意義?
    即便請來最牛逼的管理人才,投入千億資金,你也不可能把一所私立大中專院校,搞成國內的211大學,就更別說985了。
    這是歷史的局限性,不是靠管理和投資所能決定的。
    他只是想,用這個在歷史發展洪流中微不足道的院校,做一個小小的嘗試,無所謂成功失敗,但必須與眾不同。
    思想決定高度。
    縱觀世界名校的立校之本,沒有一個是因為創建者有多高的管理水平而崛起的。
    當一個校長的思維,還停留在利用行政手段加強管理,利用評職稱、水論文來評定教師水平,把校內的食堂、超市、住宿都當做搖錢樹從學生身上薅羊毛,利用各種手段絞盡腦汁的“提高”畢業生就業率,你覺得這所院校能有多大的成就?
    名校等同于的宗教,只不過這個宗教叫做“科學”。
    所以,陳元生並沒有立刻答應,而是給劉長卿打了個電話。
    劉長卿已經跟蔣校初步的交流過,他表示蔣校是一個很忠厚的長者,既然送上門來,就留下吧,畢竟接下來的交接工作,需要一批專業人士帶隊接手。
    既然劉長卿同意,陳元生就沒有不同意的道理,畢竟這個學校就是給他買的來做試驗的。
    為了表示自己的重視,從香港回來之後,陳元生很正式的跟蔣校長見了個面。
    蔣校名叫蔣中原,五十年代留甦大學生,當年學的是機械專業,八十年代參加過《機械原理》等大學教材的編纂工作,很務實、忠厚的一位長者,不然以劉鴻森的性格,也不可能對他印象這麼好。
    這次見面,並不是在遠盛實業的辦公樓,而是陳元生和劉長卿兩個人去了蔣校的家里,反正他家里現在就一個人。
    三人談話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我們要辦怎樣的一所學校”而進行。
    其實蔣校長也很好奇︰陳老板是怎麼看上劉長卿的呢?
    他也算是看著劉長卿長大的,小劉在初中、高中成績那是相當好,尤其是數學,經常滿分,但就這麼一個高材生,最後走上了邪路,被開除了。
    但是這個話題,蔣校還不能問,只能在三人的聊天中慢慢觀察、體會。
    對于學校的未來,陳元生還是那幾個觀點︰為了企業需要;為了人類的未來;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
    劉長卿的觀點︰有教無類,擇人而渡;
    這個觀點類似于禪宗,這個世界上開悟的人很少,而且開悟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人需要當頭棒喝,有的人需要拈花一笑。
    有的人他就不是學數學、物理的材料,你逼著他學一輩子,他也不可能有什麼成就。
    還不如幫他選擇一個方向︰比如炒菜、修車、打台球、打游戲,至于他自己上不上路,那就不是師傅的事情了。
    另外,劉長卿還有一個觀點︰學生為輔,教師為主。
    渡人比渡己難一萬倍,來這個學校里的學生,咱們選擇性的培養一些有潛力的學生就行了,其他學生按部就班的畢業。
    招聘來的老師,才是這個學校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動力。
    再直白一點說,這個學校重點是培養老師的,以高智商的本科生、研究生老師作為學校科研方向的主力軍。
    把這所大中專院校,打造成為披著學校外衣的科研機構,適當的情況下,培養幾個可造之材。
    喜歡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飆請大家收藏︰()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