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大唐秋收,以及秋收之後劉紹往並州河東郡聚集兵馬準備北伐的這段時間。
河北的羯趙、拓跋鮮卑、段部鮮卑、慕容鮮卑雖然頻繁聯系,似乎已經達成了全部聯合在一起對抗大唐的共識。
然而,當羯趙偽帝石勒下詔調遣原本應該在幽州城防御段部鮮卑的兵馬南下,增加鄴城與河內郡防衛力量的時候。
盤踞右北平郡的段部鮮卑,卻突然集結五萬大軍突襲幽州城,一舉攻克這座幽州的州冶,並且還在佔據幽州城以後,繼續攻打幽州的其他郡縣,意圖拿下整個幽州。
用段部鮮卑首領的話說,我們段部鮮卑可以和你羯人聯盟,共同對抗唐國,但前提是幽州是屬于我們段部鮮卑的。
羯趙偽帝石勒的身體狀態就很差,一直是在強撐著,這一下氣得他吐了血,幾乎要原地去逝。
不得不把調走的軍隊重新調回來,甚至把鄴城的主力大軍也調往北方,準備奪回幽州城,先滅了段部鮮卑再考慮對抗唐軍的事情。
聯盟還沒有開始,羯趙和段部鮮卑自己反倒先打起來了。
這種事情其實很正常。
聯盟共抗一敵若真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若是只要聯盟,大家就真能團結一致,那麼戰國時期,秦國早就被山東六國聯盟滅掉了,哪里還會有後面掃六合統一天下。
除了羯趙和段部鮮卑打了起來。
遼東,慕容鮮卑也在對遼東北面的宇文鮮卑進行最後的剿殺,同樣也是需要先剿殺了宇文鮮卑以後,才能考慮大軍南下。
說起來,羯趙偽帝石勒也曾經派遣使者前往宇文鮮卑,希望能說服宇文鮮卑一起聯盟對抗唐軍。
可惜宇文鮮卑根本不買石勒的帳,甚至告訴使者,想讓宇文鮮卑幫忙對抗唐軍,除非羯趙能先幫助他們滅了慕容鮮卑。
宇文鮮卑和慕容鮮卑打了上百年,還在曹魏的時候他們就是死敵,哪里是那麼容易停手的。
對于宇文鮮卑來說,本來他們就沒有佔有漢地,唐軍強大與否,是否敵對所有胡人,是所有胡人的敵人,和他們宇文鮮卑都沒多大關系。
唐軍總不可能沖到草原上來攻打他們宇文鮮卑吧?
對于慕容鮮卑來說,則是自從佔據遼東,有了遼東漢人帶來的農耕和其他技術優勢,他們的力量逐漸壓過宇文鮮卑。
最近兩年已經在對宇文鮮卑進行最後的剿殺了,不可能現在放棄計劃,停戰去南下和羯趙聯合對抗唐軍。
要對抗唐軍,也勢必要等他們先吞並了宇文鮮卑以後。
面對這種形勢,羯趙偽帝石勒也是極為無力。
北方諸胡,真正沒有其他花花腸子,一心與羯趙聯盟對抗唐軍的,其實只有拓跋鮮卑而已。
拓跋鮮卑能成為五胡最後的勝利者,統一了整個淮河以北,開啟南北朝,他們的前幾代首領,無疑也各個都是英杰,都有超前的眼光。
更何況,當初唐軍的前身晉陽軍崛起,第一年就先奪取了拓跋鮮卑控制的雁門關,前前後後滅了數萬拓跋鮮卑軍隊。
拓跋鮮卑才是諸胡之中,第一個真切感受到唐軍強大的。
隨著細作從南方傳回來的消息,大唐秋收以後,放回家的參與秋收的唐軍士兵歸營,同時大唐大量器械資源往河東郡集結,大規模北伐的跡象已經很明顯。
拓跋鮮卑首領非常憂慮。
面對這種緊急情況下,反而先打了起來了羯趙和段部鮮卑,他召集拓跋鮮卑高層,商議是否先出兵幫助羯趙,先把段部鮮卑給滅了。
雖然段部鮮卑和拓跋鮮卑一樣都是鮮卑人,但鮮卑各部從沒有沒有真正親近過,有時候甚至互為死敵。
拓跋鮮卑首領超前的眼光讓他深知,若想要對抗唐軍的聯盟真正達成,大家真正團結一致,便必須要先滅了段部鮮卑這個最沒有大局觀,最先挑事的一方。
羯趙有十幾萬大軍,而段部鮮卑只有五六萬兵馬,明面上羯趙的實力絕對還是強過段部鮮卑的。
石勒重新調遣羯趙軍隊北上以後,立刻打得段部鮮卑節節敗退。
只不過,羯趙實力能壓過段部鮮卑是一回事,解決段部鮮卑又是一回事,單靠羯趙的實力,想要收復幽州城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滅掉段部鮮卑,更不是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就能做得到的。
十一月。
唐軍開始往並州河東郡聚集兵馬的時候,羯趙十幾萬大軍與段部鮮卑大軍在幽州城僵持不下的時候,拓跋鮮卑首領終于決定,先出兵幫助羯趙把段部鮮卑滅了。
拓跋鮮卑首領親率八萬拓跋鮮卑大軍趕往幽州城,與羯趙聯盟。
似乎上天有意讓河北除了段部鮮卑、宇文鮮卑之外的胡人能在唐軍北伐之前真正聯盟在一起。
就在拓跋鮮卑首領出兵的同時,遼東的慕容鮮卑首領也終于在努魯爾虎山下全殲宇文鮮卑主力大軍,完成了吞並宇文鮮卑的目標。
慕容鮮卑首領絕對也是一個有大局觀的人,他吞並宇文鮮卑,又得知拓跋鮮卑首領率領前往幽州相助羯趙圍攻段部鮮卑之後,毫不猶豫也率領慕容鮮卑大軍南下,從後方夾擊段部鮮卑。
趕在唐軍真正北伐之前,河北諸胡,羯趙、拓跋鮮卑、慕容鮮卑三方先聯盟圍攻了段部鮮卑。
唐軍與諸胡聯軍決戰河北之前,先爆發了一場三四十萬大軍參與的幽州之戰。
“胡人欲聯盟對抗我大唐,豈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劉紹接到來自于幽州方向的情報,不屑的冷笑一聲。
所謂的聯盟,只不過是听上去好听,看上去好看而已。
事實上,聯盟加在一起三十萬軍隊,綜合戰斗力甚至不比單純一方的二十萬大軍強多少。
……
聯盟數量越多,軍隊戰斗力越差,越是打不了硬仗。
不見戰國時期,山東六國幾次聯盟聯軍對抗秦國,每一次兵力都遠比秦國多,可卻沒有一次能成功將秦國圍毆死。
項羽和劉邦楚漢之爭,那場彭城之戰,項羽三萬大軍突襲劉邦五十六萬諸侯聯軍,輕松擊潰諸侯聯軍。
但凡那個時候不是諸侯聯軍,而只是劉邦一家的二十萬人馬,恐怕都絕對不會像五十六萬諸侯聯軍敗得那麼慘。
此時,從大唐各地聚集到河東郡的兵馬已接近十五萬,當日傍晚最後一批兵馬也將抵達,次日便可正式出征北伐。
夜晚,劉紹與常建新敲定糧草供應問題。
“十五萬零六百大軍出征,其中包含三千重甲騎兵在內的騎兵八萬八千騎,包含兩千六百重甲陌刀兵在內的步卒六萬兩千六百。”
雖然大唐的騎兵數量多大十萬八千騎,但劉紹顯然不可能把所有騎兵全部帶著出征,還是留了兩萬騎在洛陽,以便隨時應對變故。
涼州張氏,江南東晉朝廷,都不確定他們是否會趁著大唐軍隊在河北與胡人廝殺之際,出兵攻打大唐。
誠然大唐對此已有防範,在隴西郡駐守兵力八千,且囤積有足夠吃一年的糧食。
按照唐軍士兵的戰斗力,據城而守的情況下,哪怕涼州張氏出動十倍兵力,八萬兵馬來強攻,想要成功拿下的的概率也不高。
當然,涼州張氏也沒有八萬那麼多的兵馬,能出兵五六萬就算頂天了。
另外,大唐也在徐州下邳郡,豫州汝陰郡、南陽郡,各駐守一萬兩千兵馬,七千兵馬,九千兵馬防範江南東晉朝廷。
以東晉朝廷的軍事狀況,就算趁機出兵北上攻打大唐,出動幾十萬大軍的可能性也完全沒有,也是五六萬就頂天了,突破大唐防線的概率不高。
不過大唐方面也仍然還是要盡可能留一手,有預備方案,有一支可以隨時派遣出去支援的兵馬。
所以留兩萬騎兵在洛陽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大軍之中,有戰馬十一萬一千兩百多匹,普通馬匹兩萬四千多匹,加在一起就是十三萬四千多匹馬!”
十五萬零六百人,加上十三萬四千多匹馬。
這所需要的後勤糧草數量是龐大的。
若是讓大唐自己提供這支大軍出征的糧食消耗,根本沒有可能性。
不說這支大軍每天要吃多少草料糧食,就說大唐想要將那麼多糧草物資運到前線,也非數十萬民夫不可!
大唐根本不可能還聚集得出幾十萬民夫。
整個大唐漢民人口三百三十萬左右,另有四十萬左右清洗過後剩下的胡人女子與未知事的孩童,加在一起都不到三百八十萬人口。
大唐之所以能有近三十萬士兵,已然是把全國不殘疾,智力沒有問題的所有成年男丁全部征召,而且大唐士兵之中還有兩萬四千多其實是淮河以南東晉朝廷統治下的漢民,以及四五萬冀州漢民。
古代時空的當前時代,天下漢民的青壯男丁比例太低了。
十幾個漢民人口之中才有一個青壯男丁。
相較而言,胡人卻五個左右人口就有一個青壯男丁。
三百三十萬漢民的大唐,不算從冀州與江南東晉得到的青壯男丁,大唐自己的青壯男丁其實也就二十萬左右。
這若換做是胡人人口,同樣三百三十萬左右人口,胡人能有不下六十萬青壯男丁。
現代時空,常建新開始計算大致所需消耗。
“此次出征大軍雖騎兵佔大多數,兩千六百重甲陌刀兵也都有戰馬代步,可到底還有六萬普通步卒士兵,行軍速度便只能按照步卒大軍的行軍速度,河北冀州多為平原地帶,便算每天行軍五十里。”
“這樣的行軍速度對戰馬的消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需提供不出征時每天正常草料即可。”
“十一萬一千兩百多匹戰馬,每天每一匹戰馬需要吃十二斤干草料,五斤精料,兩萬四千多匹普通馬,則每天每一匹需要吃十三斤干草料,兩斤精料。”
每一匹戰馬每天的進食量約為十七斤,普通馬約為十五斤。
加在一起十三萬五千多匹戰馬,每天需要吃掉一百六十二萬斤左右干草料,六十一萬斤精料。
吃的東西不可能算得太細,肯定要多出一些。
所以得算一百六十五萬斤干草料,六十二萬斤精料。
現代時空這邊,雖然干草料和精料價格常有變動,但變動不算大,常建新便仍然按照上一次供給的價格計算。
干草料每噸一千塊,精料每噸三千五百塊。
所以干草料每一斤報價五毛錢,每天需要花銷八十二萬五千塊,精料每斤一塊七毛五,買花需要花銷一百零八萬五千塊,加在一起就是一百九十一萬。
“十五萬零六百士兵的話,按照每人每天十二塊兩毛錢計算!”
這是上一次劉紹率軍西征慣性的時候,兩萬多唐軍士兵每人每天的伙食費,這一次直接沿用。
“大約便是每天花銷一百八十三萬,按照每天一百八十五萬的數量來采購。”
馬匹與士兵每天所需糧草的花銷,加在一起便是三百七十六萬,一個月就是一億一千兩百八十萬,如果按照這樣的消耗出征一年,得花費十幾個億。
好在劉紹在常建新這里還有兩百九十多億余額,哪怕這樣的消耗打上二十年都未必能用得完。
“大軍從河東郡開拔,自帶十天糧草,然後第一批糧草我在兩天以後送過來,這樣一來大軍始終自己有至少八天糧草可用,縱然出現什麼意外情況,也能自己應對一下。”
大唐這次出征太重要了,關乎能否將河北胡人滅掉,收復漢家淮河以北所有山河。
雖然常建新與劉紹已經正常聯系數年時間,但他卻還是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可以永遠和劉紹保持聯系下去,隨時保證把糧草物資順利給劉紹送過去。
所以常建新與劉紹達成共識,讓大軍能在發生意外的情況下,自己也能有八天的糧草。
而按照常建新給大唐將士的伙食標準,減半著用也能吃個半飽,唐軍自己可以支撐半個月左右,足以應對意外的發生。
當然,意外是小概率事件,這樣只是更多一分保險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