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接近三萬五千人,超過一個月時間只拿下了兩個郡?”
“而且偌大晉廷,如此好的機會,居然只出兵不到三萬五千人?”
劉紹此時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現代時空,常建新這個時候已經聯系了劉紹半個多時辰了,劉紹收到的情報,他自然也看到听到了。
對于東晉朝廷在這樣好的時機下,居然僅出兵不到三萬五千人北伐,常建新是能夠理解的。
因為在現代時空歷史上,東晉朝廷多次北伐。
第一次祖逖北伐,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兩千兵馬,祖逖一路北上一路招募從北方南逃的壯丁,最後規模才發展到三五萬。
靠著三五萬兵馬,逐漸把胡人從長江以北、淮河以南趕走,保住了淮南區域。
第二次北伐一萬五千兵馬。
第三次北伐接近四萬兵馬。
第四次北伐五萬左右兵馬。
第五次北伐兵力不詳。
第六次北伐是淝水之戰以後,五到八萬兵馬,北府軍應該不會全部參與,真正兵力應在六萬左右。
第七次北伐是劉裕時期,接近十五萬!
也就是說,一直到東晉即將滅亡,所有軍政大權都被劉裕掌握,北伐兵力才超過十萬人。
否則之前一百多年,最多也就五六萬!
因此,現在古代時空劉紹那邊,東晉朝廷僅派遣得出不到三萬五千兵馬北伐,便不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
常建新嘆息一聲,向劉紹說出自己的猜測︰
“其實江南晉室朝廷,既不是沒有足夠多的人口兵員,也不是沒有糧草,最大的原因應是世家門閥內斗導致。”
東晉朝廷控制的疆域可比當年三國時期孫吳還要大一些。
當年孫吳只有兩百三十萬左右人口,孫權尚且能調遣十萬兵馬北伐。
而今東晉朝廷的人口絕對要比當年孫吳多。
孫吳滅亡到東晉建立這段時間,淮河以南與長江以南,基本上沒有什麼戰亂。
那個時候這片區域的人口總不可能比孫吳滅亡的時候還少。
假設那個時候淮河以南與長江以南區域便有三百萬人口。
而北方八王之亂,以及後期五胡肆虐,大量北方人口向南逃竄,再假設跑了一百萬人口到南方,那麼東晉朝廷便至少有四百萬人口!
四百萬人口,在沒有軍餉,可以全民皆兵的時代,整出五十萬士兵都不是不可能。
戰國時期,長平之戰以前趙國只不過擁有三百五十萬左右人口,便整出了四十五萬軍隊參與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期間,趙國內部的各城池肯定還有一些守備兵。
如果把守備兵也算上的話,當時趙國擁有士兵絕對超過五十萬!
東晉朝廷擁有比當初趙國多五十到一百萬人口。
而且八王之亂與五胡肆虐導致南逃的人口,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畢竟老年人大部分都死在路上了,很難到得了南方。
理論上來說,東晉朝廷如果所有成年男丁都征召為兵的話,整出六十萬兵員都不是不可能。
哪怕東晉境內各郡縣城池需要守備兵力留守,剔除十五萬守備兵,那麼東晉朝廷也還能有四十多萬士兵可以動員。
哪怕供給後勤糧草也需要大量人手,再剔除二十萬人用來運輸糧草,也仍然還能有二十多萬兵力可以用在北伐上面。
總之,縱然這二十多萬兵力減半再減半,都不應該只有不到三萬五千人!
“只能說不止是昔年的洛陽西晉朝廷爛到了骨子里,現在的江南東晉朝廷同樣爛到了骨子里,他們壓根不具備向外開拓的能力!”
常建新語氣里有些恨鐵不成鋼,不管怎麼說,東晉王朝都是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最正統的漢家政權,而且有很多次收復北方的好機會,卻每一次都錯過了。
他想最大的原因肯定就是東晉王朝也和西晉王朝一樣爛。
或者說只要是世家門閥掌權的王朝都很爛。
“世家門閥各有各的勢力範圍,在他們的勢力範圍內,無論百姓人口,還是任何產出都被當地世家門閥視作自己的私有財產。”
“誠然,江南人口絕對不算少,可惜卻根本征不到公用之兵!”
所謂公用之兵就是非世家門閥私兵,真正屬于朝廷能調動的軍隊士兵。
“北伐收復中原,不可能只靠一家一姓之兵,得整個東晉朝廷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拳頭,一起出力才行。”
“可惜世家門閥之間亦是內斗成風,每一個世家門閥實際上都像是一個獨立的國中之國。”
想征兵?你從哪征兵?
本世家下屬的百姓都是本世家的私有財產,青壯男丁又是百姓之中的精華。
你把世家下屬百姓里的青壯男丁征做士兵了,那麼世家的土地誰來耕種?世家所需的勞役誰來做?世家的私兵怎麼征召?
最後,你讓誰來領兵?
統兵的那個人如果是其他世家的人,那麼他北伐打下來的土地屬于誰的?
主導北伐的世家必然要佔最大的便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果別的世家壯大了,那我豈不是相對而言變得弱小了?
“世家門閥之間也是相互競爭,相互敵對的,畢竟資源有限,人口有限,一個世家門閥想要發展壯大就必須從別的世家門閥口中奪。”
為什麼常建新所處現代時空歷史上,東晉王朝很多次北伐都是進行到一半就被後方拖後腿,導致不得不撤兵,以至于原本北伐得到的土地又陸續吐了出去。
就是因為其他世家門閥不想看到主導北伐的哪個世家門閥通過北伐不斷壯大。
“之所以還能派近三萬五千兵馬渡河,這三萬五千士兵,想來大半都是從歷年來北方逃到南方的流民之中征召得到的。”
總之想直接從其他世家門閥下屬的百姓里面征兵是不可能的,那麼公用之兵唯一的來源就是從北方逃到南方的百姓里面得到。
歷史上東晉時期大名鼎鼎的北府兵就是從北方逃到南方的百姓里面征召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逃到南方的漢人百姓,大多數都被安置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這片區域。
既免于長江以南世家門閥原有的環境生態被沖擊,也做為防範北方胡人覬覦江南的緩沖帶,或者說屏障。
長江以北、淮河以南這片區域幾乎可以說是東晉朝廷唯一的‘公用之兵’來源。
公用之兵又是唯一真正能打仗的士兵。
這也是為什麼東晉中後期,掌握這片區域的人都能成為東晉朝廷最有實力的權臣。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