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

第470章 老弱婦孺中隱藏的刺客?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孑與空 本章︰第470章 老弱婦孺中隱藏的刺客?

    第470章 老弱婦孺中隱藏的刺客?

    雖然眼下是戰時,城內圍著八九萬敵軍,而唐軍自身才五萬六千多人,直接把老弱婦孺安置在距離軍營才幾百米的區域,理論上有些危險。

    一旦敵軍出城決戰,唐軍怕是很難顧及這些老弱婦孺。

    但是劉紹、常建新、張信三人都不擔心這個,絲毫不怕城內敵軍敢出城直接決戰。

    敵軍看似有兵力優勢,實際上兵力也還不到唐軍的兩倍,而且其中有不少都是征召沒幾個月的烏合之眾。

    羯族軍隊里面真正能打的也就羯族本部精銳,以及一些被羯族人從三歲以下孩童便養大的漢人與其他胡人男丁,總數加在一起都不到兩萬。

    其他胡人有一部分是去年的匈奴降兵,一部分是各胡族勢力投靠,一部分是羯族人征召其他各胡族人男丁,總之成份很復雜,戰斗力也就和普通胡人軍隊一個樣,一名唐軍士兵能打五個。

    因此,看似羯族一方兵力優勢,實際綜合戰斗力,唐軍碾壓他們。

    他們真敢在這個時候出城決戰,反而是好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只要能打勝仗,未必就需要顧慮其他太多。

    當然,唐軍也沒考慮過直接強攻洛陽城。

    畢竟野戰和城池攻防戰是不一樣的,再精銳的攻城士兵,也有可能被守城方的一個烏合之眾擊殺。

    去年的河東郡與上黨郡之戰,唐軍都是兩萬多守軍對付十幾萬敵軍,唐軍之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上戰場的奴隸新兵,照樣令攻城的羯族軍隊磕掉了門牙都啃不下。

    這場洛陽之戰,唐軍並不想為此付出太多傷亡,否則戰後既要留守兵力在洛陽城,還要繼續去攻佔青州、兗州等地,兵力不夠用就麻煩了。

    所以先進行長時間的圍城,依靠圍城消耗城內羯族守軍的糧食庫存,到最後要麼羯族守軍在城池里面餓到不戰自潰,要麼羯族守軍主動出城決戰。

    當初弘農郡之戰,尚且圍城了三個多月。

    眼下這場洛陽之戰,羯族人肯定準備更充分,堅持的時間肯定比當初弘農郡羯族守軍更久,四個月,半年,甚至更久。

    劉紹不急,他有的是時間處理五萬多漢人老弱婦孺的事情。

    現代時空。

    知道了古代時空那邊漢人老弱婦孺的具體數量,常建新心里便有了一個底,可以針對這個具體的數量準備各種所需物資。

    首先是住的地方。

    雖說現在是六月中旬,天氣並不冷,但是後半夜的露水也是能讓人生病的。

    而且誰知道什麼時候就下一場雨下來,沒有住的地方,總不能下雨的時候直接淋雨吧?

    “網上有很多帳篷賣,只不過多是一些頂多能睡兩三個人的小帳篷,大帳篷不僅價格貴,而且只是想象一下就知道很麻煩……”

    常建新在思考。

    五萬五千人需要多少頂大帳篷?按照十個人住一個帳篷,也要五千五百個帳篷。

    價格方面怎麼著都要幾百塊一頂吧?

    價格還是其次,了不起花幾百萬軟妹幣。

    但是大帳篷每一頂連同骨架體積都不小,廠商運貨要運到幾時?

    囤積到倉庫,他再送去古代時空那邊,每一個階段有因為體積的原因,相較于普通物資多很多麻煩。

    其實古代時空那邊,本身就有帳篷,比如軍隊宿營的帳篷。

    這些年大唐連戰連捷,總共殲滅敵軍二三十萬,繳獲的帳篷不計其數。

    可是那些繳獲的軍用帳篷,大多在大唐境內,此次唐軍出征,也就只帶了足夠唐軍士兵自用的帳篷。

    “我想錯方向了,哪有那麼麻煩!”

    常建新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反應過來自己干嘛只想著成品帳篷。

    “古代時空那邊地廣人稀,多的是山林樹木。讓他們自己砍樹搭帳篷架子不是難事,我直接整點雨布過去就行了,三色雨布就挺好。”

    “有了雨布,其他的他們自己動手,搭建出一個臨時住的帳篷不會很難!”

    常建新直接打電話給尤小柔。

    讓她立刻聯系一家三色雨布廠商,訂購五千五百張十二米寬十五米長的三色雨布。

    常建新從網購平台看了這個規格的三色雨布零售價,便宜的九十八塊,貴的一百四十多塊一張。

    “我給你一百二十塊一張的報價,你去和廠商談,質量不容易被樹枝刺穿,能防八級風吹不撕裂,保一年以上不氧化褪色漏雨就行!”

    常建新不知道這個價格尤小柔去談能有多少利潤。

    但他知道網購平台的零售價是計算了物流費,退貨,以及利潤在里面了。

    像農貿公司這種一下子買五千五百張的量,而且是一次性運輸,成本價肯定能比網購平台還要便宜,如果網購平台能有百分之二十利潤,估計尤小柔能談出百分之三十以上。

    “到貨時間盡量要快,最好控制在三天以內。”常建新最後又叮囑了一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好的老板。”那邊,尤小柔回應道。

    其實都不用去和廠商談,現在尤小柔就知道這筆訂單大概能有多少利潤率。

    因為農貿公司這兩年本身就有采購過一些三色雨布,用來在廠區一些地方,以及下鄉收購農產品時一些所需的防雨。

    就常建新要求的質量,出廠價頂多六十幾塊錢一張,意味著幾乎有百分之五十利潤率。

    只可惜這筆訂單總金額不算大,也就六十六萬軟妹幣,估摸著有三十萬左右利潤。

    “舊衣物舊毛毯,再收七萬斤左右吧。”常建新又提出要求道。

    昨天他已經送過去了一批十萬零一千多斤,再收一個七萬斤左右,相當于每一個漢人老弱婦孺能分到三斤多的布料。

    除了舊衣物舊毛毯,常建新還送了一些削鉛筆刀和針線過去,讓老弱婦孺們自己裁剪修改成合適自己穿著的衣物。

    現代時空收購的舊衣物,有一些能直接穿著,有一些卻不能直接穿著,反正是布料,不合身的就自己改一改。

    一把削鉛筆刀出廠價一毛錢都不到,針線這玩意一套也就兩毛錢左右。

    五萬四千多老弱婦孺,每人發一把削鉛筆刀,一根針一卷線,也就花一兩萬塊錢。

    住和穿已經有了。

    吃這方面,最開始幾天都是直接用唐軍本身庫存的糧食里面調配。

    五萬四千多老弱婦孺,自然不可能直接給他們提供和唐軍士兵一樣的伙食標準。

    花費是一方面,這些骨瘦如柴的老弱婦孺身體能不能受得了又是一方面,畢竟虛不受補。

    還有就是一下子給吃得太好,以後重新安置的時候落差太大。

    升米恩斗米仇,哪怕是對待自己人,也要把握好一個度。

    士兵們要打仗,吃好點沒什麼,普通百姓的話,維持他們生命之余,讓他們身上還能長些肉就行了。

    給五萬四千多老弱婦孺提供的伙食,主要是大米和玉米碎煮成的粥,里面再摻足夠的鹽分,以及一些青菜進去,偶爾一大鍋里面敲一兩個雞蛋在里面。

    哪怕只是這樣的伙食,放在古代時空,無論哪一個朝代,也都已經是普通百姓能吃到的頂級食物了。

    當初唐軍騎兵前出收攏這些老弱婦孺的時候。

    為了讓他們有力氣走到劃定的安置區域,給他們每一個人都分發了一個大饅頭。

    白花花的白面饅頭啊。

    當時這些老弱婦孺們雖然已經餓到話都沒力氣說,走路都極為緩慢。

    但看到分發到手上的白面饅頭的時候,也一個個忍不住瞪圓了眼楮。

    以前他們在胡人的統治下,還時不時有戰亂,尤其是羯族人擊敗匈奴人以後,他們轉成羯族人統治下,那生活簡直豬狗不如。

    羯族人雖然也讓他們種地,可是要他們繳納的糧稅卻極其高昂,一家四口人,辛辛苦苦種十幾畝地,最後卻連一粒糧食都留不下來,甚至于都還不夠繳納糧稅,還要另外想方設法湊一些。

    一旦收稅的時候數量不夠,家里面有青壯男丁的或者年輕女子,便直接抓一個走。

    如果家里面沒有青壯男丁也沒有年輕女子的,便隨手砍殺家里面的一人。

    以前匈奴人倒是沒那麼殘暴,卻也同樣非常不好過。

    他們別說能吃到白花花的精細白面了,就算是不脫殼的糧食都很難吃到。

    很多人都已經不記得自己上一次吃到白面是多少年前了。

    吃了饅頭,附近有水源的,喝了水源,很快身體便生出了不少力氣。

    附近沒有水源的,便先把饅頭吃進肚子里,糧食下肚,總能生出一些力氣,等走上一段路,總能遇到水源。

    靠著兩個饅頭,老弱婦孺們緩慢的走到了劉紹劃定的安置區域。

    來到安置區域以後的第一餐,是大米混合玉米熬煮的菜粥,粥里面還加足了鹽分和一些油花。

    便是這樣的一頓食物,就讓所有老弱婦孺都雙手顫抖,感激涕零。

    無論是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還是鹽和油,都是這些只剩皮包骨的老弱婦孺們急需的營養成分。

    三天時間過去,能走到安置區域的老弱婦孺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安置區域。

    又過了兩天時間,來到安置區最早的一批老弱婦孺已經到了五天。

    一般能撐到現在的人,哪怕看上去是皮包骨,也都是已經經歷過數次篩選,生命非常頑強。

    雖然五天時間,每天都只是提供三碗菜粥,卻也已經讓很多老弱婦孺身體恢復了不少,能夠正常勞作一些活計。

    下午的時候,常建新把五千五百張三色雨布,以及另一批七萬斤左右舊衣物舊毛毯給劉紹送了過來。

    劉紹立刻命人從軍營拉去老弱婦孺安置區域。

    另值得一提的是。

    當初常建新告誡劉紹,羯族人故意驅趕來的這些老弱婦孺之中,很可能有羯族人故意感染的瘟疫在里面,所有出現生病癥狀的,或者身上有傷口的,分開隔離安置。

    還真在里面發現了一些生病的人,表現出來的癥狀像是某一種瘟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在及時隔離,而且古代時空這邊,由于戰亂,荒野到處都有尸首,能活到現在的人,很多都經歷過一兩輪瘟疫的淘汰,身體里有一定的抗性。

    同時常建新從現代時空提供的藥物之中有青霉素,而青霉素能治療古代時空這邊大部分疫病。

    其實羯族人想借漢人老弱婦孺傳進唐軍大營的瘟疫,屬于鼠疫的一種,正好青霉素可以治療。

    那些表現出像是瘟疫癥狀的老弱婦孺,使用青霉素治療以後,絕大部分都有明顯好轉。

    總之,在好的措施下,無論是老弱婦孺安置區域,還是唐軍大營,都沒有出現規模性傳染疫病的趨勢,一切都井然有序。

    三色雨布送到以後,建康的老弱婦孺自己動手。

    那些身上有病癥,或者身上有傷的老弱婦孺,則是調遣了一些唐軍士兵過去幫忙,很快也搭建好了可以住人的帳篷。

    不得不說帳篷搭建得及時,剛搭好的第二天,天空便下了一場大雨。

    ……

    洛陽城門樓上。

    這幾天,石虎每天都親自登上城門樓,遙望城外唐軍大營。

    由于老弱婦孺安置區還在唐軍大營後面幾百米,石虎不可能用眼楮看得見,石虎能看見的只有唐軍大營而已。

    石虎想要通過觀察,估測一下唐軍大營內是否出現大規模感染疫病的情況。

    雖然唐軍大營附近,以及漢人老弱婦孺安置區附近有大量唐軍騎兵游弋,羯族在城外的探子很難靠近,直接看到唐軍大營里面,以及漢人老弱婦孺安置區里面的詳細情況。

    但是如果出現了大規模疫病傳染,肯定有跡象。

    甚至石虎在洛陽城門樓遙望都不難直接看出來。

    比如出現大量唐軍士兵慌亂奔跑的輪廓,比如唐軍大營內突然熬煮大量藥材,有藥味被風吹向洛陽城,站在城門樓上可以聞到那種藥味。

    自從得知唐軍選擇收攏那些漢人老弱婦孺,石虎大喜的同時便一直在期待。

    可惜都六七天時間過去了,唐軍大營既沒有看到慌亂的跡象,也沒有聞到有大量熬煮藥材的氣味吹過來,能聞到的頂多是吃飯時間,唐軍大營內飄過來的飯香肉香。

    又觀察了兩天,還是沒有看到唐軍大營內出現什麼慌亂的跡象,以及大量熬煮藥材的跡象,石虎不禁憤怒得滿臉鐵青。

    他知道自己的第一個算計,大概率失效了。

    好在他還有第二個算計!

    ……

    這天,常建新把一批糧食給劉紹送過來。

    “主糧我還是十天送一次,因為多了五萬四千多老弱婦孺需要吃,按照五萬五千人計算,按照每人每天吃八兩計算,這一批我給你多送了四十四萬斤。”

    唐軍士兵的主糧是每人每天一斤半的量,老弱婦孺們自然不可能也按照一斤半的量,一斤其實都算多的了。

    畢竟無論是上了年紀的老漢老婦,還是年齡還小的孩子,都不可能有成年壯漢那麼大的胃口。

    接收完這批糧食,劉紹突然說打算親自去老弱婦孺安置區域看一看。

    常建新也有些興致。

    先前那麼多天,顧及到那些老弱婦孺之中可能被故意混有感染疫病的人,為了劉紹自身的安全著想,他但凡有這種念頭,張信與一眾將官都會來勸諫。

    劉紹自己也很猶豫。

    現在疫病基本上排除了,而且劉紹只打算去那些原本就沒有疫病概率的建康區域看看。

    那些原本便被篩選出來的生病的老弱婦孺區域,哪怕老弱婦孺病癥已經明顯大好,也不會過去冒險。

    這一次,張信等人沒有再勸諫,甚至張信與一些人還跟著劉紹一起去視察。

    常建新也跨著時空,跟著劉紹的視角一起。

    五萬四千多老弱婦孺安置區域,里面一個個木頭搭的架子,外面覆蓋三色雨布的大帳篷。

    與此同時,有兩千唐軍步卒士兵在里面駐扎,外面還時刻有三千唐軍騎兵游弋巡視。

    保護這些漢人老弱婦孺安全之余,也是防止里面有羯族人安插的細作,防止細作把關于老弱婦孺安置區域內的情報送出去。

    安置區域內的老弱婦孺看到劉紹等一大群明顯是大人物的唐軍將官過來視察,而且附近唐軍士兵全部都看著中間的劉紹面帶崇敬。

    大量老弱婦孺紛紛參拜叩謝。

    所有人看上去都真誠無比。

    絕大部分人倒不至于有假,畢竟被唐軍收攏安置以前,他們身無寸縷,饑腸轆轆,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瀕臨死境,猶如行尸走肉。

    唐軍給了他們活命的機會,而且這段時間在唐軍的安置下,每天都給他們三頓幾乎敞開了吃的香甜菜粥,粥里面還放有明顯的鹽分。

    鹽在他們的認知里,可是比糧食還要金貴十倍百倍。

    唐軍不僅舍得分糧食給他們吃,還舍得分鹽給他們吃。

    哪怕曾經幻想天下盛世,他們都不敢幻想每天三頓幾乎敞開了吃的這種粥食。

    “朝廷南渡至今已有十數年,百姓無不盼望王師北上驅逐胡人,讓天下恢復安定,百姓能安心耕種就食,卻不想一等就是十數年。如今建立唐國,去年才立國,今年大軍便來征討胡人,實乃天下之服,百姓之服,大唐之兵才是真正的王師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名看年紀便是經歷過全程八王之亂是五胡肆虐戰亂的老者顫顫巍巍的站出來,對劉紹說出這番話道。

    自西晉王朝被胡人攻滅,有能力的世家門閥都逃往南方躲避戰亂。

    靠近南方的普通百姓也可以逃往南方躲避戰亂。

    但類似他們這些距離北方較遠的普通百姓,卻是想跑都無能為力。

    一則,不知道路,沒有足夠的糧食,沒有能力跑。

    二則,胡人要奴役他們,不可能讓他們逃跑,胡人騎兵往往封鎖所有能逃到南方的道路,膽敢出現在那些可以逃到南方的道路上,無不被胡人騎兵無情砍殺。

    這十幾年來,北方百姓在胡人的輪番擄劫統治下,過得實在太慘太苦了。

    此次大唐軍隊對他們的收容安置,分給他們這麼好的吃食,就猶如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他們枯寂的心靈,可謂實實在在的大恩大德。

    “我觀大唐才是天命所在,南方那朝廷,已是天命不在。”

    附近的大量老弱婦孺,紛紛認同這名老者的話,跟著一番歌功頌德。

    這一幕讓劉紹臉上充滿了笑容。

    因為看在劉紹眼里,這便是民心所向,百姓認同大唐,民心在大唐,天命便在大唐。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大唐立國,不僅向天地立誓驅逐胡人,還批判司馬晉室得國不正,正是司馬晉室之罪孽才使天下承受這般黑暗。

    還有大量大唐的斥候,盡可能把批判司馬晉室的檄文傳向天下各處。

    然而,司馬晉室朝廷,各世家門閥,以及各胡人勢力的上層,他們知道大唐所傳檄文的詳細內容,可是普通百姓知道的卻很少。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這個時代本就消息閉塞,又處于當前這樣的黑暗亂世之中。

    有時候一連走路數百里,都未必能看到一個其他同樣的普通百姓,沒有信息交流,知道的百姓便是知道,不知道的便不知道,不似那種勢力有專門的情報傳導。

    甚至五萬四千多老弱婦孺之中,也就不到一成的數量,听說過並州晉陽城有人稱帝,建立了一個大唐,僅此而已。

    知道大唐立國的普通百姓比例都不多,更別說知道當初大唐立國所傳檄文的具體內容了。

    這段時間,得到唐軍收攏,得到唐軍分的吃食,吃飽了肚子,有力氣說話了。

    唐軍士兵自稱自己的大唐的將士,加上普通百姓里面那些听說過大唐建國的事情,並州晉陽有漢人稱帝建立了一個大唐,這件事情才傳遍整個安置區域,讓所有老弱婦孺都知曉。

    現在唐軍在這些漢人老弱婦孺眼里,即是漢人自己的軍隊,還已經在諸胡環伺下建了國,還主動攻伐胡人,殺到了昔日東漢王朝、曹魏王朝、西晉王朝,一連近四百年的三朝都城洛陽。

    他們不僅在唐軍身上得到了活命的希望,還看到了驅逐胡人,掃平天下的希望。

    怎麼會不民心所向,認為天命在大唐?

    現代時空,常建新借助劉紹的視角,仔細觀察這些漢人老弱婦孺。

    正當劉紹滿心暖意,激動澎湃的時候,常建新的一句話隔著時空傳入劉紹耳中︰

    “你說這些漢人老弱婦孺里面藏有多少羯族人安插的刺客?又是藏在老者還是孩童之中呢?”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方便以後閱讀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第470章 老弱婦孺中隱藏的刺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第470章 老弱婦孺中隱藏的刺客?並對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