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做為洛陽的西側門戶,一旦函谷關被敵軍攻克,敵軍即可進入洛陽盆地,進而兵臨洛陽城下。
因此函谷關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為拱衛洛陽城而建立的新函谷關,扼守的已經不再是崤函古道的險要之處,而是北為芒山,南為谷水,扼守的是從關中到洛陽的‘官道’。
谷水是橫穿洛陽盆地的洛水的支流,而洛水又是黃河的支流之一。
芒山其實不算多麼險要,谷水也不是那種大河。
所謂函谷關,並不是說想要進入洛陽盆地就必須得拿下,得走函谷關過才行。
事實上,很多所謂的關隘,阻擋的都只是物資的運輸通道,函谷關便是如此。
若只是少數人的話,若是不在意後勤,其實直接翻越芒山,或者從谷水的南側山嶺小路翻行,也能進入得了洛陽盆地。
函谷關的作用,阻擋的是大數量軍隊的後勤!
你想用馬車牛車運大量的糧草、軍械物資,才必須要走函谷關。
走其他地方則只能單純的人走。
唐軍有常建新直接從現代時空提供糧草,所以不需要什麼糧草運輸通道。
不過,唐軍為了作戰,也不止是糧草,還需要很多其他物資。
比如箭矢、軍械、一些大型攻城器械的核心部件等等,都是馬車、牛車運輸。
唐軍不需要來回運輸物資的通道,卻也需要一次性運輸隨軍物資的通道。
再說了,函谷關是洛陽城的西側。
不拿下函谷關,你放心大軍直接兵臨洛陽城下,圍困洛陽城的時候,自己的後方始終有一支敵軍函谷關守軍威脅?
所以對于劉紹來說,攻打洛陽城之前,函谷關也還是必須要先攻下來的。
函谷關距離洛陽城已經很近了,戰馬跑一個多時辰就能跑到洛陽城。
由于能隨時得到來自洛陽方面的支援,所以函谷關的規模並不是很大,平時也就只能駐扎七八千守軍,同時城內有兩三千可以為守軍提供一些日常服務的普通百姓。
整個函谷關,頂多只能容納一萬出頭的人口。
當前的函谷關城內,便是有七千四百多羯族守軍士兵。
隨著唐軍兵鋒臨近函谷關,數騎快馬從函谷關東側城門出城,奔往洛陽城,把消息告知洛陽城的大將軍石虎。
與此同時,函谷關西側城門樓上面,大量羯族士兵搬運守城物資到城門樓與兩側城牆上,做好一切防守的準備。
“函谷關只需七八千人駐守,即可將敵軍阻擋在西面,敵軍不攻破函谷關,便無法大量來到函谷關東側,無法完全將函谷關圍困死。”
“函谷關又距離洛陽如此之近,可以隨時得到從洛陽過去的支援。”
“本大將軍判斷,唐軍絕不可能像弘農郡之戰那般長時間圍城,必然強攻,尋求快速突破。”
洛陽城內,羯族大將軍石虎拿到自函谷關傳來的情報,他極為自信的做出判斷道。
為了盡可能在唐軍強攻函谷關的時候,大量消耗唐軍,這兩三個月時間,他可是在函谷關準備了大量守城物資,其中單是火油便有數千斤之多,箭矢三十萬支。
雖然弘農郡之戰,弘農郡的守軍沒有起到石虎一開始設想的那種,讓唐軍付出上萬傷亡,僅僅只是拖了唐軍三個多月時間。
唐軍具體還能有多少個月的糧草,石虎並不敢斷定。
但是石虎現在還有函谷關在手,他寄希望于函谷關能做到讓唐軍付出上萬,乃至兩萬傷亡。
屆時他便有不小的信心在洛陽城下擊敗唐軍。
若是他能將此番渡過黃河的唐軍全部殲滅,再趁勢反渡黃河北上,掃平晉陽五郡的唐國,那麼他的威望必將超過叔父石勒。
大趙帝國的下一任皇帝,必將只能是他石虎!
……
經過五天時間行軍。
劉紹于六月二號下午,率領唐軍抵達函谷關城下。
“傳令大軍扎營!”
劉紹下達命令的同時,隔著三四百米距離,用望遠鏡觀察前方函谷關城樓,以及北側山巒,南側河水的情況。
谷水不是一條大河,非豐水期的話,河底的水流深度甚至未必能到膝蓋。
就算是豐水期,只要不是上游下大雨,戰馬也完全可以直接淌過去。
只不過戰馬就算能淌到河水南岸去,函谷關建立的這個位置的谷水南岸,也有一座山阻礙。
如果只是幾個人,幾匹戰馬,那麼到南岸以後,人可以從馬背上下來,牽著馬從一些南走的小路緩慢翻行,也可以慢慢越過函谷關區域。
不過幾千上萬的軍隊就不可能這麼做了。
縱然你不運輸糧草物資,可是幾千人排著隊慢慢翻行,一天一夜都未必能過去多少人。
北側的芒山,雖然也是可以翻行的,而且不用先過河。
但是芒山東西長度延綿兩百多里,南北寬度也有三四十里。
打個比方,如果說南渡谷水以後,只需要翻行一座山,那麼往北翻行芒山,便需要翻三座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函谷關扼守芒山腳下,谷水北岸的官道。
通往函谷關城門的官道,能同時並排走五匹戰馬,官道兩側有一些亂石、土坡之類的,人可以走,運輸物資的車子不行。
函谷關西側城牆,除了城門樓區域以外,城門樓往南的城牆建到谷水北岸,大約有四十多米長,又沿著谷水的岸邊圍了一大圈,防止人先下到谷水河,又從谷水河向上攀登入關,沿岸也圍了城牆,就不可能這麼做了。
城門樓往北的城牆,一直建到芒山腳下,大約有一百多米長,而後又繼續向著芒山高處,延伸到一片人力幾乎不可能翻越的險要之處,大約又有兩三百米長。
……
“函谷關城牆下,可供大型攻城器械放置的區域,除了城門樓下,便只還有兩側城牆下大約三十多米,再長的地方很難人力平整,便只能架設普通雲梯,可以架設普通雲梯的長度又有一百多米。”
劉紹在暗暗評估著。
城門樓下方區域,城門前面可以放置一輛攻城沖車,兩門的兩側可以放置另外兩輛大型攻城器械,南北兩側城牆下可以平整的地方,又可以放四輛大型攻城器械。
也就是說,攻城的話,最多可以同時擺下七輛大型攻城器械。
當然,如果真擺七輛大型攻城器械的話,那麼大型攻城器械與大型攻城器械之間的間隔太窄,敵軍用火油焚毀的時候,很容易累及旁邊的另外兩輛大型攻城器械。
正常來說,除了針對城門的攻城沖車,其他區域最多再擺五輛其他大型攻城器械即可。
大型攻城器械需要比較平整的地面,普通雲梯卻不需要平整的地面。
因此除了幾輛大型攻城器械之外,其他地方還能再擺三四十架普通雲梯。
更詳細點說,函谷關西側城門樓與城牆下,頂多能同時容納七百到八百名士兵參與攻城。
函谷關險要程度雖然比不上雁門關與潼關,但也同樣算是易守難攻了。
“最多七百到八百士兵同時參與攻城,而城內守軍估計有七千到八千人,也就是說同時參與攻城的士兵人數,只是城內守軍人數的十分之一?”
常建新隔著時空與劉紹討論。
這近三年時間,常建新在劉紹的背後支持劉紹,也借著劉紹的視角,經歷過古代時空那邊很多事情,雖說他沒有實際帶兵打過仗。
不過很多戰爭方面計算,他心里卻是已經有數了。
一般來說,攻城方一波次攻城士兵人數只有七八百人的話,那麼一個白天的猛烈攻城下來,攻城方最多傷亡九百到一千人。
如果按照正常攻城方與守城方一比二到一比三的傷亡比,那麼一天時間可以耗掉守軍士兵四百人左右,十天可以耗掉四千左右守軍。
守軍傷亡達到六成到七成以後,剩下的守軍士兵往往便會軍心渙散,士氣全無,這個時候就可以破城了!
然而,守軍只不過是常駐士兵有七八千人,並不是說你只需要耗掉這七八千人就可以了。
函谷關距離洛陽城百來里,戰馬一個多時辰就能跑到,一旦函谷關守軍士兵傷亡過大,洛陽方面隨時可以支援士兵過來。
函谷關的守軍士兵,可以是七八千,也可以隨著不斷支援變成七八萬,甚至更多。
理論上,五六萬兵馬,只一味強攻函谷關的話,可能永遠也別想兵臨洛陽城下。
不過,從弘農郡向東攻擊洛陽,並不一定要從函谷關過,只不過函谷關距離最近罷了。
其實還可以從弘農郡城往西南,繞道洛水的上游,然後沿著洛水東進,攻克宜陽,再繼續沿著洛水東進兵臨洛陽城下,只不過這樣的話,需要多繞道兩百多里路。
還可以不攻打宜陽,而是繼續渡過洛水往南,沿伏牛山巒到伊水的上游。
沿伊水到洛陽盆地的南側,攻打伊闕關,從伊闕關進入洛陽盆地兵臨洛陽城下,只不過這樣的話,需要多繞道近四百里路。
不過,宜陽和伊闕關雖然比函谷關好打一些,卻也是重鎮。
戰國時期,秦國就既打過宜陽,也打過伊闕關。
秦武王時期,秦軍想要東出,便是打了宜陽,從宜陽進入洛陽盆地,為了攻克宜陽,秦軍足足折損了六萬人!
秦昭襄王時期,秦軍東出則是打了伊闕關,伊闕之戰,白起率領秦軍斬首二十四萬韓魏聯軍。
正常來說,唐軍可以在攻打函谷關的同時,也分兵繞道,同時攻打宜陽或者伊闕關。
甚至洛水河是可以行小船的,如果不怕宜陽的敵軍從背後威脅,可以直接乘小船沿著洛水河直接突入洛陽盆地,不直接殺到洛陽城下,也可以截斷洛陽支援函谷關的道路。
總之,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多。
正因為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多,羯族大將軍石虎才覺得函谷關頂多能讓唐軍付出一萬多到兩萬傷亡!
“如果只是按照東漢末年以來的歷次戰事推演,我軍想要突破函谷關兵臨洛陽城下,確實不能單純只是強攻函谷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我大唐軍隊眼下卻並不能以過去歷次戰事,那些攻城方軍隊的經驗來看待!”
劉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語氣里已經能听出十足的自信。
若是將要攻城的唐軍士兵,與守城的羯族守軍士兵,單兵戰斗力差不多,同時羯族守軍知道唐軍能用的攻城手段,都有針對性的準備。
那麼唐軍對函谷關的攻擊,還真不可能靠單純只強攻函谷關來突破。
可是唐軍士兵的單兵戰斗力遠強于羯族士兵,說一名唐軍士兵的戰斗力等于三名羯族士兵有些過了,但是一名唐軍士兵的戰斗力超過兩名羯族士兵是肯定的。
畢竟唐軍幾次與羯族軍隊正面硬踫硬廝殺,唐軍往往都能打出二點三,二點五,甚至超過二點五比一。
唐軍除了單兵戰斗力遠強于羯族士兵之外,唐軍還擁有回回炮、三弓床弩、包鋼皮大型攻城器械等大殺器。
其中只有三弓床弩已經暴露過被羯族人知曉,回回炮與包鋼皮大型攻城器械,羯族人可都還不知道,他們根本沒有針對性的準備。
“回回炮可以投擲五百米遠,這樣的話我們便可以在左側的那座山上也架設幾十架,配合下面區域也架設幾十架,上百架回回炮直接投擲石彈轟擊函谷關內。”
“同時,所有推到函谷關城門樓與城牆下的大型攻城器械,全部直接上包了鋼皮的,一輛等于幾輛。”
“羯族守軍士兵不能及時焚毀我軍攻城雲梯車、攻城塔等大型攻城器械,我軍士兵殺到一定程度,可消除函谷關羯族守軍一半以上的地利優勢!”
“屆時,不敢說我軍如正面硬踫硬野戰那般,一個傷亡能換羯族士兵兩個半傷亡,那麼也一定能做到一個傷亡換羯族士兵一個半傷亡!”
劉紹接連滿含自信的說道。
現代時空那邊,常建新也開口說道︰
“如果我軍士兵能強勢佔據一段城牆,屆時雙方傷亡比例更是能無限拉到與正面硬踫硬野戰差不多。”
“配合回回炮與三弓床弩的打擊……”
“你還可以在真正開始攻城之前,派一兩千輕甲步卒士兵,翻行芒山,繞到函谷關東側……”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