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哥,這些破爛玩意兒真的值錢嗎?”張二棍不太理解。
“現在不值錢,但是說不定以後會值錢。”李建國笑著說。
“那萬一不值錢呢?”
“那就當收藏了,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錢。”
其實李建國心里很清楚,這些東西將來都會是無價之寶。他現在做的,就是提前布局,等時機成熟了再出手。
收購生意越做越大,李建國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不過,他始終保持著低調,除了必要的開支,其他錢都存了起來。
這天晚上,他正在整理收購來的古董,甦曉梅走了過來。
“這些東西你打算怎麼處理?”
“先放著,等以後再說。”李建國小心地把一個青花瓷碗放進箱子里。
“你是不是知道什麼?”甦曉梅很了解丈夫的性格。
“就是覺得這些老東西有歷史價值,扔了可惜。”李建國沒有細說。
甦曉梅點了點頭,她相信丈夫的判斷。這些年來,李建國的眼光從來沒有錯過。
正當李建國的收購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個意外的機會來了。
這天上午,李建國正在家里整理貨物,門外傳來汽車的聲音。他走出去一看,是縣里的那位王科長。
“王科長,您怎麼來了?”李建國迎了上去。
“建國,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王科長笑著說。
“什麼好消息?”
“縣里的中藥廠恢復生產了,需要大量的中草藥。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
李建國眼前一亮。中草藥的需求量大,而且山區里到處都是,這確實是個好機會。
“需要什麼樣的中草藥?”
“種類很多,我這里有個清單。”王科長從公文包里拿出一張紙。
李建國接過來仔細看了看,上面列著幾十種中草藥的名稱和收購價格。金銀花、板藍根、當歸、黨參等常見的藥材都在其中。
“這個價格怎麼樣?”
“還算公道,比市場價稍微高一點。”李建國算了算,利潤空間確實不小。
“那我們就這麼定了。你負責收購,我負責聯系銷路。”王科長伸出手。
兩人握手成交。
送走王科長後,李建國立即開始準備。首先是要找人手,采藥需要很多人,而且要懂行的。
“各位鄉親,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李建國在村里的大喇叭里說話。
很快,村民們都聚集到了村委會的院子里。
“縣里的中藥廠要收購中草藥,價格不錯。我打算組織大家一起上山采藥,有意願的可以報名。”
村民們一听,都來了精神。采藥比種地賺錢多了,而且山上的草藥到處都是,不用成本。
“建國,你說的是真的?”王大爺問道。
“當然是真的,我已經和縣里簽了合同。”李建國拿出合同給大家看。
“那怎麼分配呢?”有人問。
“按勞分配,多勞多得。采得多的拿得多,采得少的拿得少。”李建國說。
“可是我們不認識那些草藥怎麼辦?”
“這個不用擔心,我會請老中醫來給大家培訓。”
就這樣,李建國的采藥隊伍很快就組建起來了。全村有勞動能力的人幾乎都報了名,連一些婦女和老人也要參加。
為了確保采到的藥材質量過關,李建國專門請來了鎮上的老中醫李大夫,給大家做培訓。
“金銀花要在花蕾期采摘,這時候藥效最好。”李大夫拿著實物給大家講解。
“板藍根要挖根部,葉子藥效不行。”
“當歸要選擇肥大的根部,太細的不要。”
經過三天的培訓,大家基本掌握了常見草藥的識別和采摘方法。
第一天上山,李建國把大家分成了幾個小組,每組有一個熟悉山路的人帶隊。
“記住,安全第一,藥材第二。”李建國反復強調。
山區的中草藥確實豐富,大家很快就采到了不少。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
“憑什麼他們組采得多,我們組采得少?”有人開始抱怨。
“就是,應該平均分配才對。”
李建國听到這些話,心里有些無奈。人多了,就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我說過了,按勞分配。采得多的自然拿得多,這是公平的。”他耐心地解釋。
“可是他們組佔了好地方,我們組只能去遠的地方。”
“那明天換個方向,輪流來。”
好不容易平息了分配的爭議,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這天下午,采藥隊伍回來時少了一個人。
“張老三呢?”李建國點名時發現缺人。
“他在山上摔了一跤,腿受傷了。”隊員們七嘴八舌地說。
“嚴重嗎?”
“看起來不輕,走不了路。”
李建國立即組織人手上山救人。找到張老三時,他正坐在一塊石頭上,臉色煞白。
“怎麼樣?”李建國蹲下來查看傷勢。
“腳踝可能扭傷了,疼得不行。”張老三咬著牙說。
“快,背他下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把張老三送到鎮上的衛生院,醫生檢查後說是輕微骨折,需要休養一個月。
“建國,這醫藥費…”張老三有些為難。
“你別擔心,醫藥費我出。”李建國毫不猶豫地說。
“這怎麼好意思。”
“都是一個村的,應該的。”
處理完張老三的事情,李建國又發現了新問題。有些人為了多拿錢,開始以次充好。
“這些金銀花怎麼回事?”李建國拿著一把枯黃的花蕾問道。
“山上就是這樣的。”收購者理直氣壯地說。
“胡說,這明顯是過期的。”李建國有些生氣。
“你憑什麼說是過期的?”
“李大夫說過,金銀花要在花蕾期采摘,你這些都開花了,藥效大打折扣。”
“那我不知道啊。”
“不知道?培訓的時候你在哪里?”
經過一番爭執,李建國決定建立質量檢查制度。每批藥材都要經過檢驗,不合格的一律不收。
“各位鄉親,我再強調一遍,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如果因為質量問題被退貨,損失的不僅是錢,還有我們的信譽。”
在李建國的嚴格管理下,采藥隊伍逐漸走上了正軌。藥材的質量穩定了,產量也在增加。
一個月後,第一批藥材交貨了。中藥廠的人驗收後很滿意,當場就結了賬。
“建國,你這批貨質量不錯,下次還找你。”廠里的采購員說。
喜歡重生1979我趕山打獵帶全家吃肉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1979我趕山打獵帶全家吃肉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