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也出聲認同。雲天明很欣慰,但也知道除了個別人家中尚可,其他人家中都不寬裕,便道︰“潘兄所言不差,這個計劃所需資金確實龐大,但我有辦法,大家不用擔心。月銀是必須要有的,這五百兩算是我給大家的暫時安家費,也讓你們免去後顧之憂。”
戴炎開口道︰“既然是如海的一番好意,大家莫要辜了負。這幾百兩銀子足夠一般的人家生活太好了幾年了。不過如海啊,我們戴家的幾人便不拿這安家費了。你也知道我戴家的情況,萬不至于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如果祖父知道我們拿了你這安家費怕是要趕過來打我們幾個了。”說完又怕別人不好意思,接著對眾人說︰“你們別在意啊,我戴家和林家也是幾輩子的交情了,如海也得喚我祖父一聲太爺爺,按理他該稱呼我三叔的,不過以後要共事,為了方便才喚我一聲戴三哥的。”
雲天明也知道戴家家底甚厚,還有子佷在朝中做官,自是不差這幾百兩銀子,便也爽快道︰“都依戴三哥,你們這次不拿便不拿,以後月俸可莫推辭了,否則我可不敢讓你們做事了。”
“如海放心,月俸我們自不會推辭,怎麼說也要養家糊口的。”戴炎笑道。
自雲天明用腦波傳送完南京大屠殺時,在眾人憤怒與驚奇的腦波回傳之中,他“注意”到潘行的腦波多了一種不安的情緒,在之後眾人紛紛提問以及討論中他也是一言不發,而且面部表情很是糾結,此刻仍是如此。
雲天明看著他道︰“潘二公子,你是否還有什麼想問的?”眾人的目光瞬間轉向了潘行,搞得潘行十分尷尬。潘行是潘耒的堂佷孫,都算是王錫闡的門人弟子。
說起王錫闡,不得不提到他的十世祖王元明。
1276年,元軍攻破太原,南宋將領張世杰帶隊向江南撤退。隨行隊伍中還帶了十多人的科技團隊,攜帶著改良版"旋機玉衡"原始陀螺儀)、渾天儀、水運儀象台關鍵部件等多種科學儀器。後來張世杰殘部在崖山敗亡後,部分人員兵分三路,其中北路偽裝成商船逃往江浙一帶。隊伍中有一位太原府司戶參軍正七品)王元明,因拒絕為元廷服務,隱居到了甦州閶門,最終在吳江購買了一片湖邊的荒地,以此為居。他將渾天儀中國古代的天文儀器)拆散成零件,偽裝成農具藏入米袋。明朝開國後,他的後人將渾天儀零件取出重新組裝,從此成為傳家寶。
時光飛逝,1628年正月,皇太極繼位,同年陝北爆發農民起義。
三月,天空出現’熒惑守心”現象。“熒惑”古時是火星的稱呼,“守”指停留或靠近,“心”即心宿,象征帝王或國家中樞。古人認為“熒惑守心”是極凶之兆,可能預示政權動蕩、戰爭爆發、自然災害等等。熒惑守心在九月突然消散,這種天文巧合被鄉民視為"凶星轉吉"的祥瑞。
9月15日,在江甦吳江震澤鎮的一個普通家庭里,王元明第十世孫王錫出生了 。家中兄弟姐妹五人,王錫闡排行第二。此時是明末崇禎皇帝元年。
王父與西洋傳教士多有接觸。王錫闡抓周時,父親精心打造了一方“渾天式抓周盤”,盤中放置著四樣物件︰西洋自鳴鐘零件、《甘石星經》竹簡殘片、斷裂的玉圭、銅制日晷針。只見那孩童蹣跚爬向銅制日晷針,隨後又一把將西洋鐘兩樣緊緊抓在手中。
王錫闡自幼便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慧,白天跟隨母親沈氏學習《孝經》,到了晚上,父親回家親自教授《步天歌》,而且還獨創了一套"燭影觀星法"——以油燈為太陽,在“太陽”四周用銅錢擺列星陣圖。
1636年中秋,9歲的王錫闡偶遇陳于階徐光啟的弟子)正在太湖邊展示望遠鏡的構造原理,第一次見到了神秘的伽利略式望遠鏡。通過這個神秘的黃銅筒,竟然能觀測到月球表面細節︰“環形山影猶父執衣上補丁”,讓王錫闡感受到宇宙的浩瀚與神秘,內心受到極大震撼,從此更對天文歷法算學情有獨鐘。
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于煤山,大明王朝轟然崩塌。這一巨變讓他無法接受,他投河自盡以示忠心,雖被救起,卻從此放棄了科舉之路,選擇隱居鄉間,一邊教書一邊繼續他對天文的研究,最終發現時行歷法的幾處致命錯誤︰官方歷法忽略“視差修正值”,導致交食時刻偏差累計達兩刻約30分鐘);刪去民族傳統“平氣注歷”法,使二十四節氣失去農耕指導價值;《時憲歷》照搬湯若望早年數據,卻未修正歲差值;最終他在《歷說》中怒斥︰西人竊取中法而詆毀中法!並在《曉庵新法》卷三列出二十處“西算剽竊中法鐵證”。他還獨立發明了計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並提出了精確計算日月食的方法——這在華夏是史無前例的。
1680年某夜,一位法國傳教士帶著最新的《天文年歷》來訪時,王錫闡在油燈下展示了驚世駭俗的魔術——用六枚銅錢擺出當年所有月食時刻,與巴黎皇家科學院數據完全吻合。這個被記載在《耶穌會士書簡集》中的場景,讓歐洲學者第一次意識到︰遠東有位布衣天文學家,竟用東方算具解開了西方微分方程才能計算的難題。
《曉庵新法》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成為後世研究天文歷法的重要參考。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極高,他與北方的歷算名家薛鳳祚並稱為“南王北薛”。顧炎武也對其天文學造詣深表敬意,稱其為“學究天人”。
王錫闡潘耒的哥哥潘檉章是至交好友,潘耒曾受業于王錫闡數年,相當于王錫闡的弟子。王錫闡一生無子女,臨終時將《曉庵新法》手稿交給了潘耒。王錫闡去世後,潘耒整理並刻印王錫闡的遺稿。
郭松軍在揚州找到潘耒的後人時,發現雖然時空線已改,但王錫闡依然病死于1682年。但因為在整理老師的手稿中,潘耒驚嘆于老師的大才,發誓要將王錫闡的研究傳承下去,所以廣開大門收弟子,並以王氏弟子自稱。,所有投入門下的弟子都以研習王錫闡的著作為主。
在這一過程中,不少弟子門人對王錫闡提到的自然宇宙與人類命運之間的奧秘發生了重大興趣,進而開始學習道家之術,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以探究大道之秘,這些人中就有潘行!
喜歡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請大家收藏︰()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