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確實還沒完。
    換做是別的人來主持這一項目,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把項目領導小組拉起來就很不錯了,可現在牽頭的卻是有過大型玉雕項目參與經驗的李春生。
    有過大型玉雕項目參與經驗確實是很不一樣的,在了解到項目之後,他想的並不止如何將項目拉扯起來,而是如何將它打造成一個後人很難超越的高品質項目。
    這是啥概念?
    對有資歷的玉雕師來說,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想要拉扯起一個大項目其實並不難,畢竟全國範圍內有的是優秀的玉雕師,可要是想將一個大項目打造成一個高品質的項目,難度就相當大了,必須得有一整套完整的運作方案才行。
    這就是李春生重點考慮的。
    也就是說,他希望《南粵雄風》里的每一組作品都是精品,然後組合成一套空前絕後的偉大作品。
    想做到這一點難度自然就大了。
    但也並不是毫無頭緒。
    他清楚地記得,他剛到坪洲時,一跟魏陽談玉雕師聯盟的思路,魏陽就在無意中說過一嘴,說他倉庫里的所有料子,只要有玉雕師能拿出好的雕刻方案,那他將不看重玉雕師的名聲和資歷,放心地交給能拿出好方案的玉雕師去雕刻。
    他覺得這一思路是可以借用的。
    于是在拉上了楊大師和趙大師成立了臨時的項目領導小組之後,他即刻又跟他們商量起了項目的具體運作思路。
    最終的具體運作思路跟傳統的玉雕大項目確實有些不一樣。
    傳統的玉雕大項目,是項目一啟動之後,即刻就確定參與的玉雕師,然後按照定好的方案去對材料進行雕刻,按部就班地把作品雕刻出來。
    至于最後的雕刻品質,就只能在一定範圍內听天由命了。
    這個項目則不同。
    按照李春生的思路,是等他們去到坪洲後,先去魏陽的倉庫挑選一批料子出來,然後按照連屏玉雕的規格切割放片,然後等待合適的玉雕師團隊來參與雕刻。
    玉雕師團隊如何來參與?
    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玉雕師們先根據材料的特性出具體的設計方案,交由項目領導小組審核,然後領導小組從中挑選出某份最適合材料的雕刻方案,交給相應的玉雕師團隊具體去實施。
    這一過程有點類似于建築工程項目的競標。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審核玉雕師團隊的能力、資歷等,以保證最終的雕刻品質最終能達到讓人滿意的水準。
    如此一來,整個項目的整體水準就能有所保證了。
    只不過按照這種模式去運作,對玉雕師們來說就是一項大挑戰了,對于相當一部分玉雕師來說,有可能花費大量時間去采風,去設計,但最終卻有可能因設計方法沒被采納而做無用功。
    這當然是玉雕師們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有可能大大降低玉雕師們參與的積極性。
    沒關系,李春生很快又拿出了讓人信服的補償辦法。
    首先是酬勞翻倍。
    正常來說,一塊玉雕屏風的雕刻,工費大概在幾十萬到百萬不等,李春生這邊卻是提出直接將工費至少翻倍,雕刻完成後經項目領導小組評估之後,甚至還可能拿到價值不菲的品質獎勵。
    李大師為啥如此大膽?
    當然是基于對魏陽的了解。
    打個比方說,陳三江替魏陽雕刻的那兩件獲獎作品,《江南夢》及《魚水之歡》,正常工費大概在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可是陳三江最終拿到的是多少?
    足足三百萬!
    對不差錢的魏陽來說,只要最終的雕刻品質能讓他滿意,那酬勞根本就不是問題,大方得很。
    包括李春生自己,他替魏陽雕刻的那些東西,盡管從未跟魏陽談過報酬的事,但最終他所拿到的,普遍都遠超市場行情。
    于是乎,他也干脆替魏陽做主,在這一項目上也采取了高報酬的模式。
    其次則是名譽上的獎勵。
    按照他的意思,整個項目小組在一開始就他、楊大師、趙大師、陳三江四人,其他玉雕師哪怕名氣再大,資歷再高,也不是項目小組的成員。
    想要成為項目小組成員,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某份雕刻材料上中標,最終雕刻出讓項目小組滿意的作品來。
    作品一旦驗收通過,玉雕師團隊的組長自動成為項目領導小組的成員,參與玉雕師則自動成為項目小組的成員。
    這對玉雕師們有吸引力嗎?
    當然有。
    對玉雕師們來說,名聲遠比報酬要重要得多。
    既然這是一項有可能被載入史冊的歷史性玉雕大項目,那參與者自然也機會青史留名的。
    不僅如此,一旦有機會成為項目小組甚至是項目領導小組中的一員,那他們在行業內所能獲得的聲名及認可程度,比拿到天工獎金獎只高不低。
    畢竟這是連天工獎金獎獲得者都不一定能參與進去的偉大項目。
    如此一來,在報酬刺激與聲名獎勵的雙重動力之下,在場的不管是玉雕師評審,還是天工獎新晉獲獎者,都紛紛動心了,一致表達出了想要參與此項目的意願。
    這就是魏陽跟葉會長一來,就被團團圍住了的真正原因。
    而站在李春生的角度來說,他雖然替魏陽做主了,但等魏陽到了之後,他還是要將具體的思路告知魏陽,得到魏陽的認可的。
    這讓魏陽還能說啥?
    說報酬太高他肉疼?
    當然不會。
    很懂行情的他,深知一份材料的資深玉雕師的精雕細琢之後,價值的提升遠不是那點工費能比的,一件價值百萬的材料經高明玉雕師精雕細琢之後,有可能價值千萬還不舍得賣。
    因此,工費對他來說,哪怕再翻倍他也不會肉疼。
    那就沒啥好說的了。
    全盤同意李春生的方案即可。
    事實上,李春生的這一方案還無意中替他解決了另一問題,那就是如何忽悠更多優秀玉雕師去坪洲。
    按照葉會長的想法,是讓他趁這次頒獎晚宴,好好在獲獎玉雕師們中間宣傳一番,好說動更多年輕玉雕師一起去坪洲發展。
    現在不必了。
    他都不用說,就有大把玉雕師已紛紛表示,準備跟著大部隊一起去坪洲開眼界,有可能的話,很快就將在坪洲扎根下來,以期獲得這一項目的參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