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

第134章 伴手禮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黃金戰五渣 本章︰第134章 伴手禮

    1979年的夏夜,全國千家萬戶的黑白電視機前,《新聞聯播》播出的一則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

    “鵬城漁民村計劃貸款一億,建造兩棟全國最高摩天大樓”——這簡短的新聞,讓握著蒲扇的大爺驚得打翻茶碗,讓剛放下碗筷的工人一家面面相覷,也讓機關單位的會議室里瞬間炸開了鍋。

    京城胡同里,老人們圍坐在槐樹下搖頭嘆息︰“一個漁村要蓋比天安門城樓還高的樓?瘋了!一億?那得是多少拖拉機、多少麻袋的票子!”

    魔都弄堂里,紡織女工們邊晾衣服邊議論︰“听說那邊連電燈都沒普及,拿什麼還貸款?別到時候錢打水漂,連累國家!”

    而在羊城的早茶鋪,茶客們用粵語激烈爭論︰“特區搞試驗也不能這麼大膽吧?這要是成了,往後咱們是不是都能住到雲彩里?”

    各地的老百姓,對于這個勁爆新聞,都是感覺到不可思議。

    有反對的,有贊同的。

    而在專家那邊,爭論則更加激烈。

    經濟學院的教授們連夜組織研討會,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數據與公式。

    “按照 1979年的基建水平,一億資金相當于全國鐵路建設年度預算的十分之一!”

    老學者拍著桌子,“沒有成熟的建築技術,沒有完善的金融體系,這不是建設,是賭博!”

    但也有年輕教師激昂反駁︰“特區本就是探路者!如果成功,不僅能拉動深圳經濟,更能為全國城市化提供範本!”

    爭論聲中,有人默默翻出世界建築史,試圖從紐約帝國大廈的崛起尋找先例。

    建築專家趙老在接受采訪時眉頭緊鎖︰“從技術角度,1979年國內建築工藝尚不成熟,超高層建設面臨結構設計、垂直運輸、消防疏散等諸多難題。但換個角度,若能借此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經驗,對國內建築行業將是一次飛躍。”

    經濟學者李教授則在專欄中寫道︰“貸款一億建樓,看似冒險,實則是特區探索外向型經濟的大膽嘗試。高樓建成後,可吸引外資企業入駐,帶動金融、貿易、服務業發展,從長遠看,收益或許遠超成本。”

    不過,也有城市規劃專家擔憂︰“漁村基礎薄弱,配套設施匱乏,高樓與周邊環境如何協調,如何保障水電供應、交通出行,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同時,關于貸款1個億是否合理性的討論,也在京城有關部門展開。

    京城某監管局的會議室內,關于這筆貸款的爭論持續了整整一天。

    有人擔憂︰“萬一失敗,不僅是一億資金的損失,更會打擊全國改革開放的信心。”

    但支持者據理力爭︰“漁村敢想敢干,正符合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如果成功,將徹底改寫中國城市建設的歷史!”

    最終,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基調下,決策層決定給予政策支持。

    何為政策支持,那就是如果漁民村這兩棟摩天大樓修著修著,差錢了,要停工,要爛尾,那就給予資金支持。

    就是,確保兩棟摩天大樓一定要修起來,一定要能建成。

    決不能爛尾,成為笑話。

    當然,如果這樣,那就要求銀行必須全程監管資金使用。

    決不能出現資金濫用的情況。

    而消息傳遞到鵬城四大行領導那,個個都是目瞪口呆。

    當他們得知陳暮居然是要拿錢修兩棟摩天大樓,還上了《新聞聯播》時,他們很慌。

    真的很慌。

    他們以為陳暮是要搞基建,那就搞唄。

    反正鵬城哪兒不是在搞基建呢。

    但是沒想到,好家伙,陳暮居然要修兩棟摩天大樓。

    這個太瘋狂了。

    當場他們就有點嚇尿。

    四人立刻開了一個踫頭會,討論這件事鬧大了,上面會不行號責罰他們。

    畢竟,他們弄的這個貸款,在鵬城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畢竟特區嘛,什麼都是摸石頭過河。

    所以,用那條公路的收費權抵押如此新奇的事物,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是這出了特區,那就不靈了。

    甚至于說,是違規操作。

    這種情況下,上面責罰,問責,他們可就難辦了。

    結果沒曾想,上面打來的電話居然是讓他們繼續支持陳暮。

    一旦資金鏈不夠,必須支持,讓其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完成兩棟摩天大樓的建設。

    這個,著實是出乎他們的意料。

    當天晚上,他們就連夜跑到了漁民村工地上。

    看著那亮若白晝的工地,幾百號人在那干的熱火朝天,四位銀行領導也被這情緒感染。

    這能不成功嗎?

    這如火如荼的工作干勁,必須成功啊。

    尤其,他們還看見了陳暮這邊剛招募來的幾個建築學的大學生,那也是沒有休息,在那指揮工人打樁,以及進行場地的協調。

    “你們村長呢?”四位領導抓住一名大學生詢問。

    “村長?哦,你說的是陳暮村長吧。他在家睡覺啊。這里又用不上他,他也不會。”大學生頭也不回地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睡覺?

    這個時間段,還能睡的踏實?

    四位銀行領導,只能繼續趕往漁村,一眼就看到了陳暮的那棟小洋樓。

    所幸,現在村里路好走,而且路燈也都安裝好了,夜晚明亮,車直接一路開到了陳暮家的院子里。

    這讓四大銀行的領導感覺到莫名的舒服。

    這之前在鵬城跑,那是真的很難受。

    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路,雖然一直在修,但是這需要時間。

    而進入漁民村地界後,這一路過來,路太舒服了。

    而且一路到了陳暮家里。

    瞧瞧這眼光,這路修的好!

    得推廣啊。

    當陳暮听聞四大行的領導連夜過來找自己,陳暮也是愣了。

    睡眼惺忪起來,不知道怎麼了。

    “陳暮村長,是這樣的。關于你修兩棟摩天大樓,上面總行有指示。”四位領導連忙將總行那邊傳遞過來的政策跟陳暮傳達了一番。

    陳暮一愣。

    “還能貸款?”陳暮心中一樂。

    這貸款越多,就越能幫自己將那90箱黃金給洗干淨啊。

    “陳暮村長,那是指在你資金遇到困境下,我們能繼續放貸。但是我們的人就必須入場進行全面監管。”四位領導無奈說。

    陳暮聞言,沒了興趣。

    “那就不需要了,資金足夠了,我們能搞定。”陳暮撇撇嘴。

    這要讓四大行的人入場進行資金監管,那自己還怎麼將那90箱黃金,慢慢洗出來。

    那還不得被發現啊。

    “不過還是多謝四位領導連夜傳遞消息了。辛苦,辛苦了。要不要來點夜宵,你們稍等片刻,我去港島那邊去給你們快遞一些海鮮舫的招牌菜過來。”陳暮說。

    四位領導一听,這敢情好啊。

    港島海鮮舫的名氣,他們也听說過。

    不過去不起啊。

    隨便吃頓飯,那邊就要一兩百港幣了。

    那還是吃的很節約了。

    他們那點工資,怎麼夠吃。

    何況,這年頭去港島,也很不方便。

    陳暮給王總打了個電話。

    王總一听,要一些招牌菜,這個沒問題。

    錢都不收。外賣而已,不收錢。

    二太交代過,如果陳暮來吃飯,全部免單。

    因為陳暮給她的那份賀禮,她去找專家鑒定過,價值連城。

    如果放到拍賣行,將這珍珠項鏈背後的故事說出來,那拍個2000萬港幣沒什麼問題。

    听聞這麼值錢,饒是二太也是富貴人家,也是監管大場面,也有點發懵。

    因為真的太價值連城了。

    一出手,那麼貴重的禮物,她也不好意思再去給陳暮錢。

    也只能盡她所能去幫一下陳暮。

    然後,海鮮舫,自然對陳暮無限量免單。

    算是一點心意。

    “陳暮村長,你這邊,怎麼接收呢?”王總詢問。

    “我會去取。為了避免刺激港島,你派人送到公海,我來接收。”陳暮笑說。

    其實,若不是怕太囂張,陳暮就算直接進入港島海域,港島方便也拿自己沒轍。

    要是將自己逼急了,自己將掃雷艇弄出來,機槍架起來,和他們拼。

    當然,那都是純妥妥的置氣。

    實際上用的著機槍嗎,巨人化的水分身,直接就能將港島那小型的巡邏艇給掀翻了。

    自己用的著嗎?需要用嗎?

    不需要。

    不過為了避免矛盾持續惡化,而且陳暮至今不知道港島那邊是否知道他們的工作組出了意外。

    這一點,也讓陳暮不得不謹慎一些,小心一些。

    隨後,陳暮直接驅船抵達了公海。

    就陳暮如今這水分身的速度,幾分鐘就到了。

    而且是悄無聲息。

    在大海里,陳暮直接讓十道水分身巨人化後,拖著自己的小木舢板船前行。

    不但速度快,而且一點聲音都沒有。

    並且,極為平穩。

    這種航海感覺,陳暮不知道科技如何能做到。

    要知道,哪怕是遇到狂風暴雨天氣,巨浪滔天,這一樣能保持平穩。

    這就是巨人化水分身的作用。

    “陳暮村長,你可是真膽大。”王總也來了。

    這一次,他親自過來送貨。

    畢竟,現在陳暮的身份不一樣了。

    過去,陳暮是賣魚仔。

    後來和二太搭上關系,那就不能像以前那樣稱呼了。

    必須尊敬。

    並且,王總以前和陳暮,屬于互惠互利關系。

    陳暮需要賣魚來賺錢。

    王總需要那些珍惜的海洋魚類鞏固自己在海鮮舫的地位。

    但是如今,陳暮打不打漁,意義不大,賺不到多少錢。

    而王總可是需要陳暮的關系。

    所以,送夜宵,也是親自過來。

    “對了,陳暮村長,我打听到一些消息。港島政府那邊,似乎有打算撤銷對你的暗中通緝的打算。”王總說。

    這個消息,可是他費盡心思才打听到的。

    至于原因,他就不知道了。

    陳暮聞言,微微一愣。

    看來,港島那邊是吃了幾次虧,長記性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只要他們不再來煩自己,自己也不會去招惹他們。

    本來這件事,就是和合圖的人造成的。

    你不去嚴懲和合圖,反而來找自己這個受害者的麻煩,這合理嗎?

    這對嗎?

    “王總多謝了。”陳暮笑著將一個大大的食盒放到自己的木舢板船上。

    王總愣了愣。

    陳暮之前那漂亮的帆船呢?

    那可是梨花木打造的,價值可不菲。

    怎麼沒見到了?

    不過既然陳暮沒說,他也不會多嘴去問。

    “王總走了!”陳暮揮揮手。

    遠處,港島政府的皇家水警依然在秘密監視。

    但是見到陳暮後,他們請示了上級,但上級卻沒有答復。

    原因是,上級也在激烈討論。

    這一次,京城行動,再次失敗。

    並且,四組人手,三組不知所蹤。

    這讓港島方面很是震驚,甚至是恐懼。

    陳暮能夠對付三組人手?

    顯然不可能。

    那就只可能是大陸方面出手了。

    這樣一想,包括之前飛虎隊去漁民村抓人也失敗了。

    為何?

    顯然也是大陸方面出手了。

    這說明什麼?

    說明大陸政府已經關注到了這件事。

    但是卻不說,那說明什麼情況?

    這里面的玄機就大了,那就值得說道說道了。

    所以,港島方面已經不打算繼續就陳暮這件事深挖了。

    還能怎麼挖?

    這一下,都死了好幾十人了。

    還被騙了10萬港幣。

    所以,監視依然有,但只是收集證據,卻不抓人了。

    沒有絕對把握,絕對不出手。

    在告別王總後,陳暮將大食盒,直接放入了自己10立方米的水分身空間內。

    這個,是太方便了。

    自己這以後去哪,都不再會擔心後勤補給什麼的問題了。

    還有,自己去海底探寶,一旦發現了,也不怕沒空間裝了。

    10立方米,夠大了。

    而且還能升級。

    未來還可以繼續升級。

    一前一後,不到30分鐘,陳暮就帶著食盒回到了房間里。

    此刻,四大行領導一杯茶也不過剛剛喝完。

    “陳暮村長,回來了?”四位領導看見陳暮手中巨大的食盒,眼楮都亮了。

    陳暮輕輕掀開食盒鎏金扣鎖,四道描銀屜格緩緩升起,蒸騰的熱氣裹挾著馥郁香氣瞬間漫溢整個房間。

    首屜里,避風塘炒蟹堆疊如赤金寶塔,蟹殼上裹滿的蒜粒炸至琥珀色,在暖黃的燈光下泛著油亮光澤;

    次屜中,鮑汁扣花膠宛如凝脂美玉,濃稠醬汁裹著顫巍巍的膠質,表層還點綴著幾顆黑松露切片;

    第三屜內,冰鎮龍蝦刺身盤踞在碎冰之上,瑩潤蝦肉蜷成牡丹造型,魚子醬與食用金箔錯落其間,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

    底層食盒里,海鮮粥正咕嘟咕嘟冒著泡,奶白色的粥面浮沉著嫩粉的蝦滑與橙黃的瑤柱,香氣勾得人喉結不住滾動。

    “張行長,這龍蝦刺身最講究鮮活。”陳暮手持銀筷,將裹著芥末醬油的蝦肉送至年逾五旬的張行長面前,“您嘗這彈牙的口感,配上北海道空運來的山葵醬,辛辣中帶著回甘。”

    張行長小心翼翼咬下一口,冰涼的蝦肉在齒間迸開鮮甜,卻猝不及防被芥末嗆得眼眶發紅。

    他慌忙端起茶盞,琥珀色的茶水尚未咽下,又被鄰座李副行長夾來的蟹鉗勾去目光。

    蟹殼在齒間輕響,蟹肉的鮮嫩與蒜粒的焦香在舌尖炸開,張行長顧不上擦拭嘴角,伸手又去夠另一只蟹腿。

    “這鮑汁的火候可真絕了。”趙副行長用勺子輕輕舀起花膠,醬汁如琥珀絲線般垂落,“得熬上整整十二個時辰吧?”

    “趙行好眼力!”

    陳暮笑著揭開海鮮粥食盒,熱氣裹脅著火腿與干貝的醇厚香氣撲面而來,“這粥底用三斤老母雞吊足八小時,再配上現撈的活帶子和手打蝦滑。”

    他熟練地為眾人分盛,雪白的米粒吸飽了海鮮精華,每一勺都藏著彈牙的貝類與嫩滑的蝦肉。

    周副行長連喝三碗,額角沁出細密汗珠,解開領口的銀灰色領帶直呼過癮。

    酒過三巡,平日里嚴肅的銀行領導們紛紛松了袖扣。陳暮瞥見張行長盯著空盤意猶未盡,悄然起身從廚房端出個描金漆器︰“幾位領導別急,還有壓軸好戲——古法𤤾龍蝦。”

    漆蓋掀開的剎那,焦香混著黃油氣息直沖鼻腔,龍蝦肉被完整剔出,裹著秘制醬料重新填回殼中,表層撒滿帕瑪森芝士,在高溫烘烤下形成誘人的焦脆外殼。

    “這是漁村的一點心意。”陳暮趁眾人大快朵頤時,從書房取出四個嵌螺鈿檀木匣,“南洋沉香手串,安神助眠最是相宜。”

    四位領導慌忙推拒,陳暮卻按住禮盒笑道︰“若不是幾位慧眼識珠,漁村哪有今日?往後大樓建設若遇周轉難題,還望多關照。”

    周副行長抹了把油亮的嘴角,爽朗大笑︰“總行都開了綠燈,咱們還能不支持?只要賬目清楚,後續貸款隨時來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臨別時,月光為四人鍍上銀邊。張行長拎著沉甸甸的禮盒,腳步虛浮卻語氣堅定︰“小陳,下次來總行,我可要討教這鮑汁配方!”

    陳暮望著遠去的車燈,指尖摩挲著袖口藏著的翡翠扳指——這是他從釣魚島秘密基地里取出的“見面禮”。

    也是那里面最不值錢的一些小玩意。

    你專門用這些小玩意去作為禮物去送,不合適。

    那真不合適。

    不夠重。

    但是用來當隨手禮,那就很合適了。

    而且還別說,這些手串價值也不便宜。

    就現在的行情市價來說,一串怎麼也價值上千人民幣。

    這一夜,可謂是賓客盡興而歸。

    夜風掠過窗欞,吹動桌上散落的海鮮殘殼,仿佛預示著這座漁村與金融界的聯結,將如同這滿桌珍饈般,愈發緊密醇厚。

    陳暮收拾了一下滿桌殘羹剩飯,將其直接吸入空間中。

    這一點,是陳暮新的發現。

    就這個水分身空間,可以直接將手凌空10厘米內接觸的一切物體,都能直接送入空間內。

    然後意念控制下,將其在空間內進行整理。

    哪怕是這些殘湯剩飯,也是一樣能吸進水分身空間,然後直接整理好,再扔出去。

    陳暮將這些殘羹剩飯,吸入水分身空間,再來到垃圾桶那,再一股腦拋出來,全過程輕輕松松,干干淨淨。

    而且水分身空間里,也是干干淨淨,沒有一點汁液殘留。

    這讓陳暮很是滿意。

    這個功能,可是比能藏錢什麼的還要方便,還要有用。

    這以後當一個家政服務員,絕了。

    陳暮咧嘴一笑。

    第二天,四大行的領導酒醒之後,也是再次找到陳暮。

    也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做什麼,只是單純過來看看陳暮,打了個招呼。

    當然,這就已經代表了很多事情。

    這就代表四人對陳暮的認可,對彼此關系的一種確定。

    說多了,容易被人抓到把柄。

    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就是專程來看看你。

    那就代表了他們的態度。

    以後你陳暮有什麼事,直接來找他們就行。

    到時必然能辦一定辦,不能辦的,也給你想辦法去辦。

    此刻,漁民村這邊,每天前來參觀看大基建的人群,也是絡繹不絕。

    大多數都是周邊村的村民,過來旁觀。

    摩天大樓建設啊,太震撼了。

    當然,現在才不過是打樁,這摩天大樓八字還沒一撇呢。

    但是,前來參觀的人依然很多。

    畢竟,挖那麼大的深坑,就讓人震撼。

    這年頭的國內老百姓,說是土老帽真的沒說錯。

    太多東西沒見識過,太多事情沒經歷過,無論眼界,還是閱歷,都很是樸素。

    摩天大樓,羊城那33層當時就已經震驚國內了。

    何況現在這里49層。

    還是兩棟。

    一左一右,一南一北,這如何不讓人感到新奇。

    所幸,圍觀人數雖然眾多,但是搗亂的沒有。

    而這讓陳暮發現了一個問題,也是一個商機。

    那就是食堂吃飯的問題。

    現在是叫盒飯。

    周邊人做的盒飯。

    但味道不咋地,只是能吃。

    而工作強度那麼大,那點盒飯,根本就無法保證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所以,很多工人不得不中途吃點自帶的干糧充饑。

    這讓陳暮想到了一個新的解決漁民村村民可持續發展的點子。

    尤其,自己這邊罐頭廠也在修建。

    但是依然無法全面解決自己這邊的海鮮產能。

    三艘漁船,是遠遠無法滿負荷生產的。

    但,現在讓陳暮看到了解決的辦法。

    喜歡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請大家收藏︰()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方便以後閱讀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第134章 伴手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第134章 伴手禮並對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