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樓里回來,劉燕也下班了。
    徐彥輝看著身體還沒有恢復,行動都需要人攙扶的楊繼坤,一臉的無語。
    “老三,先不說我偷個懶的功夫你就受傷的事,我就問你,是誰給你的勇氣讓你這麼明目張膽抽煙的?”
    幾乎整個富麗六合的人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曾經囂張跋扈的一代混子傳奇楊繼坤,被他們家璇祖宗給收拾成小綿羊了。
    別看代璇長的可愛漂亮,小身材更是清麗中帶著女孩兒傲嬌的豐滿,小脾氣也是相當的帶勁•••
    咱們璇璇曾經非常委屈的說過,她之所以蠻不講理,都是小時候讓徐彥輝和代喜給慣的。
    這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傲嬌,頗有徐彥輝年輕的風範•••
    出院的時候醫生千叮嚀萬囑咐,在完全康復之前是必須戒煙的•••
    身殘志堅的楊繼坤一臉的小人得志,堂而皇之的享受著久違的尼古丁香氣。
    對他來說,身上新增加的軍功章更是賺足了璇祖宗的小眼淚。
    最讓他振奮的是,這次英勇受傷以後,代璇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前的代璇,雖然和楊繼坤感情很穩定,但是代璇表達感情的方式可能就有點讓楊繼坤時刻都處在被拳打腳踢的水深火熱之中。
    當然,這貨仍舊陶醉在璇璇香噴噴的小粉拳之中•••
    那賤兮兮的奴才相,是相當的沒出息了。
    真有辱他聊城第一傳奇混子的稱號•••
    “不是跟你吹,輝哥,咱們家璇璇現在對我可溫柔了呢•••”
    看著一臉受寵若驚的楊繼坤,徐彥輝無奈的笑了笑。
    吃慣粗糧的人,突然被投喂細糠,多少是有點不太習慣•••
    “璇璇從小受我和喜子的影響,特別崇拜英勇無畏的男人。你這次受傷,雖然多少有點犯二,但也算是因禍得福,至少在證明了你還是個比較勇敢的人。”
    看了看楊繼坤身上的繃帶,徐彥輝還是沒忍心把那句“有勇無謀”說出來•••
    楊繼坤眉開眼笑的連說帶比劃的跟徐彥輝炫耀著溫柔起來的代璇有多麼的可愛,卻忘了徐彥輝身邊最不缺的就是溫柔似水的女孩兒•••
    楊繼坤這次是一傷遮百過了。
    本來就是個小事,他不但沒辦成,自己還差點搭進去。
    雖然他的做法確實有些魯莽,但是徐彥輝卻張不開嘴責怪他。
    他畢竟是去替雲曉莊出頭,就算沒有功勞和苦勞,至少他這份忠義就很彌足珍貴。
    現在的社會物欲橫流,太多的人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重,而漸漸地忽略掉了最寶貴的東西•••
    但是徐彥輝卻一直都把重情重義放在第一位。
    楊繼坤跟著自己兩年多以來,在本職工作上兢兢業業。
    對待代璇,更是把她寵成了傲嬌的野蠻小公主。
    至于這次在冠縣的失手,其實結果真的已經不重要了。
    徐彥輝對朋友的定義,從來都不是以價值來衡量的,他更看重的是那份為了朋友義無反顧的情義•••
    就像在中國人的心里,判斷一個人是英雄還是懦夫,從來不是看他有沒有成功,而是看他有沒有挺直腰桿。
    所以說,在徐彥輝的心里,做成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不肯做和怎麼做。
    以是非成敗來論英雄,很多時候是很偏頗的。
    南宋末年的宰相叫陸秀夫,專權跋扈,排除異己,可當他抱著八歲的宋末帝縱身跳下驚濤駭浪的那一刻,所有的非議都化作海面上的白沫。
    老百姓在崖山立起衣冠冢,後世皇帝追封他\"忠烈公\"。
    連元朝史官修《宋史》時都不得不寫\"負帝赴海,國亡身死,忠節炳然\"。
    狀元出身的文天祥,帶兵打仗確實不在行。
    當年他帶著臨時拼湊的\"勤王軍\"去救臨安,結果在常州被打得丟盔棄甲。
    但當他被元軍俘虜後,面對忽必烈的親自勸降,硬是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命詩。
    元世祖最後嘆著氣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可惜。\"
    當年李闖王的軍隊打進北京時,崇禎皇帝寧願在煤山老槐樹上自縊,也不願像唐玄宗那樣倉皇出逃。
    正是這最後的決絕,讓後人評價他時總帶著三分敬意。
    史書記載他臨終前寫下\"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還特意叮囑\"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君王死社稷!
    國人都懂這五個字的含金量。
    雖然治國無能,但殉國之舉保全了帝王最後的臉面,也𥕜衛了漢族最後的尊嚴。
    最讓人感慨的是明末那些太監。
    崇禎上吊的煤山上,陪在他身邊的不是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大臣,而是太監王承恩。
    這個平日在史書里沒什麼存在感的司禮監太監,帶著五千多名宦官死守皇城。
    他們拿著平時打掃宮殿的掃把、修剪花木的剪刀,硬是和闖軍血戰到最後一刻。
    後來清朝皇帝不但允許王承恩葬入明十三陵,順治還專門為他立碑,康熙南巡時甚至親自祭拜。
    這種價值觀其實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細節。
    就連小孩子打架,大人也會說\"打不過不要緊,但不能跪地求饒\"。
    這種文化基因,其實就是點亮人們生命的精神火炬•••
    從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到抗日戰場上拉響手榴彈與日軍同歸于盡的士兵,這種對氣節的執著追求,構成了中華文明獨特的韌性。
    它不在乎你生前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不計較你成功還是失敗,只看你在最關鍵的時刻,能不能守住心里那桿秤。
    這種價值觀或許不夠\"實用\",但正是這份對精神高度的堅持,讓中華文明歷經風雨而始終挺立•••
    一物降一物,鹵水點豆腐。
    楊繼坤當年在街面上叱 風雲,腳踢南山敬老院,拳打北海幼兒園,混的也算是風生水起了。
    可是現在,代璇隨便一個溫柔的眼神都能讓他激動到渾身哆嗦。
    當然,他哆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一不留神扯到傷口了•••
    “輝哥,”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楊繼坤掙扎著往徐彥輝身邊湊了湊。
    “我倒是希望這傷慢點康復,這樣璇璇就能一直這麼溫柔的待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