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然成了資本家

第105章 高盛承銷團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完全不知道寫的是什麼 本章︰第105章 高盛承銷團

    2004年3月31日下午2點,香港中環長江中心35層的會議室內,靜謐得只能听見空調出風口發出的細微嗡鳴聲。田毅和鄭偉神色沉穩,端坐在會議桌前,周身散發著一種不動聲色的氣場。不多時,高盛亞洲區總裁戴維森,帶著他那支堪稱投行界天花板的“特種部隊”,邁著自信的步伐走進了會議室。

    這支隊伍的成員,每一位都堪稱行業內的傳奇︰

    戴維森︰這位在投行界聲名赫赫的人物,已然處理過諸如韓國電信私有化等17個十億美元級別的大型項目。

    王慕晴︰畢業于麻省理工的金融工程博士,她憑借著過人的智慧與鑽研精神,發明了獨具匠心的“蜘蛛網分倉算法”。曾經,正是借助這套算法,她成功幫助李嘉誠家族在資本市場的暗流中,隱秘地增持和黃股票。

    詹姆斯︰這位前英國軍情六處的情報官,如今已轉型成為合規領域的專家。他對全球37個主要市場的證券法漏洞了如指掌,仿佛這些法規條文都刻在了他的腦海中,隨時能夠信手拈來。

    甦珊娜︰量化交易領域的女王,她所編寫的hft程序,比紐交所官方系統還要快上0.0007秒。<paq tabet pc tc1100筆記本電腦上時,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從他眼中閃過。在投行這個追求高端與前沿的領域,這樣的設備顯得過于老舊,簡直就是“土炮”一般的存在。他暗自打量著這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草根老板”,心中已然篤定︰“最多二十分鐘,就能把他打發走。”

    這場會議,對于田毅而言,至關重要。這是騰訊控股上市前,他所面臨的最關鍵的一次承銷商談判會議。距離6月16日騰訊掛牌上市,僅僅還剩下77天。田毅代表的“港陸創投”,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要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認購騰訊5的股份。而這個比例,恰好觸及了港交所權益披露的紅線。

    高盛亞太區總裁戴維森悠然地點燃雪茄,緩緩吐出一口煙霧,帶著幾分質疑的口吻說道︰“田先生,你這是在開玩笑吧?你應該很清楚,騰訊上市前總股本為12.6億股,國際配售總訂單也就3.7億股,你這5的認購,幾乎相當于吃掉了整個ipo戰略預售投資者池啊。”

    就在他彈落煙灰的瞬間,田毅清晰地感覺到頸後部開始微微發燙。這是他腦海里的系統啟動微表情數據庫的特有表現。系統一經開啟,便如同一台精準的掃描儀,瞬間捕捉到高盛亞太區總裁戴維森瞳孔擴張了0.3秒。憑借系統強大的分析能力,這一細微變化被判定為“虛張聲勢生理信號”。

    戴維森接著不緊不慢地翻開那份有著鍍金封面的提案,看似隨意地說道︰“港陸創投的2.1基石投資,我們可以接受。不過,另外1.7的錨定訂單,需要捆綁180天的鎖定期。”他一邊說著,一邊有條不紊地闡述著具體的分配方案︰

    基石池︰2.1給予陸港創投剛好巧妙地低于港交所特別審查線)

    錨定池︰1.7拆分成三份,分別掛在澳門、溫哥華、新加坡的殼公司底下

    與此同時,田毅的系統敏銳地提示,對方的左肩比右肩低了0.7,這是典型的壓力姿態。從生理角度分析,這種細微的體態變化,無疑在暗示著戴維森此刻正在虛張聲勢,試圖唬住田毅。田毅心中暗自冷笑一聲,瞳孔微微收縮,語氣沉穩卻又帶著一絲不容置疑︰“戴維森先生,你應該記得,2001年高盛幫中海油配售時,給淡馬錫的鎖定期可只有90天。怎麼,難道是覺得我們港陸創投不懂行麼?”

    就在這時,系統迅速調出相關檔案︰當年實際的鎖定期是112天,而戴維森本人並未參與該項目。田毅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決定利用這個短期誤差來進行忽悠。

    果然,戴維森的睫毛顫動頻率,瞬間從每分鐘14次激增至22次。憑借系統強大的分析能力,這一變化被判定為其記憶模糊的表現。“我們需要平衡其他機構的訴求……”戴維森的話音還未落,田毅突然以恰到好處的力度,將咖啡杯朝著桌沿推了3.2厘米——這是系統經過精確計算得出的最佳干擾距離。

    當戴維森出于本能地伸手扶正杯子時,田毅的腦內系統突然發出尖銳的報警聲︰“注意!他們在新加坡藏了200萬股緩沖倉!” 听到這個消息,田毅心中一喜,故意不動聲色地松了松領帶,看似隨意地說道︰“戴維森先生,既然如此,那不如把新加坡那200萬股轉給我,其他機構的事情,我來搞定。”

    田毅的話音剛落,會議室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要知道,這個緩沖倉可是三小時前才剛剛調整的機密方案,田毅卻能一語道破,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一驚。

    高盛團隊不愧是頂級投行,面對如此突發狀況,迅速展現出了超強的應變能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 詹姆斯︰第一時間火速展開行動,開始全面核查泄密的可能性。

    2. 甦珊娜︰幾乎在同一時刻,果斷啟動應急模型。在短短30秒內,便精準地算出轉讓200萬股將會引發0.7國際配額預授權價格波動。

    3. 王慕晴︰即刻在現場修改合同,巧妙地把轉讓條款藏在了附錄第17條的交叉引用里。

    王慕晴剛剛修改好合同,便迫不及待地插話︰“那次中海油的交易結構用了17個司法轄區的豁免條款,但騰訊的情況有所不同……”她的話還沒說完,田毅的腦海中突然傳來一聲清脆的“嘀”的電子音——這是系統在緊急提醒︰對方藏在文件夾底部的備用方案正在悄然啟動。

    “王博士,你想說的,是不是這份《錨定投資者特別協議》?”田毅嘴角微微上揚,直接翻開合同第23頁,不慌不忙地說道,“把0.8股權包裝成‘技術專利置換’,不得不說,手法確實高明。”

    “田先生想要的話,自然可以。”戴維森臉上也露出了那如同“華爾街之狼”般狡黠的微笑,“但你得接受我們的‘三明治條款’。”所謂“三明治條款”,乃是高盛獨創的風險轉移術,其核心在于讓買方同時簽署認購協議和賣出期權,從而巧妙地將市場風險轉嫁給對手方。

    戴維森的這句話,如同一塊巨石,讓原本就緊張的談判氣氛瞬間降至冰點,會議室陷入了僵局,冷場的氛圍讓人感到壓抑。

    就在這時,詹姆斯,這位高盛合規總監,突然一臉嚴肅地甩出一疊文件,語氣中帶著一絲威脅︰“田總的資金從澳門錢莊走,要通過港交所的反洗錢審查,至少需要72小時。”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鏡片反射出冷冷的光,“而我們現在,只剩下……58小時了。”

    面對詹姆斯的發難,田毅心中早有準備。他腦內突然彈出系統的紅色警告︰“檢測到會議室信號屏蔽!”只見他冷笑一聲,從容地掏出一部1998年產的老款諾基亞手機,緩緩說道︰“詹姆斯先生,你要不要查查這部機器的iei碼?它現在正連著港交所監察部的內網呢。”

    甦珊娜,這位高盛量化女王,見局勢有些失控,突然把筆記本電腦轉向眾人︰“田總的分倉模型有問題!如果按照102個賬戶操作,市場沖擊成本會超過12。”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仿佛是一顆顆重磅炸彈,讓田毅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然而,田毅很快便鎮定下來,他自信地打了個響指,鄭偉心領神會,立刻投影出一組數據。田毅看著甦珊娜,從容不迫地說道︰“甦珊娜小姐,你的模型恐怕還停留在2003版本吧?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未平倉合約對沖,實際損耗完全可以壓到2.3——就像你們2001年掩護索羅斯做空阿根廷比索那樣。”

    听到田毅的這番話,戴維森手中的雪茄灰“啪嗒”一聲斷落在文件上。他這才第一次深刻地意識到︰眼前這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土老板”,手中恐怕握著一股強大的開源情報組織力量,絕非他之前所認為的那般簡單。

    喜歡我居然成了資本家請大家收藏︰()我居然成了資本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居然成了資本家》,方便以後閱讀我居然成了資本家第105章 高盛承銷團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居然成了資本家第105章 高盛承銷團並對我居然成了資本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