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末,日頭西斜,光線變得愈發柔和,卻也帶走了白日里最後一絲暖意。
午門廣場之上,這場史無前例的“君民之宴”已近尾聲。
大部分百姓已經心滿意足地喝完了碗里的熱粥,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臉上洋溢著一種此前從未有過的、發自肺腑的安寧與喜悅。
他們沒有立刻散去,仿佛想將這夢幻般的一天,盡可能地延長一些。
空氣中,濃郁的米粥香氣混雜著柴火的煙火氣,形成一種獨有的、名為“溫飽”的味道。
而在廣場的另一側,那數百名身著各色官服的文武百官,則像是被無形地圈禁在了一片獨立的、充滿了屈辱氣息的區域里。他們或蹲或站,手中都端著那只缺了口的粗陶碗,里面盛著同樣粘稠的米粥。
只是,這碗在百姓眼中如同瓊漿玉液的吃食,在他們口中,卻比黃連還要苦澀。
粥是溫的,可他們的心是涼的。
戶部侍郎張柬之,用兩根手指嫌惡地捏著碗沿,仿佛那上面沾染了什麼不治的瘟疫。他低著頭,用眼角的余光看著一個衣衫襤褸的漢子正蹲在不遠處,將碗底最後一粒米都舔舐干淨,然後滿足地打了個飽嗝。
那聲飽嗝,在此刻听來,竟是如此的刺耳。
他只覺得胃里一陣翻江倒海,再也吃不下一口。
他不是唯一一個。幾乎所有的舊勛貴官員,都是這般模樣。他們平生第一次,與自己口中的“賤民”同席,吃著同樣的食物,呼吸著同樣混雜著汗臭與塵土的空氣。
這種剝離了所有身份與地位的“平等”,對他們而言,是比任何酷刑都更加殘忍的折磨。
百姓們也漸漸發現了這有趣的一幕。他們不再交談,只是默默地看著,那一道道目光,不再是往日里的敬畏與恐懼,而是充滿了好奇、憐憫,甚至是一絲……毫不掩飾的輕蔑。
這無聲的注視,比千萬句惡毒的咒罵,還要來得傷人。
粥棚下已經清潔溜溜的粥桶旁,余瑾依舊靜靜地站著,仿佛一尊不知疲倦的雕像。他的目光越過人群,落在了遠處那座茶樓的雅間之上。
他知道,盧頌正在那里看著。
而午門城樓之上,皇帝趙汝安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見。
時間,就在這奇異的氛圍中,一點一滴地流逝。
終于,當最後一桶皇糧發放完畢,一個顫巍巍的老者,拄著拐杖,走到了余瑾的面前。
他沒有說話,只是渾濁的眼楮里,充滿了深深的憂慮與不安。
“余大人……”老者張了張嘴,聲音沙啞,“這粥……明日,可還有嗎?”
這個問題一出口,周圍剛剛還沉浸在滿足中的百姓們,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再一次聚焦在了余疹的身上。
是啊,今日的恩典,是聖上給的。可明日呢?後日呢?
余瑾看著眼前的老人,看著那一張張重新染上憂慮的臉,他緩緩地,搖了搖頭。
他沒有說話,只是沉默地搖了搖頭。
隨即,他發出一聲充滿了疲憊與無奈的嘆息。
“老人家,”余瑾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一股撲面而來的蕭索“陛下的三十萬石糧食,已經盡數散盡。而我……也已經……盡力了。”
他指了指自己身上那件單薄的布衣。
“從今日起,京城,再無平價之糧。”
轟——!
人群中,響起了一片壓抑不住的、失望的嗡鳴。
那剛剛才升起的希望,那剛剛才感受到的安穩,在這一刻,仿佛又變得遙不可及。
“那……那我們以後,可怎麼辦啊?!”一個婦人帶著哭腔喊道。
“是啊!沒了您的平價糧,那些天殺的糧商,還不得把價格抬到天上去!”
“我們……我們又要挨餓了嗎?”
恐慌,如同無形的瘟疫,迅速地在人群中蔓延。
失魂落魄,寫在了每一個人的臉上。
余瑾看著眼前這一幕,眼中閃過一絲不忍,但更多的,是一種冰冷的決絕。
他深吸一口氣,對著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余某……無能。愧對諸位。”
說完,他便不再言語,只是用那雙清澈而又帶著無盡歉意的眼楮,無聲地安撫著眾人。
就在這時,人群中,一個憤怒的聲音,如同驚雷般炸響。
“這不怪余大人!”
是孫敬才。
他從人群中擠了出來,雙目赤紅,指著那些依舊跪在遠處,如坐針氈的官員,用盡全身力氣,嘶吼道︰
“你們都忘了?!是誰,把余大人逼到這一步的?!”
“是他們!是那些囤積居奇,視我等性命如草芥的勛貴!是那些尸餐素位,只會打壓忠良的國賊!”
“陛下心善,余大人仁德!可他們呢?!”
“他們在我們挨餓的時候,傾倒米糧作樂!在我們快要凍死的時候,夜夜笙歌!”
“現在,他們又逼得陛下耗盡了國庫!逼得余大人散盡了家財!”
孫敬才越說越激動,他猛地一指皇宮的方向。
“他們這是要斷了我們的活路!更是要讓咱們的陛下,成為一個被架空的孤家寡人啊!”
這番話,如同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所有百姓心中那早已積壓的,憤怒的閘門!
是啊!
我們的苦難,根源在哪里?
不是陛下,也不是余大人!
而是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世家門閥!
“打倒他們!”
“不能讓他們得逞!”
“跟他們拼了!”
剛剛還沉浸在失落中的百姓,在這一刻,那份失落,盡數轉化為了對舊勛貴的,滔天恨意!
那股被暫時安撫下去的民怨,在這一刻,以一種更猛烈,也更具目標性的方式,重新燃燒了起來!
就在這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時刻,午門城樓之上,那個明黃色的身影,再一次,出現了。
皇帝趙汝安,去而復返。
他沒有再穿那身素色的冕服,而是換上了一身更加尋常的青色常服,頭上甚至連冠冕都未曾佩戴,只是用一根玉簪,簡單地束著發。
他的臉上,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疲憊與……悲愴。
“諸位子民。”
皇帝的聲音,通過擴音器,緩緩響起。
“你們的話,朕……都听到了。”
“你們的苦,朕……感同身受。”
皇帝的聲音里,帶著一絲沙啞的哽咽。
“是朕,無能。是朕,沒有治理好這個國家,才讓爾等,受了這麼多的苦。”
“朕答應你們,”趙汝安的聲音,陡然變得堅定,“自今日起,朕,會努力。”
“朕會努力,做一個更好的皇帝。”
“朕會努力,讓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吃飽飯,穿暖衣。”
“朕會努力,將那些盤踞在社稷之上的蛀蟲,一個個地,都揪出來!”
說完,他對著下方那數萬名百姓,再一次,深深地,鞠了一躬。
“朕……累了。”
皇帝的聲音里,透著一股令人心碎的疲憊。
“朕,要回宮歇息了。”
他轉過身,那背影,在高大的午門城樓映襯下,顯得如此的單薄,如此的……孤單。
就在這時,一直侍立在旁的大內總管梁宇,忽然上前一步。
他對著下方,用他那特有的,尖利而又充滿了悲愴的嗓音,泣聲喊道︰
“諸位……有所不知……”
“為了湊足今日這頓君民之宴……”
梁宇的聲音,哽咽了。
“陛下……連御膳房……都快空了啊!”
這句話,成了壓垮所有人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陛下!!”
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響徹雲霄。
無數的百姓,再一次,朝著那個即將消失的背影,瘋狂地磕著頭。
他們哭著,喊著,用最質樸,也最真誠的方式,宣泄著心中的感動與孺慕。
而趙汝安,沒有回頭。
他只是在那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中,一步一步,走進了那座深沉的,屬于他的宮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