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番茄學物理

第217章 意識濾鏡︰我們如何給世界 “貼標簽”?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一個書架 本章︰第217章 意識濾鏡︰我們如何給世界 “貼標簽”?

    【直播畫面里,顧神的聲音沉穩而深邃︰“剝離意識,人類與ai的界限便會模糊。” 他拿起一顆紅色鑽石,在燈光下緩緩轉動,“沒有主觀體驗,我們只會解析它的物理屬性——波長、晶體結構、抗壓強度……這些冰冷的數據。” 】

    【他停頓片刻,目光投向鏡頭︰“但意識賦予了它意義——‘珍貴’、‘美麗’、‘渴望擁有’。正是這種主觀投射,創造了美與丑、善與惡、愛與恨的二元世界。” 】

    【最後,他輕聲反問︰“這是幸運還是枷鎖?】

    【或許正是意識的定義,才讓人類有了文明,卻也背負了評判萬物的重擔。”】

    直播畫面中,顧神的話語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激起了彈幕的驚濤駭浪。

    【哲學ソ魂】︰細思極恐!原來價值體系都是意識構建的產物?那鑽石和鵝卵石的本質區別根本不存在?

    【打工人怒吼】︰所以我加班賺的不是錢,是意識給我畫的大餅?!

    【文藝少女】︰可是沒有意識的話,連「浪漫」都不會存在吧……突然有點理解顧神說的「定義的力量」了

    【杠精本精】︰照這麼說,意識就是個「濾鏡工廠」唄?我們看到的世界都是被扭曲的?

    【代碼人生】︰原來寫 bug 是意識在生成「認知偏差彩蛋」,突然原諒自己了!

    驍睿盯著全息屏上「紅色鑽石」的3d模型,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咖啡杯沿︰

    “所以意識本質上是給客觀世界貼標簽的能力?

    那這些標簽會不會成為認知的枷鎖?

    比如我們覺得鑽石珍貴,反而忽略了它作為碳單質的物理本質。”

    洛塵推了推眼鏡,調出神經經濟學的相關研究︰“這讓我想到‘稟賦效應’——

    當我們擁有一件物品,意識會自動為其賦予更高價值。”

    他指著屏幕上的腦區激活圖,

    “看,腹側被蓋區在人類評估‘喜歡的東西’時會異常活躍,這種生理反應驅動著我們建立價值體系,但也可能導致認知偏差。

    不過換個角度看,這種‘貼標簽’的能力恰恰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就像原始人把貝殼打磨成飾品,意識賦予其‘美’的價值,才催生了藝術的萌芽。

    但要避免偏差,首先得承認標簽是認知的起點而非終點——

    比如你曾排斥機械鍵盤,不正是被‘極客專屬’的標簽困住了?

    其實意識是可塑的,神經科學發現大腦突觸能通過訓練重新連接,就像程序員重構代碼邏輯。”

    【經濟學教授】彈幕飄過︰同意!鑽石定價體系本就是商業創造的「意識共識」,本質是集體意識的合謀

    【珠寶設計師】反駁︰但藝術創作不正是意識賦予材質靈魂的過程嗎?沒有審美定義,哪有蒙娜麗莎和星空?

    【心理學萌新】︰所以我討厭香菜是意識在貼標簽?那我能訓練自己愛上它嗎?

    驍睿突然抓起桌上的機械鍵盤︰“那如果意識能重新定義價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主動改寫‘標簽’?

    比如把‘加班’定義為‘職場副本闖關’,把‘堵車’想成‘城市流動藝術展’——

    這和我們之前討論的‘意識欺騙’是不是同一種機制?”

    洛塵沉吟片刻,調出游戲化心理學模型︰

    “本質上都是通過重構認知框架來激活大腦獎勵系統。

    但顧神的視角更宏觀——他在討論意識作為‘價值立法者’的根本屬性。”

    他忽然指向彈幕中閃爍的金色提問,

    “看這個‘意識定義價值是否導致人類困在主觀牢籠’——

    其實量子物理中有個‘觀測者效應’,或許意識本身就是宇宙的一種‘觀測維度’。

    就像人類重新定義‘環保’價值,將生態提升到生存高度,這種意識的主動調整,反而推動了文明向更可持續的方向演進。

    不過實際操作中,你可以試試‘追問溯源法’——

    比如面對‘鑽石=高級’的直覺,問問自己這個標簽從何而來,有沒有反例?

    實驗室合成鑽石和天然鑽石的物理屬性可完全相同。

    這其實是一種認知行為訓練,類似心理學中的‘思維日記’,通過記錄和質疑固有觀念,逐步改寫意識程序。”

    【科幻迷狂喜】︰這波啊,是意識在宇宙尺度上的「自指悖論」!我們既是世界的觀察者,也是被觀察定義的產物

    <o】︰所以寫代碼的意義是意識賦予的?那我敲的不是代碼,是意識的電子脈沖日記

    【覺醒者 1 號】︰從今天起,我的意識要重新定義「早起」—— 這是人類文明模擬器的每日登錄獎勵!

    “當ai學會用算法模擬‘喜歡’和‘厭惡’,人類該如何自處?”這句話如重錘般砸在直播間,彈幕瞬間凝固三秒。

    驍睿突然拍桌︰“等等!如果意識的價值定義是生物進化的副產品,那低等生物沒有意識,是否反而活得更‘真實’?

    比如螞蟻不會糾結‘鑽石和樹葉哪個更有意義’,它們只遵循基因指令。”

    洛塵調出生物行為學對比圖︰“這涉及到‘存在主義困境’——

    意識越復雜,自由意志帶來的選擇焦慮越強烈。

    但反過來,”他指著深海魚的發光器官,

    “某些生物為求偶進化出的生物熒光,本質上也是一種‘原始審美’,或許意識的價值定義能力早在神經突觸形成前就埋下了伏筆。

    人類意識的獨特性,在于能將這種本能的‘審美’升華為對‘意義’的追尋,

    比如用鑽石象征愛情,用藝術表達孤獨,這正是意識超越基因指令的創造性所在。

    不過要避免偏差,還得建立‘認知坐標系’——像這樣,”他快速在屏幕上拉出表格,

    “左邊記錄鑽石的物理數據,右邊標注文化聯想,一目了然就能看出主觀和客觀的權重差異。

    這種結構化分析就像給意識裝了個‘調試器’,幫我們區分哪些是環境植入的‘默認程序’,哪些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價值判斷。”

    【生物系學生】︰震驚!原來求偶炫耀和鑽石崇拜是刻在dna里的同一套程序?

    【單身狗流淚】︰所以我找不到對象是因為沒進化出發光器官?建議人類重啟「顏值即正義」基因

    【躺平哲學家】︰管他什麼意識不意識,能讓我此刻開心的就是真理!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跟著番茄學物理》,方便以後閱讀跟著番茄學物理第217章 意識濾鏡︰我們如何給世界 “貼標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跟著番茄學物理第217章 意識濾鏡︰我們如何給世界 “貼標簽”?並對跟著番茄學物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