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把科學技術體系看作一片生機盎然的果園,理論物理學無疑是開墾荒地的關鍵力量。只有持續開拓出廣袤的沃土,才能種下更多承載創新的樹苗,收獲累累的科技碩果。
19 世紀,麥克斯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精妙的數學推導,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這組簡潔卻深刻的方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揭示了光、電、磁現象的內在統一性。
正是基于這一理論,赫茲通過實驗成功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為無線電通信技術的誕生鋪平了道路。從此,人類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信息得以在瞬間傳遞,開啟了通信領域的新紀元。
20 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革新了人類對時空和引力的認知。質能方程 e=c2 不僅揭示了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等價性,更為核能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隨後,核電站的建設、原子彈的研制,徹底改變了人類的能源結構和戰爭模式,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
……
縱觀科學發展的長河,理論物理憑借一次次重大突破,為應用科學的繁榮築牢了根基。
…
步入 21 世紀,華夏科技以驚人的速度邁向新高度,5g 技術引領通信變革,高鐵網絡縱橫交錯,人工智能廣泛應用。
但在這一片繁榮背後,理論物理領域卻一片荒蕪。
在科研領域,大型科研項目大多圍繞應用技術展開,理論物理項目因難以快速實現商業變現,很難獲得資金支持。
在教育層面,中學階段為了追求高考成績,對理論物理知識的講解淺嘗輒止;
高校里,理論物理專業的招生人數逐年減少,許多學生因擔心就業前景,紛紛轉投熱門專業,導致理論物理教育逐漸邊緣化。
……
直播間里,顧神的聲音持續回蕩,他調出一張數據對比圖,神色凝重︰“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理論物理論文產出量年增長率不足3,而華夏在高能物理、宇宙學等基礎領域的投入,僅為應用技術研究的120 。”
彈幕瞬間沸騰起來︰
“顧神這話太戳心了!我當初報考理論物理專業,家里人劈頭蓋臉就問‘學這個能找啥工作?’”
“我們學校物理實驗室的經費申請單永遠在審批流程里打轉,隔壁計算機系都換上第三批ai芯片了!”
“難不成真要等國外率先突破,我們再花大價錢買技術?”
“我在國外實驗室參與過類似研究,用生物膜模擬高維空間有一定可行性。”
“建議結合量子計算技術,優化生物微觀結構的模擬過程,說不定能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效率。”
“雖說跨學科是趨勢,但物理和生物的研究方法差異巨大,要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難度超乎想象。”
…
驍睿的手指在桌面急促地敲擊著,轉頭對洛塵說道︰“洛塵,你還記得相關的新聞嗎?去年有人參加省物理競賽,實驗組連高精度光譜儀都得排隊借用,可隔壁生物實驗室剛購置了冷凍電鏡。
顧神說華夏理論物理‘一條腿走路’,但理論物理明明是所有技術的根基啊!”
洛塵推了推下滑的眼鏡,調出一份教育白皮書︰“問題的根源在于資源分配陷入了‘實用主義陷阱’。
你看,2000 2023年,華夏科研經費中‘短平快’的應用研究佔比始終超過70,像弦論、暗物質這類基礎課題,申請項目時都會被評審質疑‘何時能轉化為生產力’。
還記得咱們在圖書館查資料時,20世紀80年代的《自然》雜志上,還有華夏科學家在黑洞理論領域取得突破,可現在……”
一條彈幕快速劃過︰“我爺爺是老物理學家,他常念叨,現在搞理論物理就像在沙漠里種樹,連水都得自己想辦法找!”
…
驍睿突然坐直身子,眼楮放光︰“等等,顧神之前提過‘跨學科破局’。既然單獨研究理論物理困難重重,能不能把生命科學和理論物理結合起來?比如用生物自組裝技術模擬弦論的高維結構。
就像薛定諤用物理模型解釋遺傳,現在我們反過來,用生物系統驗證物理假說!”
<it去年成立了‘量子生物聯合實驗室’,他們用dna納米結構模擬量子糾纏態。
華夏完全可以依托現有的生物科技優勢,在合成生物學與高能物理的交叉領域建立實驗平台。
但不得不承認,跨學科研究並非一帆風順。一方面,物理學和生命科學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學科壁壘,物理學者和生物學者關注的問題、使用的術語截然不同,交流起來困難重重;
另一方面,兩者的研究方法也大相徑庭,物理學側重數學建模和理論推導,生命科學則更依賴實驗觀察和數據分析。”
驍睿皺起眉頭,陷入思考︰“確實如此。不過,我們可以嘗試搭建跨學科交流平台,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讓不同領域的科研人員打破隔閡,交流思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時,高校也可以開設跨學科課程,培養既懂物理學又懂生命科學的復合型人才。”
洛塵點頭贊同︰“你說得對。對了,我們還可以借助ai算法,分析生物微觀結構數據,加速弦論模型的構建。
而且,區塊鏈技術能保障科研數據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為跨學科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
彈幕里突然出現一條高亮評論︰“建議國家設立‘基礎科學特區’,像當年搞‘兩彈一星’那樣集中資源!”這條評論瞬間引發大量點贊。
…
驍睿抓起筆,在筆記本上畫下交叉的dna雙螺旋與弦論公式︰“要不咱們先從身邊做起?把顧神直播里的跨學科思路整理成報告,發給科協青少年部?上次咱們討論的‘生物高維模型’,說不定能成為破局的關鍵。”
洛塵一邊點頭,手指一邊在鍵盤上快速敲擊︰“我同步記錄彈幕里的想法,比如有觀眾提到‘用石墨烯神經網絡模擬弦振動’,這些創意或許能給科研人員帶來啟發。
你記不記得顧神說過‘真正的科學突破,往往始于被忽視的角落’?
也許現在就是理論物理在華夏迎來突破的契機。”
直播間的時鐘不知不覺指向了凌晨,兩人卻毫無倦意。窗外的月光穿過紗窗,在他們攤開的筆記本上灑下斑駁的光影,仿佛宇宙也在默默回應這場關于科學未來的探討。
彈幕仍在不斷滾動,有人焦慮,有人質疑,但更多的是不甘平庸的熾熱渴望。
驍睿忽然指著屏幕︰“你看這條彈幕——‘如果我們不開墾荒地,後代就要永遠在別人的果園里撿果子吃。’說得太對了。”
洛塵合上筆記本,目光堅定︰“那就讓我們先成為開墾者。哪怕只是搬走一塊石頭,也是在為理論物理的荒地添上一仸新土。”
...
喜歡跟著番茄學物理請大家收藏︰()跟著番茄學物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