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番茄學物理

第25章 火星木星間 的“空位”︰探尋消失行星的真相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一個書架 本章︰第25章 火星木星間 的“空位”︰探尋消失行星的真相

    ......

    【直播畫面里,顧神神情專注,娓娓道來︰“繼續剛才的話題,若想探究地外文明在太陽系的所作所為,有個關鍵知識不容錯過,那便是‘提丟斯  波德’定律。當年,德國中學教師提丟斯  波德偶然發現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似乎暗藏規律。此後,他日夜鑽研,通過構建數學模型、查閱珍貴天文觀測記錄,最終歸納出‘提丟斯  波德’定律,即a=(n + 4)10 。這里n取值很規律,依次為0、3、6、12、24……後一個數是前一個數的兩倍。”】

    ......

    原本懶散的驍睿听到相關內容,眼楮瞪圓,被復雜科學知識深深吸引,腦海中不斷思索那些數字和公式。

    ......

    【“通過這個公式算出的a值,代表行星與太陽大致的天文單位距離。1天文單位約1.496億千米,是衡量太陽系內天體距離的重要尺度,有助于定位天體和描繪其運動軌跡。”顧神前傾身體,專注地望向鏡頭,補充說明道。】

    ......

    驍睿皺起眉頭,滿臉疑惑,趕緊拿起手機,在搜索引擎里輸入“天文單位”,進一步確認顧神所說的內容。他一邊看一邊喃喃自語︰“這麼說,通過這公式就能大致知道行星和太陽的距離,太神奇了。可這和地外文明有什麼關系呢?”

    ......

    【“十八世紀,天文學剛起步,這個公式橫空出世。別看它誕生于初期,卻能量巨大,人類借此鎖定了天王星的方位。”顧神一邊說,一邊用手在空中畫圈,模擬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聲音牢牢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

    ......

    驍睿忍不住驚呼︰“哇,一個中學教師提出的公式,竟能幫我們發現天王星!簡直不可思議。”此時,他腦海中閃過一個畫面︰小時候,洛塵就常拉著自己講各種科學知識,那時自己總是不耐煩。沒想到,現在這些知識讓自己如此著迷,多虧了洛塵一直對科學的熱愛,才讓自己有機會接觸這麼精彩的世界。

    他立刻給洛塵發消息,字里行間透著大大咧咧的勁兒︰“洛塵,我跟你說,這顧神講得太牛了!這定律像把能打開宇宙秘密大門的鑰匙,我感覺地外文明的事兒,馬上就要被咱們搞清楚了,太刺激啦!”

    此時,洛塵正在書房,桌上堆滿天文學書籍。收到驍睿的消息,他推了推眼鏡,眼神專注地盯著屏幕。坐在堆滿書籍的書房里,洛塵眉頭緊鎖,大腦飛速運轉。他清楚,驍睿的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涉及多個復雜科學領域。

    從科學史看,類似通過數學規律發現天體奧秘的例子不少,像開普勒定律,就是經大量天體運動數據總結得出,為後續天文學發展奠定基礎。而“提丟斯  波德”定律和行星形成理論、天體力學中的引力相互作用緊密相關。

    他思索著如何通俗地向驍睿解釋,在鍵盤上快速敲擊回復︰“驍睿,你能察覺到這定律的奇妙,很棒!從科學史角度,類似案例不少。

    開普勒通過分析天體運動數據,總結出三大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奠基。這個‘提丟斯  波德’定律,或許也意義重大。

    從天體力學原理看,行星分布規律和太陽系形成初期物質分布、引力相互作用有關。

    打個比方,太陽系形成初期,物質聚集像不同密度沙子在水流作用下沉積。重元素如金屬和岩石,在靠近太陽處先沉積,形成類地行星;輕元素如氫、氦,飄到遠處低溫區域凝結,形成氣態巨行星。

    國際頂尖天文學聯合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經數年模擬運算,對太陽系早期演化深入探究。最新研究顯示,太陽系形成最初5億年,原行星盤內物質分布不均。

    行星胚胎成長受周圍天體引力劇烈干擾,超10萬次模擬不同初始條件下的行星演化,約20的模擬結果中,行星因引力相互作用被拋出太陽系或解體。

    近期,新一代高分辨率空間望遠鏡投入使用,對太陽系早期物質分布觀測有了新數據反饋。科學家正研究分析這些新數據,試圖完善太陽系早期演化模型,這或許能為我們理解行星形成與消失機制帶來新視角。”

    驍睿看著手機,眼楮睜得大大的,手指飛速打字︰“哇,原來是這樣!那這些行星形成的過程,和這個定律有啥直接聯系呀?”

    洛塵接著回復︰“行星分布規律與該定律緊密相關,早期物質分布和引力相互作用決定了行星的形成位置,而定律中的數值規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分布。就像在模擬中,行星胚胎在復雜引力環境下成長,其位置和命運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這與定律所揭示的行星與太陽距離規律或許存在內在邏輯。”

    驍睿讀完,嘴巴微張,又發消息︰“太厲害了,感覺這些研究太復雜了,那和現在太陽系行星的位置又有啥關系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進一步來講,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以及木星,它們到太陽的距離基本都符合該公式。”顧神頓了頓,點頭確認宇宙間這一神秘規律。】

    ......

    驍睿看著屏幕,眼楮滿是驚喜,快速回復洛塵︰“洛塵,你看,這麼多行星都符合這公式,絕不是巧合。地外文明會不會也發現了這規律,用來規劃在太陽系的行動?比如在某些行星附近開展活動,尋找特殊資源?”

    洛塵回復︰“很有可能。宇宙現象往往遵循規律,地外文明若比我們先進,肯定對這些規律有更深入研究。

    這定律揭示的行星分布規律,可能被他們用來確定目標天體。就像航海中水手靠星座和航海圖確定航向,地外文明可能把這定律當太陽系的‘航海圖’。

    以月球為例,從‘提丟斯  波德’定律體現的太陽系結構看,月球與地球距離特殊。月球不僅影響地球潮汐,還穩定地球自轉軸傾角,讓地球四季變化相對穩定,為生命起源和演化創造適宜環境。

    這種穩定關系或許和太陽系早期重大天體事件有關,背後藏著更深奧秘。”

    ......

    【直播畫面里,顧神神色凝重,語氣透著神秘︰“然而,情況有些詭異。n取值為12時,按公式算出的距離是火星位置;n取值為48時,對應木星位置。”他停頓制造懸念,加重語氣道︰“但n等于24時,按公式本應存在的行星,卻毫無蹤跡。十八世紀,天文學家按‘提丟斯  波德’定律找這顆行星,架起當時最先進的望遠鏡,夜以繼日觀測,卻一無所獲。這異常現象在天文學界掀起軒然大波,有人認為是觀測技術不夠先進,行星光芒微弱被遺漏;有人猜測行星遭遇未知災難,被神秘力量瞬間抹除。這個謎團像團迷霧,延續至今,無數科學家仍在探索它消失的真相。”】

    ......

    驍睿緊緊盯著屏幕,心跳加速,急忙給洛塵發消息詢問消失行星的原因,隨後焦急地等待回復。

    洛塵看著消息,再次陷入沉思,眼神專注而深邃。他深知,消失行星的問題不能簡單推測,要有科學依據。從現有科學理論看,自然原因導致行星消失應留痕跡,如小行星帶或特殊宇宙塵埃分布,但目前無確鑿證據。地外文明干預的可能性需深入探討。

    過了一會兒,他回復︰“從科學研究和觀測看,有這種可能。從天體演化角度,自然原因致行星消失會留明顯痕跡,像大量小行星帶或特殊宇宙塵埃分布,但目前無證據表明是自然原因。從科學理論分析,地外文明若技術先進,可能出于某種目的干預這顆行星。

    在太陽系早期,兩顆大質量行星靠近時,引力潮汐力強大,像兩只無形巨手拉扯行星物質。時間推移,較弱行星可能被潮汐力撕裂,物質分散形成類似小行星帶的天體分布。”

    驍睿看到這里,忍不住回復︰“啊,太可怕了!那地外文明為啥要這麼做呀?”

    洛塵接著回復︰“或者,行星受其他多顆行星引力合力作用,合力方向與公轉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時,會被急劇加速,脫離太陽系軌道。

    對 地外文明而言,假設他們計劃在太陽系構建巨型能量收集裝置收集太陽輻射能。這裝置科技含量極高,能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可儲存、傳輸的能量形式。他們選在消失行星位置構建,是經對太陽系能量分布數千年研究,發現該位置是太陽輻射能量流特殊匯聚點,構建裝置可使能量收集效率比其他位置提高30,且能量波動穩定,利于裝置長期穩定運行。

    但原本存在的行星干擾能量收集裝置校準,導致能量偏差,阻礙能量傳輸,所以他們要清除這一障礙。”

    驍睿眼楮瞪大,滿臉震驚,快速打字︰“哇,還有這種操作!那他們怎麼清除的?用什麼技術?”

    洛塵繼續︰“地外文明可能掌握基于反物質能量的超強武器技術。反物質與正物質相遇,按愛因斯坦質能公式e=c2瞬間湮滅,釋放巨大能量,遠超人類現有能源利用方式。地外文明的反物質能量武器利用此原理,將反物質精確發射到目標行星,引發劇烈能量反應,瞬間從原子層面破壞行星物質結構,使其分解成微小碎片。”

    驍睿嘴巴張得老大,回復道︰“這也太夸張了!那還有別的可能方式嗎?”

    洛塵緊接著說︰“或者,他們利用先進引力操控技術,發射強大引力波改變行星周圍引力場分布。引力波由質量巨大物體加速運動產生,如黑洞合並、中子星踫撞。

    地外文明通過特殊裝置發射特定頻率和強度的引力波,與行星周圍時空相互作用,改變時空彎曲程度,進而改變行星所受引力場分布。就像在平靜湖面投石子,漣漪改變漂浮物受力狀態。通過精準控制引力波參數,地外文明能牽引行星,將其拆解並轉移到不影響計劃的遙遠位置,比如太陽系邊緣,讓它不再干擾能量收集裝置建設與運行。”

    驍睿看得熱血沸騰,回復︰“太神奇了,感覺這些技術超出了我的想象!那這麼一來,對太陽系其他天體有啥影響呢?”

    洛塵回復︰“我們從引力擾動角度看,如果那個位置曾發生行星消失事件,其周圍天體引力場會受影響。以小行星帶為例,原本在火星和木星間相對穩定運行的小行星,軌道可能因消失行星的引力劇變被打亂。這些小行星軌道變化不僅威脅地球,引發小行星撞擊,還可能波及地球附近其他天體運行軌跡。

    比如月球,其運行軌道或許在這場引力風暴中受到微妙影響,只是因過去觀測技術限制,未被人類完全察覺。”

    喜歡跟著番茄學物理請大家收藏︰()跟著番茄學物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跟著番茄學物理》,方便以後閱讀跟著番茄學物理第25章 火星木星間 的“空位”︰探尋消失行星的真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跟著番茄學物理第25章 火星木星間 的“空位”︰探尋消失行星的真相並對跟著番茄學物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