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抓起炭筆,在地圖上快速標注起來。
    “隊長!”鐵柱慌慌張張跑來,“鬼子車隊已經到了五里坡,除了常規部隊,車上還有個穿長衫的華夏人!”
    華夏人?江川筆尖一頓。
    難道是被脅迫的同胞?“繼續監視,但保持距離,千萬別暴露。”
    鐵柱剛離開,林雪燕就端著碗熱騰騰的小米粥進來︰“吃點東西吧,你都一天沒吃了。”
    江川這才感到胃里空空如也。
    他接過碗,指尖不經意踫到林雪燕的手,兩人都像觸電般縮了一下。
    林雪燕耳根微紅,假裝整理地圖掩飾尷尬。
    “謝謝。”江川低頭喝粥,掩飾自己同樣加速的心跳。
    穿越以來,這個聰慧堅強的女教師給了他太多幫助,不知不覺中已成了最信任的人。
    “那個專家...如果是華夏人,也許能爭取過來?”林雪燕輕聲說。
    江川放下碗︰“我也是這麼想的。但首先得確認他是自願還是被迫。”
    “我可以試著接觸...”
    “不行!”江川斬釘截鐵地打斷,“太危險了。山本一郎現在肯定高度戒備。”
    林雪燕還想爭辯,突然一陣劇烈的爆炸聲從地面傳來,震得地道頂部落下簌簌土灰。
    “開始了。”江川臉色陰沉,“小鬼子在采集地表震動數據,通過回波探測地下空洞。”
    爆炸聲此起彼伏,越來越近。江川通過系統掃描能清晰\"看\"到︰一隊日軍工兵正在村東田野布置炸藥,一個穿深色長衫的中年男子手持儀器記錄數據,旁邊是全副武裝的山本一郎。
    “系統,能識別那個人嗎?”
    「面部匹配中...匹配成功︰程世安,42歲,原北洋大學地質系教授,三年前被日軍強征至滿洲從事地質勘探。」
    果然是被脅迫的!江川眼中閃過一道精光。
    他轉向林雪燕︰“查一下程世安的家庭情況,特別是是否還有親人在淪陷區。”
    林雪燕會意,匆匆離去。江川繼續觀察系統掃描︰程世安的動作僵硬,與山本一郎保持著明顯距離,完全不像自願合作的樣子。
    又是一陣爆炸,這次近得讓地道劇烈搖晃。
    江川知道,不能再等了。他檢查了一下手槍︰“系統,偽裝功能恢復多少了?”
    「恢復35,使用風險極高。」
    “賭一把。”江川深吸一口氣,“偽裝成倭軍地質課員。”
    熟悉的電流感傳來,但這次伴隨著針刺般的疼痛。
    江川咬牙忍住,看著自己變成了一名戴著圓框眼鏡、文質彬彬的倭軍技術人員。
    “維持多久?”
    「最多30分鐘,超時可能導致系統暫時崩潰。」
    足夠了。江川通過隱蔽出口來到地面,大搖大擺地向探測隊伍走去。
    “站住!口令!”一個倭軍哨兵厲聲喝問。
    “富士山下。”江川鎮定地回答——這是從趙有才的密碼本上獲得的最新口令。
    哨兵放行後,江川徑直走向程世安。
    山本一郎立刻投來警惕的目光︰“你是哪個部隊的?”
    “報告少佐!屬下是保定司令部地質課的小野,奉命來協助勘探。”江川流暢地用倭語回答,同時向程世安微微點頭。
    程世安眼神閃爍了一下,很快又恢復呆滯。
    山本一郎將信將疑,但顯然對司令部派來的人有所顧忌︰“那就開始工作吧。程教授,請解釋一下剛才的數據。”
    程世安木然地指著圖紙︰“這一帶地下有明顯空洞,深度約5米,走向東南,符合人工通道特征...”
    江川心頭一緊。程世安指出的正是冉莊主地道的走向!他假裝研究數據,趁機湊近程世安,用華夏文低聲道︰“程教授,我是地下黨。您女兒程雪在重慶很安全。”
    程世安的手劇烈顫抖了一下,儀器差點掉落。山本一郎立刻投來銳利的目光︰“怎麼回事?”
    “儀器...有點故障。”程世安結結巴巴地回答,眼神卻不斷瞟向江川。
    江川知道火候已到,繼續低語︰“明天這個時候,村西老槐樹下有封信。為了您女兒,請考慮清楚。”
    說完,他大聲用倭語報告︰“少佐,數據顯示這一帶地質不穩定,建議暫停大規模爆破,改用鑽探取樣更安全。”
    山本一郎狐疑地看著他︰“你確定?”
    “嗨依!大規模爆破可能導致地道坍塌,影響蝗軍後續利用。”
    這個理由似乎打動了山本。
    他點點頭︰“今天就到這里。收隊!”
    回到地道後,江川的偽裝突然失效,恢復原貌的瞬間他頭痛欲裂,幾乎昏厥。林雪燕連忙扶住他︰“怎麼了?”
    “系統...超負荷了。”江川虛弱地說,“但值得。程世安是被脅迫的,他女兒在山城,這是突破口。”
    林雪燕眼楮一亮︰“我這就聯系山城方面的同志核實!”
    “等等。”江川拉住她,“先準備一封信,內容要能讓程世安相信我們真的聯系上了他女兒。”
    當天深夜,林雪燕帶來了好消息︰“查到了!程教授的妻子死于倭軍轟炸,獨生女程雪確實在山城大學讀書,今年19歲,生物系。”
    “太好了!”江川眼前一亮,“信里寫些只有父女倆知道的細節,比如...他女兒右耳後有塊心形胎記。”
    林雪燕驚訝地看著他︰“你怎麼知道?”
    “猜的。”江川笑了笑,“這種私密特征最能取信于人。”
    第二天,江川通過隱蔽觀察哨親眼看到程世安獨自來到老槐樹下,取走了石縫中的信。
    第三天,讀信時,這位學者肩膀劇烈抖動,最後將信紙緊緊捂在胸口。
    “魚兒上鉤了。”江川輕聲道。
    接下來的三天,程世安的勘探報告開始出現\"錯誤\"。
    他引導倭軍炸開了幾條早已廢棄的支道,而對主地道的位置則含糊其辭。
    山本一郎雖然懷疑,但面對專業數據也無話可說。
    與此同時,江川指揮民兵日夜趕工,按照系統提供的方案改造地道網絡。
    新的迷宮式結構包含數十條假通道、回聲井和干擾層,即使專業設備也難以分辨真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