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十七年

第70章 夢的預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森海潮 本章︰第70章 夢的預兆

    早上放風的時候,侯本福趁監室內只有他和梁真貴在,他便告訴梁真貴︰“昨晚我夢見我一個人披頭散發的孤零零的走在山路上,天上陰雨綿綿,一會我又夢見自己照鏡子,但是鏡子里卻又模糊不清。總之我的感覺很不好。不知道是什麼預兆?”

    梁真貴微閉雙眼片刻,口中慢慢吐出來兩句話︰“夜有紛紛夢,神魂預吉凶。所有曦稀奇古怪和記得清晰的夢確實都是有預兆的。”

    侯本福問︰“所以我就是想請教一下你我昨晚這個夢是什麼預兆?”

    “你可能會開庭了,開庭對你不利。但你不必要過度擔憂,會有轉機的。”梁真貴若有所思道︰“關鍵是外面一定要有人幫你拖住時間,拖得住時間就拖住了性命。”

    侯本福說︰“我家沒有什麼有權有勢的關系,不過肯定還是有人在幫我跑這個事。我知道,遇到這種事,說白了就是權力和金錢斗法。我家沒權也沒錢,肯定斗不過對方,不過他們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吧,雙方都受相應的重創才符合客觀規律。”

    梁真貴點點頭︰“是的,侯主任有這樣的認識已經很不簡單了,你們那個案子的來龍去脈很簡單,你就是出于好心勸架,結果把禍事勸到自己頭上了。不劃算,太不劃算。”

    侯本福長長嘆了口氣︰“所以這就是命運,江成強那天的命運是該死,我那天的命運是該有禍。”

    梁真貴說︰“你信不信,假如你家有很大權力的人,你現在就不是殺人犯,而是見義勇為的好青年。”

    侯本福哈哈一笑︰“那恐怕得省部級以上的關系。我確實沒那樣的奢望,既然遇到對方是有權有勢的人了,能保命就知足了。”

    梁真貴自信的說︰“保準活命,保準有後福!”

    侯本福問︰“老先生剛才說外面有人拖住時間是什麼意思?”

    梁真貴答道︰“今年侯主任你是三申相殘,命犯太歲,捉影遇虎,刑克上下。而明年、後年則吉星高照,貴人相助。如果不遇此一劫,明年、後年你本應得上司欣賞而重用提拔。所以我說的是,如果今年下判,只能保命,如果明年、後年下判,可能也就是十幾年刑期。”

    侯本福若有所悟地“哦”了一聲,抱拳謝道︰“多謝梁老先生指點。侯某能保住命就好。我們去放風室散散步吧。”

    “侯主任,昨天的兵仙韓信的故事好像還沒有講完喏,蕭何月下追韓信,把韓信追回劉氏集團以後呢?”許凡兵見侯本福出放風室來,就知道他和梁真貴說完正事了,于是立即要他講昨天沒講完的故事。

    其余眾人也說“對對對,大哥接到講昨天的兵仙韓信。”

    侯本福說︰“你們不都在唱歌嘛,和女犯那邊你一句我一句的唱得那麼好听。”

    曾勇和周貓兒等人也說“唱歌雖然舒服,但是听大哥講的韓信更有意思。大哥還是給我們講韓信。”

    梁真貴也說︰“說老實話,侯主任講的韓信,我都愛听。”

    侯本福見眾人都要繼續听他講故事,他就欣然答應。

    “昨天講到哪里了?”侯本福問,他確實記不得講到哪里了,因為他就沒想過今天他們就要接著听。

    “講到蕭何月下追韓信,追到韓信後兩人一起回劉氏集團。”

    “哦哦,你們看我這記性,剛才許凡兵還在說要我接著講蕭何和韓信回到劉邦那里以後的事。好,我接著講。”

    侯本福學著說評書的架式拿只拖鞋當醒目,“啪”地拍在放風室水泥地面上︰

    話說那蕭何蕭大人白天出發一路狂追,直到月明星稀的晚上才把個兵仙韓信追上。一番威逼利誘之下,韓信總算答應和他回轉漢王劉邦那里。

    把韓信追回來後,韓信肯定是不願意再去他原來那個什麼“治粟校尉”的崗位去上班,他就賴在蕭何給他另外安排的住處只管吃好喝好,等蕭何去給他把大將軍的位置謀下來。蕭何既然把韓信追回來了,而且兩人有言在先,回來後韓信必須要做大將軍,否則要麼殺了他,要麼他又要跑路。

    蕭何安頓好了韓信,立即就去找劉邦再一次舉薦韓信,剛一見到劉邦,話還沒說出口就被劉邦一頓臭罵。這不是我侯某人在這里瞎編啊,是司馬遷老先賢在史記里記載的啊,司馬遷老先賢是這樣寫的︰

    ……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于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這段文言文翻譯成現在的意思就是︰蕭何听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這件事報告給漢王,就親自去追趕韓信。有人向漢王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怒,就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漢王,漢王又生氣又高興,罵蕭何說︰“你逃跑,是為什麼呢?”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趕逃跑的人。”漢王說︰“你所追趕的人是誰?”蕭何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將領們逃跑的有好幾十人,你都沒有去追;現在說去追韓信,你這不是說謊來哄我嗎。”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于韓信這樣的人,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的杰出人才。大王如果只想長久地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謀劃大事的人了。只是看大王您的計策怎麼決定罷了。”漢王說︰“我也打算向東發展奪取天下,怎麼能夠悶悶不樂地長久待在這里呢?”

    史記接下來是這樣記載的︰

    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史記里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文是這個意思︰

    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向東發展奪取天下,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如果不能重用他,韓信終究還是要逃跑的。”漢王說︰“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讓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會留下來的。”漢王說︰“那就讓他做大將軍。”蕭何說︰“要是這樣就太好了。”于是漢王就說那我們把他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為大將軍就是了。蕭何說︰“大王您向來對人輕慢無禮,現在如果你任命韓信做大將軍也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樣恐怕韓信最終還是會離去。大王您如果一定要任命他為大將軍,就要把這個事搞得慎重其事,像模像樣的,要有儀式感,我建議大王您不如設立一個拜將的壇場,選擇個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您自己事先沐浴齋戒,準備好所有拜任大將軍的禮儀,那才像樣。”

    跟著劉邦從沛縣出來的樊噲、曹參、夏侯嬰、王陵等將領們听到劉邦要設壇拜將的消息都很高興,人人都滿懷希望和信心的等待劉邦任命自己為大將軍。但是當劉邦點名要韓信登壇接受大將軍印和尚方寶劍時,一個二個都吃驚不小,當然也都不服氣,心想我們跟著你劉邦從老家沛縣一路殺出來,可以說個個都是出生入死的,都立下了赫赫戰功,他韓信算個毛啊,從項羽那里跑過來,和十幾個人一起鬧事,要不是會吹牛皮才免于一死,大王還給了他一個小小的後勤干部當,已經算是混得不錯了,到如今寸功未立、寸土未爭,卻突然之間當了三軍統帥。這是什麼道理啊?大王腦子進水了還是被整蠱下藥了?

    當然,樊噲等眾將服也好,不服也好,韓信是如願當上了大將軍。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的地點是在當時叫南鄭的地方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現在那里都還有個拜將壇,以後咱們都自由了約起一起去看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的時間是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那時候的韓信才27歲。韓信如願以償當上大將軍了,就等著機會施展自己軍事才能了。

    又說這漢王劉邦,雖然沒有文化也沒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但他有格局有抱負有一雙慧眼。他沒本事,但跟他打天下的人有本事啊,那麼他最大的本事就是知人善任。劉邦取得天下後,有次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與群臣討論自己得天下而項羽失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說道︰“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這段話是說陛下您安排人去打仗,取得勝利後您會把俘獲的人和錢財分給手下,您不會獨吞好處,都是與人有福同享,而項羽這個人就不一樣,他對有本事的人嫉妒,對有功勞的人懷疑並加以迫害,屬下有了成績又不獎勵,奪得了地盤又不給人好處。所以他項羽要敗在陛下您的手里。劉邦笑著說,你們說的只是一方面,我能取得勝利最重要的是“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出謀劃策,然後用計策去指揮戰爭而取得勝利這方面,我比不上張良;治理國家,統治百姓,管理財政,保障軍需,我比不上蕭何;統領三軍指揮作戰,而戰必勝攻必克,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龍鳳,卻都能為我所用,而項羽這個人,連一個人才範增他都用不好,所以他是注定要吃敗仗,注定打不過我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確實,劉邦他的長處就是知人善任,比如他在任用韓信的事上,其實他對韓信並沒有多少了解,但他相信蕭何的眼光不會錯,像蕭何這樣凡事謹慎樣樣周全的人都一再向他舉薦韓信,而韓信既不是蕭何親戚也不是他門生,更不可能收受了韓信巨額賄賂,蕭何為什麼要竭力舉薦韓信?無非就是因為蕭何對韓信的了解以及蕭何的直覺,而自己高高在上,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了解一個小人物?所以,他相信蕭何,而蕭何相信韓信。邏輯就這麼簡單。

    韓信當上大將軍後 ,當然不能閑著,白天在眾將士的質疑的目光和不服的情緒下集結操練、開會。晚上就研究目前全國軍事形勢,或去找自己的貴人蕭何飲酒喝茶交流一下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和看法。

    那麼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後他做了哪幾件大事呢?一個是給劉邦分析當今局勢,出謀劃策如何制定軍事戰略,他提出的“漢中策”,為劉邦制定出平定天下的基本方略,為劉邦指明了發展方向。

    第二個是征戰四方,屢立戰功︰ 平定三秦,采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出其不意地拿下關中地區,為劉邦建立了打天下的穩固的根據地。

    破魏、代、趙、燕、齊諸國︰在平定魏國、攻破代國後,又通過井陘之戰,背水一戰以少勝多擊敗趙軍,並巧用“拔旗易幟”之計,使趙軍軍心大亂。之後收燕降齊,在濰水之戰中,以水攻大破龍且二十萬楚軍,威名遠揚,為劉邦贏得了寶貴的戰略縱深。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韓信率三十萬大軍與劉邦會師,將項羽的楚軍包圍在垓下。他命將士夜里唱楚國民歌,瓦解楚軍軍心,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項羽帶兵突圍後,漢軍乘勝追擊,楚軍大敗,項羽最終在烏江自刎,楚漢戰爭結束,劉邦奪得天下。 項羽死後,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定都下邳。

    侯本福端起油星夾雜著菜屑泡的茶狠狠的喝了一口說道︰“這韓信指揮的幾場戰役我就不一一講給大家听了啊,這樣都去講,那得講他一個半月都不一定講得完,總之韓信確實是個軍事天才。打了不少大仗硬仗,可是這麼一個人才,後來卻被殺了,而且是蕭何設計把他帶去殺的。這就是我們听說過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典故。那我們就簡單的說一下韓信後來被殺的事。”

    韓信被封楚王抵達楚國後,召見過去給他飯食的漂母,贈她一千金作為報答,這就是我們听說過的典故“韓信千金酬漂母”,所以他真的兌現了當年承諾的飯錢。

    這樣韓信也算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了。

    他不僅酬謝了漂母,還去拜訪當年曾收留過自己,只是好事沒有做到頭的亭長,送了一百金給他以表感謝。同時還把當年讓他受胯下之辱的地痞流氓召來,非但沒有報復他,反而任命他為中尉,並說這地痞流氓是位壯士,要是當年沒有他對我的胯下之辱,我也不會發奮圖強,能有今天的輝煌,所以得感謝這位壯士。

    韓信與項羽的楚軍將領鐘離關系很好,項羽死後,鐘離就來投奔韓信。而鐘離昧是楚軍將領,劉邦取得天下後自然要消滅項羽殘余,鐘離昧就是劉邦下令追捕的殘余之一,但是韓信因為和鐘離昧是好朋友,就不顧他是劉邦的通緝犯,偷偷將他收留藏匿在楚國。

    此外,韓信到楚國後,還以楚王到處巡視、指導各地開展修復戰爭創傷的工作,軍隊和政界也進行治理整頓。楚國在他的治理下,各方面都有所起色,特別是軍事力量有所增強。

    你們想想看,劉邦要追捕的人韓信把他藏起來,韓信到了楚國後不懂得收斂鋒芒,還在發展軍事。歷代帝王最忌諱的就是諸侯比自己的實力強或是具備與自己抗衡的實力。于是韓信在楚國的表現就引起了劉邦的不滿和猜忌。

    後來有人誣告韓信謀反,劉邦本就對韓信有所猜忌,接到告發後,就想借機處理韓信。于是劉邦采用陳平之計,假裝巡游雲夢澤,在陳縣會見諸侯,趁機將前來迎接的韓信逮捕。後來審不出什麼確鑿證據,但劉邦仍將韓信貶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以後,內心非常不滿,他就想聯絡好朋友陽夏侯陳謀反。陳被任命為相國監管趙、代二地邊境部隊後,韓信暗示陳可先反叛,自己在內地響應。漢高帝十年,陳發動叛亂,劉邦親自率軍東征討伐。韓信稱病不參與討伐,卻計劃在夜間假傳詔書,赦免役工和奴僕,讓他們襲擊呂後和太子。于是呂後與蕭何商議後,假裝向韓信傳達陳已被殺的消息,邀請他入朝慶賀。韓信相信了蕭何,入朝後被捆綁,最終在長樂宮的鐘室內被處決,其家族也被呂後下令誅殺。

    在韓信屢建奇功的當年,劉邦曾答應過他,今後無論犯了什麼罪,在幾種情況下都不能殺韓信,即是“五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光不殺,見銅不殺,見鐵不殺。呂後抓到韓信後,為了避開這些承諾,將韓信騙入宮中,命人用布將韓信的頭蒙住,把他扛進黑漆漆的鐘室,地上鋪著地毯,使其不見天、不見地也不見光,然後讓宮女用竹竿將其一陣亂打亂捅。可憐一代“兵仙”,死于婦人之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侯本福講到這里,惋惜地搖搖頭說道︰“一個叫花子,憑自己的本事建功立業,而已經得以封王了。該是何等幸運與榮耀,可是後來卻被發現自己、舉薦自己的人設計害死。你們說這是因為什麼?”

    大家都搖搖頭表示不明白。侯本福說︰“韓信軍事才能很強,但他的政治智慧很弱啊。”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無論侯本福說什麼都是用最簡單的回答︰“哦!”

    侯本福說道︰

    韓信在政治上較為幼稚。如楚漢相爭時,他擅自要求封齊王,讓劉邦心生不滿。後來被封楚王後,他未察覺劉邦猜忌,也未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機,面對劉邦的打壓毫無還手之力。

    韓信立下諸多戰功後,逐漸變得驕傲自負,未能正確估計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也未妥善處理與劉邦及其他將領的關系,在朝廷中日益孤立,說白了他有事幾乎沒人給他說好話。就連給他那麼大幫助的蕭何都不容他,可見韓信為人有多差,情商和政治智慧有多低。

    那麼蕭何為什麼要把自己親手扶持起來的人才置于死地呢?

    蕭何作為大漢丞相,維護漢朝政權穩定是其重要職責,他不能容忍韓信這種謀反行為,所以選擇與呂後合作,以消除潛在的巨大威脅。

    當然這中間也不排除是迫于呂後的壓力,呂後將韓信謀反的消息告知蕭何後,實際上就是逼蕭何表態,意思你看韓信是你一手提拔的人吧,你那麼器重他推崇他,你看他現在謀反了,你怎麼看這個事。如果蕭何為韓信辯解,就可能有同黨之嫌,以呂後的狠毒,蕭何可能會身陷囹圄。而且蕭何曾是韓信的擔保人,無論如何都逃不了干系。為了自保,蕭何只能站在呂後一邊。

    當然我們更應該認為蕭何是出于政治立場考量,蕭何一生忠誠于劉邦的漢室政權。漢初劉邦剪除異姓王以鞏固統治,韓信作為異姓王中軍事能力最強、威望極高且握有兵權的人,成為劉邦重點消除的目標。蕭何從維護漢室江山的角度出發,認為殺掉韓信有利于政權的穩定,避免天下再次陷入戰亂。

    還有就是為了自身安全︰當時劉邦對功臣充滿猜疑,蕭何也意識到自己可能隨時面臨危險。如果他在韓信問題上處理不當,比如阻止呂後殺韓信,劉邦可能會將他視為異己,從而把他列入清理對象。所以蕭何選擇與呂後合謀,也是為了向劉邦和呂後表明自己的立場,以換取自身的安全。

    侯本福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今天的故事講完了,兵仙韓信的故事也到此告一段落。

    大家好像還沉浸在故事情節里。傻傻地頓了幾秒鐘,梁真貴才帶頭鼓起掌來。大家也都跟著鼓起掌來。

    喜歡獄中十七年請大家收藏︰()獄中十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獄中十七年》,方便以後閱讀獄中十七年第70章 夢的預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獄中十七年第70章 夢的預兆並對獄中十七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