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由鄒主任主持的會議沒過去多久,可會議室里的氣氛和當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初鄒主任意氣風發,覺得新電視機廠的投產賺外匯就在眼前了。
兩名投靠鄒主任的副主任,當時也是侃侃而談,目空一切。
可這才過去了多長時間,會議討論的內容沒有變,依然是這一筆外匯如何使用。
可會議室里主持會議的人不僅變了,就連他們兩個人的態度也變了。
陳長安剛剛上位,為了能不去老干部局工作,他們兩個依然 著臉來參加會議了。
可惜二人一直低著頭,一言不發。
希望用這樣的行動能夠換來陳長安的不打壓。
沒有了鄒主任,整個常委會只有六個人參加,真正和陳長安一條心的只有焦主任。
他們兩個只要聯合起來,在拉攏中立副主任或者是總工當中得一個人,就能復制當初陳長安的壯舉。
可他們同樣知道,一旦在會議上得罪了陳長安,很可能第二天會議室里就會在多出一位常委。
甚至他們兩個明天就有可能跟著鄒主任去老干部局上任。
在陳長安還沒有下死手的情況下,他們是不願意主動出擊的。
“高總工,您來說說,咱們目前最欠缺的方面是什麼?”
高總工倒是沒覺得有什麼問題,對于陳長安這樣懂技術的領導能夠上位,他是舉雙手歡迎的。
之前的鄒主任說白了,根本就不懂技術,在陳長安沒來的時候,他的話根本就不具備參考性。
幾次勸諫之後一點效果都沒有,看著那些巨額的外匯,用在了那些沒用的地方,他是看在眼中疼在心里啊。
如今由陳長安全面主持工作之後,第一時間就要聆听他的意見,這讓高總工心情有些激動。
“咱們國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缺少機械廠。
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機械廠,早就遍地開花了。
可這些機械廠的現狀,都是非常的差,甚至像中南機械廠這樣,大半年發不出來工資的廠子也有不少。
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廠子的設備,太過于老舊了。
有些廠子甚至是還在使用民國乃至清朝留下來的各種設備。
這些設備,不僅僅是老舊的問題了,由于缺乏保養,精度更是保證。
工人們就算是在優秀,設計人員設計的圖紙再好,可拿這些設備生產出來的零件怎麼用?
要知道越是高端的產品,對于零部件的精密度要求就越嚴格。
生產不了這些高端產品,就只能生產低端產品。
自行車,電風扇,這些用不上太多技術的產品,紛紛成了這些廠子的主打產品。
大家一窩蜂的去生產同樣的產品,最後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廠子自然是發展不起來。
別說飛機坦克了,就連卡車,拖拉機都生產不出來,這些廠子怎麼能發展的好?”
看看汽車廠,不就是可以生產各類汽車,賺的盆滿缽滿嘛。
再看看如今的嘉陵廠,不就是因為可以生產各類摩托車嘛。
有了設備,再有了技術,這些廠子過的別提多滋潤了。
隨著高總工的話音落下,兩名正低著頭的副主任,不由自主的撇了撇嘴。
盡管鄒主任已經不在了,可他們兩個在會議上對于各種提議,早就習慣了評頭論足。
盡管如今形勢對他們極為不利,不敢發表任何意見,可心里對于高總工的說法嗤之以鼻。
全國那麼多廠家,各個都要更新設備,要全靠部里來解決,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手里這點外匯根本就不夠看。
再說了就算是給他們提供了足夠的設備,他們就能生產出好產品來啦?
這里面涉及到的東西多著呢,不僅要有一位有眼光的廠領導,還要有足夠的技術工人。
還要有足夠的技術人才,甚至還有地理位置的考量。
真以為有一台好設備就能生產出好產品啦?
當初為了備戰,很多小廠子都是建設在山溝溝里面。
別的不說,就是一個運輸成本,就能讓你的產品變得沒有任何競爭力。
果然,高總工也就是只會關注一些設備和技術上的問題,對于如何發展好一家廠子,眼光上還是有局限性的。
一旁的焦主任也是在皺眉,下屬單位的效益不好一直都困擾著部里。
光靠部里不斷的補貼,自然是不行的,可高總工的這個建議,同樣也是行不通。
焦主任雖然是陳長安堅定的支持者,可他也同樣更傾向于建設一家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新廠子。
這樣一來,至少在政績上,會好看不少,同時也能帶動一部分廠子脫貧致富。
就比如汽車廠,隨著汽車廠的產品遠銷海外,同樣也帶動了下屬幾家機械廠的發展。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幾家機械廠的得工人加起來已經不亞于汽車廠的規模了。
見焦主任和陳長安都沒有對高總工的建議說什麼,在無視了另外二人之後,中立副主任開口了。
“老廠子不能全靠部里,他們也要自己想辦法自救。
國家要發展,但是資金有限,很多新興行業,都需要盡快的發展起來。
如果能夠擁有第二個汽車廠,我想咱們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手里也會有更多的錢來幫助那些困難廠子。
618廠,嘉陵廠,乃至于中南機械廠,這些例子活生生得告訴了我們。
沒有哪一家廠子是救不活的,就看看有沒有那個眼光,那個魄力去改變。
隨著這些年國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出了校園。
他們雖然在管理廠子的經驗上差點意思,可不管是眼光還是魄力,都要比老一輩的廠長們好得多。
我覺得咱們應該下發一個文件,讓老一輩的那些管理者們,多听听大學生們的意見。
同時也希望有志的大學畢業生們,去基層帶領那些面臨困難的企業,轉型成功。”
這位中立廠長得話,倒是得到了焦主任的點頭。
此時正是迷信大學生的時期,很多人都覺得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只要他們願意到基層,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