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陳長安的話音落下,就連一直面無表情的中立副主任,都忍不住的點了點頭。
要知道這一次的投入非常大,預計又是一個萬人大廠的誕生。
部里對于這家電視機廠的期望很高,可不僅僅是供應國內的電視機缺口,而是準備像汽車廠一樣,準備進軍國際市場的。
之前陳長安說國內市場很可能會飽和,供大于求的情況,他雖然心里認同,但是這家廠子他們的打算不同。
可在听到廠長人選的問題上,這位中立的副主任倒是非常的贊同。
畢竟是一家萬人大廠,還是準備掙外匯的廠子,廠長的人選需要慎重考慮。
雖然他是中立派,可中立派只是不想加入派系,不代表不想做事情。
尤其是這種情況,新電視機廠要是出現了問題,鄒主任的派系還很有可能把鍋甩給他。
而這位廠長不是別人,正是之前給鄒主任幫忙的吳局長親戚。
利益交換,這位副主任見多了,對于這些他倒是不算抵觸。
下一次吳局長那邊很可能也會有鄒主任親戚任職。
但是這麼大的廠子,新任廠長可以是吳局長的親戚,但同時也必須要有能力才行。
之前陳長安不在,焦主任也是棄權,他一個人就算是想有些改變,也很難。
可現在不同了,陳長安明顯就是來搞破壞的。
新任廠長的人選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來推薦,能力不行,搞不好最後承擔責任的就是自己。
不如索性就幫助陳長安,廠里不建了,最好。
如果非要建立,至少在這一次的會議上,他是不同意這個人選的,有會議記錄幫自己作證。
最後真要是出了問題,也找不到他的頭上。
但這些都是後話,現在和陳長安站在一邊自然是要得罪鄒主任,他現在需要做的是你不同意這個人選,還不得罪鄒主任。
“我覺得陳副主任說的有一些道理,在廠長的人選上,咱們還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吳迪同志還是年輕了一些,他的履歷也的確是沒有什麼說服力。
這可是涉及到幾千萬的外匯項目,同時還可能會涉及到產品出口的可能性,人選報上去也不一定會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同。
我的建議是對于廠長的人選,還是選擇一位老成持重的同志來擔任比較好。”
听到這位中立副主任都這麼說,鄒主任臉色更難看了。
他難道不知道廠子的人選資歷不夠嗎?可吳局長可不是隨便就願意出手幫忙的。
尤其是對付陳長安這種級別的人,出手的風險非常大。
盡管聶大爺退下去了,可依然還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別說退下去了,就算是人不在了,很多人也願意在關鍵的時刻撈陳長安一把。
別管最後是個什麼情況,人家吳局長的確是擔著風險出手了,既然出手了就必須要給人家回報。
不給?那以後鄒主任在這個圈子里就沒有任何信譽可言了。
就算是一個派系內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這又不是奪嫡,人家不可能無償幫你,總要有些利益交換。
可眼看著新廠長人選在自己部門內部都通過不了,如何能讓上級領導同意。
“人選問題,咱們可以稍後再討論,現在的問題是,陳副主任覺得,這個廠子的建設沒有必要。
我對于這個廠子的定位是,往上可以出口創匯,往下可以滿足國內百姓們對于電視機的需求。
不管廠長的人選是誰,這個廠子是很有必要建立的。”
皺主任想的很明白,人選問題既然大家覺得吳迪不是一個好選擇,那也可以再換。
他可以再選出一個人進行利益交換,這樣一來對于吳局長也算是有了交代,三方利益交換能夠在拉一個人進來,將三個人的利益捆綁到一起。
但首先這個廠子,必須要有,不然他拿什麼來和其他人做交換。
听到吳局長說新廠子準備做外賣生意,陳長安頓時明白了鄒主任的意圖。
汽車廠一直以來都是陳長安的依靠,想要直接打擊陳長安難度太大,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可能。
而想要打擊陳長安,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打擊汽車廠。
明面上的打擊,自然是不行的,這里面牽扯的利益那可就太大了。
既然明面上的打擊不行,那就只能慢慢的瓦解汽車廠。
汽車廠的主要支柱產業其實就是汽車和電視機。
隨著電視機和vcd的捆綁打折活動,汽車廠生產的電視機,又迎來了一大波的銷售。
鄒主任的想法,就是花費巨大代價,引進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視機生產線,建立一家大型電視機廠。
他對于這家電視機廠是有期待的。
汽車廠的電視機生產線已經是好幾年前的產物了,一旦新電視機廠成立。
生產的產品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要超過汽車廠。
這樣一來汽車廠生產的電視機在國外的銷售情況自然會收到影響。
要不了多久,汽車廠電視機業務就賺不到外匯了,只能選擇內銷。
這樣一來汽車廠在損失了一大塊海外業務之後,他的重要性必然是要降低的。
之後再拿到vcd的生產技術,將汽車廠vcd的業務搶走,汽車廠就只有皮卡車了。
汽車生產有些難度,但是鄒主任相信,慢慢的汽車廠所有的海外業務都將一點點的被新廠子取代。
只要汽車廠掙不到外匯,陳長安的倚仗就沒有了,在領導心中的重要性,就沒有那麼大了。
到時候汽車廠工人們的福利待遇也會相應的減少。
他相信,好幾萬人的汽車廠職工們,到時候絕對會反對陳長安。
有句話說的好,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
一旦陳長安被汽車廠職工們反對,距離陳長安垮台就不遠了。
即便是做不到搶佔汽車廠的電視機份額,保底也能內銷,怎麼算他都不吃虧。
此時的陳長安已經反應過來鄒主任的圖謀了。于是開口說道。
“鄒主任,那您有沒有想過,這麼大的投入,多長時間可以收回成本?
要知道這可是六千萬美元的投資,這里面還有小日子一方的股份。
生產出來的每一台電視機,賺的每一分錢,都有小日子的一份。
人家賣你生產線,還要在產品上分一杯羹,我怎麼感覺這好像是個賣國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