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四天陳長安還是去了體操場館,就在李寧跳出了19.95分之後,大家都沸騰了。
這可是一個人拿四枚金牌啊,怎麼能不讓國人興奮和驕傲呢。
結果體操隊又有一名隊員跳出了和李寧同樣的分數。
一時間別說觀眾們都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況,就連很多運動員和裁判都沒見過。
陳長安反應很快,立刻就掏出自己代表團副團長的工作證件。立刻走向了幾位裁判。
“幾位尊敬的裁判,既然兩個人的分數一樣,那就應該是有兩名冠軍,而不設第二名。”
盡管陳長安提出的要求,是奧運會上的正常流程,可如果沒有人去爭取,裁判很可能會改判。
一金一銀和兩金,肯定還是有不同區別的。
雖然同是中國運動員,在獎牌榜上還是只能算作一枚,可兩個人同時獲得第一,說出去也會好听很多。
就在陳長安掏出證件,沖向裁判的時候,身後不知道有多少台攝像機都對準了陳長安。
如今陳長安的“幸運團長”不只是在國內流傳,就連國外也有不少媒體報道了。
這也讓陳長安在奧運賽場上成為了名人,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而他和朱玲已經被攝像機當成場邊的花絮播放出去。
而在國內的電視機前,盡管陳長安說的是英語,大部分國人听不懂。
可解說員卻說道。
“陳副團長是在和裁判們據理力爭,希望能夠讓我們的兩名運動員分享冠軍。
這樣一來,兩名運動員都能獲得金牌。雖說獎牌榜上只會算成一個金牌數,可金牌的價值總比銀牌高,陳副團長也算是在為咱們的運動員謀福利。”
果然在陳長安的據理力爭之下,最終裁判給出了二人共享金牌的結果。
隨著體操比賽的落幕,不僅僅是李寧火了,就連陳長安同樣也是火了。
尤其是四九城汽車廠,工人們全在討論奧運會,討論陳長安的。
“我跟你講啊,昨天要不是陳廠長,我覺得裁判很可能要改判的。
那可是金牌啊,純金的金牌啊,多發一枚金牌,可是要花不少錢的呢。”
“你就知道錢,那可是榮譽,用多少錢都換不回來的。”
你們不會以為那金牌就是純金的吧?這金牌要是純金的,誰家舉辦奧運會那不是要虧死。
我告訴你們吧,說是金牌,其實就是銀牌鍍上一層金。
看起來好看,其實那金牌上就只有幾克黃金。”
“啊,不會吧,我一直以為金牌就是黃金做的呢,弄了半天這不是糊弄人嘛。”
“不然呢?一屆奧運會,要發二百多塊金牌,不說多了,一塊金牌一兩百克總要有吧?
這要是全發純金的金牌,那不虧死了,甚至很多小國的黃金儲備都不一定有這麼多黃金。
這樣搞下去,那個國家願意搞賠本買賣啊。”
“也是,奧運會還是以榮譽為主,為國爭光,回來之後國家也不會吝嗇獎勵的。”
“咱們猜猜,體操項目結束了,陳廠長接下來會去那個場館。”
“還用問?如今還在比賽的項目越來越少了,我覺得大概率會是女排。”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1984年8月7日。
中國女排在決賽遇到了東道主美國隊。陳長安帶著朱玲來到了比賽現場。
隨著陳長安的步伐,電視台攝像團隊也來到了現場,開始了轉播。
盡管現在的這一支女排隊伍是第一次踏上奧運會的場地。
可在此之前,女排的名氣在國內已經非常的大了。
不僅拿到過世界杯冠軍,同樣也是世錦賽冠軍,就差一個奧運會冠軍,就能成就“三冠王”。
再加上陳長安同樣也來到了現場,這讓在看電視的觀眾們信心倍增。
“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各位觀眾,各位听眾,海外僑胞們。現在我們向大家轉播,洛杉磯奧運會女子排球決賽,由中國女子排球隊對陣美國女子排球隊。”
隨著熟悉的聲音響起,比賽終于開始了。
幾個小時之後,看著屏幕上碩大的三比零,陳長安也是激動的站了起來。
盡管陳長安的心中知道,這一次女排會奪冠。
可當親眼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陳長安依然是激動不已。
一旁的朱玲要比陳長安還要夸張,拽著陳長安的胳膊不斷的搖晃著。
“我們贏了,我們贏了。我們是冠軍。”
朱玲喊著,跳著,流著淚,臉上卻全是笑意。
陳長安伸出手,一邊給朱玲擦眼淚,一邊說道。
“是的,我們贏了,我們是冠軍。女排的姑娘們實在是太厲害了。”
而陳長安伸手給朱玲擦眼淚的畫面,也被攝像機清晰的記錄了下來。傳回了國內。
而在汽車廠大門口,電視機里正傳來解說員的聲音。
“中國隊15比9勝了第三局,這樣中國女子排球隊,以三比零戰勝了美國隊,獲得了奧運會女子排球的冠軍。”
盡管此時還是中午,可吳文濤依然選擇了將電視機拿了出來。
盡管大中午的,很多人根本就看不清楚電視畫面,可現場非常安靜,大家都在听著電視機里傳來的聲音。
當听到女排奪冠,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人們激動的走出家門,來到大街上不斷的歡呼著,慶祝著。
隨著女排姑娘們抱在一起,互相慶祝著,隨即想到陳長安“國旗團長”的稱號。
立刻跑到陳長安旁邊,要著國旗。
而陳長安則是再有準備,直接拿出十二面國旗,遞給女排的姑娘們。
十二名隊員身披國旗,不斷的對現場的觀眾們致謝。
沒過多久,現場的頒獎儀式就開始了。
“體育館里,奏響了雄壯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陳長安則是和女排姑娘們一起,唱起了國歌。
看著升起的國旗,看著身邊的愛人,還有努力拼搏拿到奧運冠軍的女孩姑娘們。
陳長安覺得,自己能夠見證這樣的歷史時刻,這一趟奧運會之行,沒有白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