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掛掉了電話,陳長安都是沉默的。
後世,陳長安也只是听說過,有一段時間,國家和北邊關系不好。
好像是差一點點開戰,也有傳聞說,在某些地點,甚至已經比劃了一番。
但是接觸到這些東西的時候,陳長安才發現。
現在局勢,怕是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嚴重的多。
甚至已經顧不上農民們身體的損傷了,由此可見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程度了。
同時三線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在汽車廠,關于工人們是否去支援三線建設。
陳長安的態度是不支持,不反對。真的要有願意為三線建設出力的。
陳長安肯定是不會阻攔的,這麼大的廠子,缺少幾名工人,也不算什麼。
只是摩托車生產線,已經二十四小時不停了。
想要在提高產量,恐怕只能是再開生產線了。
這投入可就大了,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工人。
真要是都投入到摩托車的生產上,之後的吉普車和皮卡,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國家的現狀如此,陳長安也是無能無力。
畢竟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缺少工業的基礎,甚至工人的數量,都因為糧食的缺乏,沒辦法大規模的招工。
這種事情,想要靠著陳長安一個人或者是靠著一個汽車廠就想改變。怎麼可能呢。
看來首要問題還是需要解決糧食問題。
能幫助糧食提高產量的東西。無外乎種子和化肥以及水源。
種子陳長安沒辦法,但是在化肥上,確是可以去港島那邊問問,能不能采購到一些國外的設備。
至于水源,剛好馬上就要開始治理海河,找到合適的位置,多修建水庫。
陳長安的意見,反饋到了聶大爺這里。聶大爺倒是沒覺得陳長安不務正業。
相反,只有工人的數量變多了,才能讓國家色工業發展的更快。
消息來到了大領導的耳中,大領導沉默了很久。
隨著港島霍家代理的產品變多,那邊的渠道也變得多了起來。
有些時候,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想要港島代理的產品。
可惜手里沒錢或者說,不要他們手中自己的貨幣。
有些國家的貨幣,的確是沒法要,一張紙幣還沒有一張衛生紙值錢。
拿了這些錢也不知道能從那些國家買些什麼東西。
于是汽車廠的產品,大多數都變成了以物易物的交易。
多數都是交換成了糧食或者礦產。隨後再交易到其他國家,換來錢或者其他貨物。
倒手幾次之後,發現這樣交易,比起直接賣產品,反而更加賺錢。
慢慢的出貨進貨的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大領導在仔細的詢問了汽車廠的庫存產量,以及價格之後。
又詢問了關于化肥產量,原材料,設備的進口價格。
考慮了一個晚上,大領導大手一揮,將汽車廠所有庫存,以及之後幾個月的產量,全部打包去港島賣掉。
國防重要,農民的身體重要,糧食的產量,同樣重要。
沒有舍,哪有得?辛苦百姓一年,之後得到的會更多。
並且大領導重新翻閱了海河治理工程的草圖。
並且提出需要修建更多水庫,發揮蓄水存水的作用。
當陳長安得到消息,將庫存一並打包發走的時候。
就知道,自己的建議起作用了。只是代價確實要苦一苦那些治理海河的農民們。
陳長安只能督促楊雲飛,逐步的提高摩托車廠的產量。
盡量把工人們的任務安排的緊湊一些。這也是陳長安能夠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侯明君非常的精明,為了不在明天,也就是招工第一天。
引起四九城居民圍堵汽車廠的情況。他在天黑下班之後,在廠門口貼上了招工告示。
第一批,蔡映紅只打算先招收一千人。且要求很高。
第一點,必須是四九城戶口,且年齡小于三十歲。
第二點,必須是在四九城內有房子,或者家中有房子,不需要住單身宿舍的。
第三點,高小以上文化程度。
听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真正能滿足這三個條件,且沒有工作的人。並不是很多。
要求高的原因,是侯明君打算把這些人當成領導,或者說是班長培養。
廠里的工人們,哪有那麼多時間帶徒弟。
而且按照數量來計算,一個工人要帶三個或者更多的徒弟。這要教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工人制作一個零件,讓三個徒弟在一旁看著。
然後有人喊沒學會,咋辦?再來一遍?或者徒弟說會了。讓不讓人家上手?
要是按照原來老舊的帶徒弟方式,第一年不能摸機器。
那好了,吉普車和皮卡車什麼時候才能造出來?
所以侯明君想的很明白,先選出一部分有學歷,聰明的人。
先培訓他們,然後他們在帶著後續的工人們學習。
這些人以後一定會成為汽車車間的中流砥柱,也是他侯明君的嫡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長安看著侯明君的表現,有些想笑。
不知道現在整個四九城有多少待業青年嗎?
你以為你晚上下班貼上招工告示,明天一早來的人就會少了?
要知道汽車廠現在可是三班倒,你看看你貼的告示,這會就已經有工人在看了。
一傳十十傳百,可能還沒等到侯明君到家,這四九城就會有不少家庭知道了汽車廠招工的事情了。
哪怕是知道的晚了,等到中班工人們下班,半夜十二點也會跑到親戚朋友家,把這個事情傳出去。
明天一早,看看侯明君怎麼應對吧。
不知道明天一早,侯明君看到汽車廠門口烏泱泱的一大片前來應聘的人,怎麼應對吧。
看著站在大門口,同樣望著招工告示的李成林。
陳長安同樣也沒有提醒。畢竟李成林還是很靠譜的。
這個時候的李成林,怕是已經在考慮明天一早,怎麼維持秩序了。
陳長安想的沒錯,李成林也是參加會議的,知道汽車廠要招工三萬人的。
他的保衛處一樣需要加人。這一點陳長安讓李成林自行解決。
他已經聯系了不少老戰友和老領導。保衛處的擴建,早早的就已經完成了。
在看過了侯明君的招工告示之後。李成林喊來手下的科長。
“看到告示了吧?咱們這四九城滿足這些條件的人可是不少。
也許不滿足條件的人也會跑來踫踫運氣。
明天一早所有保衛科的人,都要到廠門口集合。以防出現意外。”
喜歡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掙外匯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掙外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