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上海某影視公司的會議室里,80後導演陳思成盯著平板電腦上不斷刷新的新聞頭條,屏幕上“陳、張、馮三位導演財富突破223.8億”的標題刺得他眼楮生疼。投影儀上,自家劇組拍攝的傳統古裝劇粗剪片段正在播放,對比隔壁影棚用星寧虛擬制片系統拍出的科幻大片,無論是畫面質感還是拍攝效率,都相形見絀。
“陳導他們用星寧的量子渲染引擎,一部電影的特效制作時間從半年壓縮到兩周;我們還在為綠幕摳圖的鋸齒問題發愁。”副導演苦笑著翻出成本報表,“實景搭建花了3000萬,演員檔期沖突又浪費了200萬,這樣下去,公司撐不過明年。”
陳思成猛地站起身,全息投影里,星寧影視的宣傳視頻正在循環播放︰機械臂群自動搭建虛擬故宮,ai根據劇本實時生成天氣特效,演員戴著vr眼鏡在360度全景虛擬空間里完成飆車戲。最令他震撼的是,通過星寧的“數字孿生演員”技術,新人演員的片酬能因虛擬形象加持暴漲3到4倍——這與傳統劇組“流量明星天價片酬、新人無人問津”的畸形生態形成鮮明對比。
當晚,陳思成驅車前往星寧上海分部。玻璃幕牆內,年輕的工程師們正用小米14手機拍攝短視頻,手機內置的星寧影視app能一鍵生成電影級特效。“陳導?您怎麼來了?”星寧華東區負責人驚訝地接待了這位不速之客。陳思成直截了當地說︰“我要合作。你們的虛擬制片系統,能不能用在我的懸疑片里?”
合作談判異常順利。星寧不僅提供量子攝影棚、ai劇本優化服務,還承諾派技術團隊駐組指導。但當陳思成把合作方案擺在公司董事會面前時,卻遭到了強烈反對。“傳統拍攝模式用了幾十年,哪能說改就改?”老股東拍著桌子,“而且那些新技術的租賃費用,夠我們拍兩部戲了!”
陳思成沒有爭辯,而是帶著團隊秘密啟動了“未來計劃”。他用自己的積蓄購入星寧的便攜式虛擬拍攝設備,帶著幾名信任的年輕演員和攝影師,在廢棄倉庫里進行實驗拍攝。當ai根據劇本自動生成暴雨場景,當vr眼鏡讓演員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上海弄堂,團隊成員激動得徹夜未眠。“這才是電影該有的樣子!”攝影指導舉著拍攝素材喊道。
與此同時,影視圈的風向正在加速轉變。陳導團隊發布了《敦煌元界》的幕後紀錄片,展示了機械臂如何在48小時內搭建出九層妖塔;張導在直播中演示用ai調整演員微表情,引發百萬網友圍觀。行業論壇上,“傳統劇組vs科技劇組”的爭論進入白熱化階段,有人統計︰使用星寧技術的劇組,平均拍攝周期縮短65,利潤率提升400。
陳思成的堅持終于迎來轉機。當他把實驗片段發給投資人時,對方立刻追加了三倍預算。“就按這個方向拍!”投資人興奮地說,“我們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傳統影視公司!”開機儀式上,陳思成看著量子攝影棚內忙碌的機械臂和調試vr設備的技術人員,心中五味雜陳——這場與傳統思維的對抗,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導演夢,更是為了給年輕創作者們開闢一條新路。
消息傳開後,影視行業震動。某老牌經紀公司緊急宣布與星寧合作,推出“數字演員孵化計劃”;年輕導演們紛紛在社交平台艾特陳思成求經驗。而在星寧總部,沈知意看著行業數據的劇烈變化,對助理說︰“通知研發部,開發面向中小劇組的輕量化虛擬制片套裝。記住,科技不該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應成為推動整個行業進步的引擎。”
2023年6月25日,陳思成的新片正式開拍。劇組群演里,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戴著星寧vr設備,在虛擬場景中完成了驚心動魄的追車戲。收工時,他看著自己暴漲的片酬短信,眼眶泛紅︰“原來不用靠關系、不用熬資歷,真的能靠技術和才華在這個行業立足。”而此刻,影視圈的變革浪潮,正裹挾著科技的力量,奔涌向前。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