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杭城的春風裹挾著濕潤的水汽掠過城市天際線。沈知意坐在黑色奧迪a7的駕駛座上,修長的手指輕輕叩擊著方向盤。車窗外,道路兩旁的櫻花樹簌簌飄落粉白花瓣,而她的思緒早已飄向二十公里外的杭城郊區——那里,矗立著三座如鋼鐵巨獸般的海水淡化智能廠,承載著她對未來能源與資源利用的宏偉構想。
半年前的決策歷歷在目。彼時,全球水資源危機日益嚴峻,沿海地區雖坐擁豐富海水資源,卻受制于高昂的淡化成本與技術瓶頸。沈知意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果斷拍板在距離海邊五公里的郊區,斥資百億建設海水淡化智能廠。不同于傳統工廠,這里采用了最前沿的膜分離技術與太陽能潮汐能復合發電系統,三座巨型蓄水池如同沉默的守護者,將海水的咸澀轉化為可利用的寶藏。
“沈總,前面就是廠區。”保安室的對講機傳來聲音,厚重的電動鐵門緩緩開啟。奧迪車駛入廠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聳入雲的淡化塔,銀白色的金屬外殼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光,管道如血管般交錯縱橫,將海水從五公里外的海岸引入。遠處,三個巨型蓄水池猶如深藍色的湖泊,與天際線相接,其中兩個用于儲存淡化前的海水,另一個則盛滿了清澈甘甜的淡水,水面上漂浮著光伏發電板,隨著波紋微微晃動。
沈知意停好車,身著藏青色工裝的廠長王建國快步迎上來︰“沈總,您來得正好!第三生產線剛完成升級,現在每小時能產出10萬噸淡水,水質檢測結果比上周又提升了15!”說著,他遞上一份檢測報告,沈知意目光掃過數據欄——p,多項指標甚至優于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走,去包裝車間看看。”沈知意抬腳向廠房走去。推開車間大門,自動化流水線正在高速運轉,機械臂精準抓取透明水瓶,注入淡水後迅速封蓋、貼標。流水線盡頭,印有“星寧蔚藍”ogo的包裝箱整齊堆疊,即將發往全國各地。“這批水是給合作的八家飲用水公司的,”王建國介紹道,“其中娃哈哈的訂單佔了一半。”
提到娃哈哈,沈知意唇角微揚。作為國內飲用水行業的巨頭,娃哈哈董事長與沈家淵源頗深。二十年前,沈知意的父母還在創業初期,就曾在娃哈哈遭遇資金鏈危機時伸出援手,不僅注入一筆關鍵投資,還幫忙牽線搭橋聯系上下游供應商。這份情誼,在商界極為難得。如今,兩家企業的合作早已超越單純的商業往來,更像是老友間的互助共贏。
“通知財務,給三家工廠各打20億,作為半年的運營費用。”沈知意站在監控大屏前,看著實時跳動的能耗與產出數據,“另外,跟研發部門說,加快海水淡化與食品工業結合的技術攻關。我要讓這片海水,既能解渴,也能‘下飯’。”她心中早有規劃︰將淡化後的海水用于食品加工,從醬油釀造到海鮮罐頭,開闢全新的產業賽道。
離開包裝車間,沈知意驅車前往下游產業鏈園區。這里與海水淡化廠僅一牆之隔,數十家企業錯落分布,從塑料瓶生產到物流運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閉環。“沈總!”星達組裝廠的負責人李建軍遠遠揮手,“我們新研發的海水淡化專用包裝膜,成本降低了20,強度卻提升了30!”
沈知意走進生產車間,目睹一卷卷半透明的包裝膜從機器中吐出。李建軍拿起樣品解釋︰“這種膜不僅能防潮保鮮,還添加了納米級抗菌材料,特別適合包裝高端水產品。”沈知意點頭︰“很好,馬上安排試產。我們要和園區內的食品企業共享技術,形成互助聯盟。”
在園區會議室,沈知意召集了二十多家企業負責人。大屏幕上,她展示著未來規劃︰“海水淡化廠的電力除了自用,還能並入電網;淡化後的濃鹽水可以提取鎂、溴等資源;我們甚至可以聯合開發海上牧場,用淡化水養殖高端海產品……”她的聲音堅定而富有感染力,“這不是單打獨斗的時代,只有抱團取暖,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
會議結束時,夕陽已將海面染成金色。沈知意獨自走向海邊,浪花輕拍著礁石,遠處的海水淡化廠燈火漸次亮起,宛如海上的燈塔。她想起父母常說的一句話︰“經商如行船,既要追逐風浪,也要心懷善意。”年輕時的父母,即便在商場摸爬滾打,也從未忘記幫助他人。這份善良,早已融入沈家的血脈,成為星寧集團的靈魂。
手機突然震動,是娃哈哈董事長發來的消息︰“小意,新一批水已經到倉庫,口感比上次更好!周末來家里吃飯,你阿姨包了薺菜餛飩。”沈知意嘴角上揚,回復道︰“一定到!代我向叔叔阿姨問好。”
夜色漸濃,沈知意轉身望向燈火通明的廠區。60億的捐贈,不僅是對項目的支持,更是對父母善意的延續。在這片蔚藍的事業版圖中,她不僅要創造財富,更要讓每一滴水、每一度電,都承載著回饋社會的溫度。而這,或許就是一個豪門企業最動人的傳奇。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