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6日正午,清華園的梧桐葉在烈日下耷拉著,食堂里卻涌動著熱烈的氣息。沈知意端著餐盤剛踏入大廳,就听見此起彼伏的招呼聲——“沈學姐!這邊!”“知意姐快來嘗嘗新出的糖醋魚!”
她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眼看見靠窗的長桌。陳昊正埋頭研究新打印的電路板圖紙,甦楮則在給幾個新生講解星寧工作室的招募要求,而沈寧身邊圍坐著數位計算機系的學妹,筆記本電腦在桌面上排成整齊的隊列。17歲的沈寧穿著藏青色襯衫,袖口隨意卷起,指尖在鍵盤上跳躍著演示自己開發的課程管理小程序,陽光透過玻璃窗在她側臉鍍上一層金邊。
“姐!”沈寧抬頭看見沈知意,眼楮亮了起來,“快過來!我正和學妹們討論用人工智能優化食堂打飯排隊的方案。”她推過一盤冒著熱氣的宮保雞丁,又轉向身邊扎著馬尾的女生,“小雯,把咱們的算法模型再展示一遍。”
屏幕上,動態數據模擬著食堂各窗口的人流變化,紅色曲線隨著時間波動。扎馬尾的女生緊張地咽了咽口水︰“我們采集了近一周的打飯時間,結合星寧開源的數據分析框架,發現1210到1220是高峰……”她的聲音越說越小,直到沈寧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別緊張,思路很清晰!如果加入天氣預測變量,準確率還能提升15。”
沈知意咬了口酥脆的炸雞腿,目光掃過桌上的新生。有人捧著《互聯網經濟導論》認真做筆記,有人偷偷用bp機給朋友發消息,還有個戴眼鏡的男生正用素描本勾勒網站界面原型。“這屆新生了不得。”甦楮壓低聲音,“昨天有個女生帶著自己設計的加密通訊軟件來面試,說靈感來自星寧幫商務部做的項目。”
正說著,食堂門口突然騷動起來。幾個抱著海報的學生邊跑邊喊︰“劉強東來演講了!就在三教大禮堂!”餐盤踫撞聲此起彼伏,不少人匆匆扒拉完飯就起身。沈知意望著人群笑了笑︰“強子的號召力還是這麼強。”
“姐,我們不去嗎?”沈寧合上電腦,眼中閃過期待。
“他現在可是大忙人,”沈知意搖頭,“不過……”她突然想起包里的邀請函,“下周京東華北物流基地落成,他邀請我們去宿遷。”
周圍的討論聲瞬間停了。陳昊推了推眼鏡︰“听說新基地用了自動化分揀系統,還有咱們星寧提供的智能調度算法?”沈寧若有所思地轉著筷子︰“或許可以結合京東的物流數據,開發面向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她的話被突然響起的諾基亞鈴聲打斷,是杭城星寧總部的緊急會議通知。
沈知意看著妹妹熟練地用英文對接跨國合作案,突然想起六年前那個在災區教孩子們畫畫的小女孩。此刻的沈寧,既能用代碼解決復雜的技術難題,又能從金融視角規劃商業版圖,舉手投足間既有沈知意的果敢,又帶著獨屬于自己的銳利。
“學姐,我能問個問題嗎?”剛才演示算法的小雯怯生生地開口,“您和沈寧學姐都是天才嗎?怎麼能做到這麼多事?”
沈知意和沈寧對視一眼,同時笑出聲。“哪有什麼天才,”沈知意放下筷子,“不過是把別人用來發呆的時間,用來解決問題罷了。就像食堂排隊這件事,有人抱怨,有人無視,而你們選擇用技術改變它——這就是創新的起點。”
沈寧補充道︰“而且,單打獨斗永遠走不遠。”她指了指桌上的眾人,“小雯的數據分析,曉陽的界面設計,還有甦晴姐的商業洞察力,每個人都是拼圖的關鍵一塊。”她的目光落在陳昊的電路板上,“就像陳哥研發的硬件,和我的軟件模型結合,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窗外的蟬鳴不知何時變得激昂,陽光斜斜地灑在餐桌上。新生們開始熱烈討論起劉強東的創業故事,有人說起京東從賣特產到布局全國的逆襲,有人憧憬著未來在互聯網浪潮中創造自己的傳奇。沈知意看著這充滿活力的場景,突然想起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話︰“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
“姐,你在想什麼?”沈寧戳了戳她的胳膊。
“在想,或許該給新生們開個特別課程,”沈知意嘴角上揚,“就叫‘從食堂排隊到商業帝國——創新思維實戰’。”她的提議立刻引來歡呼,陳昊已經開始盤算課程大綱,甦楮掏出小本本記錄合作企業名單,而沈寧已經在聯系星寧的技術骨干來當講師。
當夕陽的余暉染紅清華園的天際線,食堂里依然熱鬧非凡。沈知意帶著沈寧走出大門,望著遠處三教大禮堂外排起的長隊——那是等待聆听劉強東演講的人群。風掠過她們的發梢,帶著盛夏特有的熱烈與希望。在這個普通的校園食堂里,改變未來的種子正在悄然生長,而屬于中國互聯網商業的故事,正等待著新一代的書寫者。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