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30日,北京的柏油馬路在烈日下蒸騰著熱浪。沈知意駕駛著銀色寶馬拐進人大校園,車載電台里正播放著《東方之珠》,悠揚的旋律與輪胎碾過路面的聲響交織。她原是受邀參加高校創業交流會,卻在停車場偶然瞥見一個背著褪色書包的男生——那人正踮著腳,仰頭望著牆上“創業孵化園招募令”的海報,喉結在曬得黝黑的脖頸間上下滾動。
“知意,那不是劉強東嗎?”副駕的甦楮突然出聲。作為高校創業圈的活躍分子,她對各校優秀學子的資料如數家珍,“甦北宿遷考來的,勤工儉學把生活費都賺出來了,還拿了特等獎學金。”沈知意順著她的目光望去,看見男生攥緊的拳頭微微發白,海報上“最高提供5萬元創業基金”的字樣在陽光下格外刺眼。
交流會結束時已近黃昏。沈知意抱著資料走向停車場,遠遠看見那個男生還在原地徘徊,手指無意識地摳著海報邊緣。“同學,要聊聊嗎?”她主動開口,將名片遞過去,“我是星寧文化的沈知意,或許能幫你解決創業的困惑。”
劉強東猛地抬頭,眼中閃過戒備與驚喜。他接過名片反復摩挲,粗糙的指腹劃過燙金字體︰“我……我想做線上零售,但孵化園要求必須有成熟方案,我連電腦都沒摸過幾次……”他聲音越來越低,攥著書包帶的手青筋暴起。沈知意注意到他腳上的解放鞋補了三道補丁,襯衫領口卻洗得發白,透著股倔強的整潔。
“來星寧工作室看看吧。”沈知意指了指停在路邊的寶馬,“我們有現成的技術團隊和商業案例,或許能給你啟發。”劉強東猶豫片刻,最終坐上了後座。車內皮革的氣息與他身上淡淡的洗衣粉味混在一起,他局促地挺直脊背,目光卻忍不住打量車載電話和中控台上的筆記本電腦。
半小時後,眾人走進星寧北京分店。玻璃幕牆倒映著晚霞,會議室里,陳昊正在調試新開發的電商模擬系統。劉強東的眼楮瞬間亮了,他湊到屏幕前,看著虛擬貨架上的商品隨鼠標點擊流暢切換︰“這個……這個和我設想的線上商城好像!”他從書包里掏出皺巴巴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手繪的網頁草圖,“我想把老家的特產賣到全國,可沒有啟動資金……”
沈知意翻開他的筆記本,在“用戶信任體系”的章節停住——劉強東竟用“鄉土社會的熟人邏輯”類比電商評價機制,這種將社會學理論與商業實踐結合的思路,讓她想起三年前的自己。“你缺的不是資金,”她推過一台筆記本電腦,“是技術實現和商業包裝。星寧可以提供設備、代碼支持,甚至幫你設計品牌,但我們需要你30的股權。”
劉強東的手指重重按在桌面上︰“我答應!但我有個條件——等項目盈利,我要在家鄉建希望小學。”他的聲音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然,沈知意突然想起趙小滿第一次拿到分紅時,也是這樣紅著眼眶說要修路。她伸出手︰“成交。不過,你想過給項目取什麼名字嗎?”
“就叫‘京東’。”劉強東脫口而出,“‘京’是北京,‘東’是我的名字。這里是夢想開始的地方。”他的目光掃過程序員們忙碌的身影,掃過牆上掛著的“知行合一”匾額,最終落在沈知意身上,“謝謝你,沈姐。我從沒想過,窮山溝里的想法,真的能在大城市落地。”
接下來的兩個月,星寧工作室專門成立“京東項目組”。陳昊帶著團隊手把手教劉強東編寫基礎代碼,林悅設計出帶著甦北水鄉元素的ogo,甦楮則聯系各地經銷商拓展貨源。沈知意記得最清楚的是某天深夜,她加班到凌晨,看見劉強東蜷縮在沙發上打盹,懷里還抱著《電子商務概論》,書頁間夾著從老家寄來的咸鴨蛋包裝紙。
1994年9月1日,京東的第一個網頁正式上線。首頁上,宿遷的咸鴨蛋、板栗等特產圖片旁,用加粗字體寫著“正品保證,七天無理由退換”——這在當時的電商領域堪稱創舉。當天傍晚,劉強東接到老家村長的電話,聲音激動得發顫︰“強子!村口的大喇叭廣播了,說咱村的鴨蛋要賣到北京城了!”
看著網頁後台不斷刷新的訂單,劉強東突然轉身對沈知意說︰“等我賺了錢,一定要建自己的物流。現在的快遞太慢,鄉親們等不起。”他眼中燃燒的火焰,讓沈知意仿佛看見未來縱橫全國的京東物流車隊。她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記得,星寧永遠是你背後的助力。”
暮色中,劉強東騎著二八自行車消失在胡同深處,車筐里裝著連夜打包的首批訂單。沈知意站在工作室落地窗前,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想起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一句話︰“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此刻,這個來自甦北的年輕人,正用代碼與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商業傳奇。而星寧工作室與京東的相遇,也將成為中國互聯網商業史上,最富溫度的注腳之一。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