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明末救義士

第77章 巨獸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除蟲醫生 本章︰第77章 巨獸

    福老爹,哈哈笑道︰就是就是,都在傳呢,您這一來,就天降祥瑞啊!鹽場那里一早有人來報,說是海灘上來了巨獸,好幾個呢,像山一樣,人們都趕過去看呢!我想著快點來匯報給您,讓您這正主也高興高興,走,一起去瞧瞧?

    四少听了,馬上想到那可能是鯤鯨擱淺,自古這里就多有因泥沙沉積過快,海岸線改變,而這里又是江河入海口,浮游生物豐富,造成鯨魚迷路沖灘擱淺。

    四少興奮的道︰走,去看看!

    馬上听得廚房里丈母娘大聲叫道︰姑爺啊!先別走,還沒吃東西呢!吃了早飯再走!說著端了個托盤,上面有粥有餅子還有油條醬菜,從廚房出來,四少趕忙迎過去,道︰媽您別端來端去的,就在廚房里吃吧!

    只听丈母娘大聲道︰那怎麼行!你個舉人老爺進什麼廚房!傳出去還不把人笑話死!說著話,側身擋住了四少自己來端的好意,就把早食端進了正屋。四少只能跟著進了正屋,一頓輸出,風卷殘雲,吃完把油嘴一抹,道︰

    媽媽好手藝,這大餅上的芝麻蔥花真香。

    丈母娘臉上笑開了花,這姑爺真是越看越喜歡!

    四少跟著兩個老頭出的門來,見門口栓了兩匹馬和一頭毛驢,陳老爹解了一匹馬,把韁繩遞給四少,笑呵呵道︰你和福老頭騎馬先去,我騎毛驢隨後過來。

    四少點點頭,接過馬韁,翻身上了馬,跟著福老爹策馬飛奔,四少大聲問道︰這里馬很缺嗎?我老丈人還要騎頭驢,不會是他不會騎馬吧?

    福老爹大聲回道︰馬可不好養,我們南人會養的更少,毛驢每家自己養就簡單很多,只要不打仗,毛驢更有用。

    這一路上這麼多人,都趕過去看熱鬧的嗎?四少又問︰

    都是去幫忙的,周師爺說那可是三座肉山啊,夠我們吃好久啊!福老爹回道︰

    兩個人放馬往北小跑了半個時辰,到了鹽場,遠遠看見前面的沙灘上已經有了幾百人圍著三頭巨大的鯨魚,有一隊團丁工程隊已經在沙灘上用木樁鐵絲圍起了個封鎖圈,在缺口處堆了幾個沙袋分割成進口和出口,有團丁維持著秩序,指揮著百姓輪流進去搬運鯨肉,見四少和福老爹騎馬過來,團丁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放他們倆進了封鎖圈。

    四少來到這三座小山一樣的巨獸面前,目測了一下,三條鯨魚都有二十多米長,五米左右高,每條上面都有三組團丁,在用斧子大鋸努力從鯨魚身上切割下大塊的鯨肉塊,扔到地面上。

    四少下了馬,繞著三條鯨魚走了一圈,又拿了塊割下來的鯨魚肉仔細看了看,急忙叫停了地面上正在把大塊鯨肉分割成小塊的團丁,叫道︰誰是這里的指揮官?過來一下。

    開玩笑,這麼多鯨油都白白浪費了,那可都是銀子啊!自從四少的新產品通過徐記商號的各個網點發售以來,四少很快就確立了四大支柱產品,分別是玻璃,鏡子,布匹,香皂。前三個產量一直在迅速爬坡,構成了主要的營業收入來源。而第四項香皂卻遇到了巨大的產能瓶頸問題,原因就是主要原料油脂的緊缺。這個時代無論是動物油脂還是植物油脂都是人們嘴里最需要的美味,豬油是吃都不夠而且很貴,哪像後世油脂大量可以用作工業生產!結果就是香皂這種消耗品產量極其有限,原本定價一兩銀子一塊的香皂,現在被黑心的徐記商號漲到了三兩銀子一塊,仍然供不應求,只能成為了名媛富婆們的奢侈品。而根據朱徐兩家的協議,朱家只能從中分得定價的八成,就是八錢銀子。現在瀏河灘基地的香皂廠只能維持最低的產量,勉強保本!而天南地北的訂單卻是每天都在催貨,讓四少很頭疼。這次這三頭巨鯨身上起碼有近百噸的油脂,四少在心里飛快地計算了一下,那就是至少一百萬兩銀子啊!

    當這個工程連連長跑到四少面前敬禮後,四少就把手里的那塊鯨魚肉給他做了個詳細的解釋,要求他讓人分割時把白色脂肪和肝髒切割下來統一由民團收集運去碼頭,裝船後送往瀏河灘的香皂廠。而只給百姓分紅色的魚肉和其它內髒。

    沙灘上又重新忙碌了起來,陸陸續續趕來的百姓們都分到了一塊約二十斤的魚肉,滿意的搬回去了,沙灘上開始飄散著越來越濃的血腥味。等到下午再次漲潮,海水對沙灘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清潔,周而復始,足足五天,才把三頭鯨魚都分割了干淨。鯨魚的皮可是不可多得的制作傳動皮帶的上好材料,臨時召集起來的皮匠們也開始忙碌了起來。

    整個海門基地都在傳少主的神奇,少主一來,上天就送來了三個超級禮包,在教眾社友們的心中,四少頭上的光環也越來越亮了。

    四少這次來海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重新確定建堡的位置,之前的選址現在看來離縣城還是太近了,二十里的路程根本不能起到隔絕的作用,快馬也就一炷香就到了,這會讓這里以後的發展受到官府太多的牽制,而朱家現在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影響到揚州府的官場,真鬧出點動靜就不好了,畢竟按照原來的歷史,算上南明弘光,揚州這里還有兩年多的明朝官府控制期。四少並不準備在這段時間里惹太多的麻煩,那麼拉開物理距離就成了比較好的選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明島的水泥廠早就開始生產,除了少量的房屋建造需求和路面鋪設,四少把島上的主要水泥產量用來在和崇明基地隔水相望的最西端的大沙洲上圩堤築壩,以減少長江北線航道的水流量,大塊的 四腳體澆築成型後由四個壯漢抬著被一個個扔進了江水,四少算了算,按照這樣的進度,扔個半年,可以向江里推進三里地,能夠讓北航道減少一半的流量和流速,那北岸的沙洲馬上就可以連起來形成新的陸地。所以最終的建堡位置確定在現在的堡寨東邊三十里的陸地盡頭,也是江海交匯之處,四少給他命名為啟東堡。而現在的木頭堡寨不再擴充,作為一個流民收容識別的中轉站仍然將長期存在,最終會成為一個碼頭城鎮。

    海門堡現在是四少勢力里人口最多的一個,已經達到了十二萬人口,按照徐大牛的測算,現在每天從南直隸江北各個口岸引流兩、三千左右的人過來,經過登記篩選培訓後,會每天以五百人的速度把有工匠技能的人和他們的家屬送去崇明或瀏河兩個產業基地。留下的人則開始全部投入到啟東堡的建設工程中去。

    徐大牛現在已經是警衛營營長兼政治部主任,他的常駐地就是在這海門堡,他下屬的前沿機構已經前伸到海州,邳州,徐州,亳州,潁川,六安和安慶一線,和福老爹手下的共濟社聯合組成了一條條移民交通線,一個個交通站。按照四少的計劃和要求,匠人優先的策略一直被堅決的貫徹,隨著董師爺的情報網絡不斷推進,以搜羅當地年輕能工巧匠為目的的“雛鷹新巢”計劃開始全面實施。情報局負責搜尋確定二十歲左右的已近成熟的工匠學徒為目標,共濟社負責聯系策動,警衛營負責接送收容,一條龍服務做得有聲有色。

    喜歡我去明末救義士請大家收藏︰()我去明末救義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去明末救義士》,方便以後閱讀我去明末救義士第77章 巨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去明末救義士第77章 巨獸並對我去明末救義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