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仁拿起遙控器,將電視調到了少兒頻道,祝馨月最喜歡的動畫片正在播出。
    他只是平靜地回答
    “我只是相信,我們的國家,比任何人都更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泡沫,什麼,是真正的根基。”
    這一天,它不再只是一個文化現象。
    在國家意志的親自加冕下,他,已經成為了那個能夠用文化,去撬動整個實體經濟的國士。
    然而,祝仁很清楚,這僅僅是開始。
    國內戰場的勝利,固然酣暢淋灕,但真正決定這場文化戰爭勝負的,永遠是國際輿論場。
    華爾街的資本鐵蹄雖然暫時退卻,但他們手中更鋒利的武器——話語權與意識形態的刀劍,才剛剛出鞘。
    他知道,一場更猛烈的、無聲的交鋒,必將在全球範圍內,接踵而至。
    ……
    a股的硝煙尚未散盡,另一場無聲的、席卷全球的文化風暴,已然登陸。
    紐約,深夜。
    一名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的龍國留學生,正對著一碗熱氣騰騰的泡面,修改著自己那份被導師第五次打回的論文。
    孤獨與疲憊,是這座不夜城贈予他最尋常的宵夜。
    手機的微信群,卻在此時瘋狂閃爍。
    國內的同學,正像瘋了一樣,刷屏著《舌尖》的截圖和鏈接。
    他帶著一絲好奇,點開了視頻。
    當那熟悉的鄉音,伴隨著一幀幀浸透了人間煙火的畫面,從那塊小小的屏幕里流淌出來時,他手中的泡面,忽然就沒了味道。
    屏幕里,是雲南諾鄧村,一家人圍坐著,分享著那塊腌制了三年的火腿,笑聲溫暖。
    屏幕外,是他一個人,和一盞冰冷的台燈。
    那根被他視作故鄉與遠方之間最後連接的、名為“堅強”的弦,在這一刻,毫無征兆地,斷了。
    淚水,決堤。
    這一幕,在同一個夜晚,在倫敦的公寓、在悉尼的學生宿舍、在溫哥華的出租屋里,在全世界每一個有時差的角落,無聲地、同步地上演。
    鄉愁,是這個世界上最精準的病毒。
    而《舌尖》,是它最致命的解藥,也是最猛烈的催化劑。
    一夜之間,這股風暴從最年輕的留學生群體,迅速蔓延至整個海外華人圈。
    全球各地的唐人街,仿佛被集體喚醒了沉睡的味蕾與記憶。
    餐廳里,點單不再是簡單的“宮保雞丁”或“麻婆豆腐”。
    “老板,來一份【時間的味道】!”
    “我要那個【主食的故事】里的,蘭州牛肉面!”
    中餐館,第一次,不再只是果腹的地方,而變成了海外游子們尋找文化身份、慰藉思鄉之情的精神祠堂。
    就在這股史詩級的鄉愁共鳴達到頂峰之際,祝仁,再次出手。
    九州文娛通過所有海外社交平台,發布了一則公告。
    公告的內容,不是商業合作,不是版權聲明,只有兩段溫暖的文字
    “致每一位身在異鄉的同胞
    味道,是回家的路。九州文娛決定,將向全球所有華人社區組織、同鄉會、學生聯合會,
    免費《舌尖上的龍國》全季高清播映權。”
    “同時,我們將聯合當地僑領,共同發起【舌尖家宴】活動。
    無論你身在何處,我們都希望能為你,帶去一份來自故鄉的溫暖。”
    這則公告,如同一封寫給七千萬海外游子的家書,瞬間引爆了整個華人世界。
    祝仁的這一手,沒有絲毫商業的銅臭,只有純粹的、發自肺腑的善意與關懷。
    然而,這份只在華人世界里流淌的溫情,在圈外,那些藍色的眼楮注視下,卻被解讀出了完全不同的意味。
    如果說《舌尖》在華人世界的爆火,是一場溫暖的尋根之旅。
    那麼,當這股力量溢出唐人街,開始輻射西方主流社會時,性質,便悄然改變。
    起初,只是一些對東方文化感興趣的美食博主,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走進了中餐館。
    緊接著,是那些看過視頻的普通民眾,他們驚訝地發現,原來中餐不止是酸甜口味的“左宗棠雞”。
    當第一家米其林三星的法餐主廚,在他的菜單上,推出了一道致敬《舌尖》的“低溫慢煮諾鄧火腿配黑松露”時,
    西方精英階層,終于無法再忽視這股來自東方的“味道”了。
    華爾街,高勝集團總部。
    喬納森•布萊克看著輿情分析師提交的報告,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金融戰場上的慘敗,讓他顏面盡失。
    而現在,這個名叫祝仁的東方男人,正在用一種更柔軟、也更無解的方式,侵蝕著他們引以為傲的文化腹地。
    “我們不能再坐以待斃!”他對著電話那頭的媒體巨頭,發出了近乎咆哮的指令,
    “用你們最擅長的方式,把他給我釘在恥辱柱上!”
    一場醞釀已久的輿論反擊戰,正式打響。
    n,黃金時段。
    一檔名為《東方紅龍的盛宴》的專題節目,緊急上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節目中,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將《舌尖》解讀為“一場精心包裝的、帶有強烈國家主義色彩的文化宣傳”,
    並危言聳听地宣稱,其背後隱藏著“重塑全球飲食文化標準”的野心。
    緊接著,《紐約時報》的評論版,刊登了一篇由知名專欄作家撰寫的文章——《警惕那個溫和的文化獨裁者》。
    文章中,祝仁被描繪成一個善于利用民族情感、試圖用“筷子”取代“刀叉”的文化沙文主義者。
    “免費播映權”、“舌尖家宴”……祝仁之前所有充滿善意的舉動,在他們的筆下,都被扭曲成了“別有用心”的文化入侵策略。
    這套組合拳,精準、狠辣,是西方媒體最擅長的“議題設置”與“污名化”攻擊。
    一時間,國際輿論風向陡轉。
    就在此時,一則消息,再次引爆了全球媒體圈。
    路透社宣布,其王牌女王記者安吉麗娜,已飛抵江省,將對祝仁進行一次全球獨家專訪。
    所有人都嗅到了火藥味。
    他們知道,這將是一場新銳東方思想與傳統西方話語權的終極對決。
    九州文娛總部,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老板,要不要取消?”林悅的臉上,是毫不掩飾的擔憂。
    祝仁卻只是搖了搖頭。
    他看著屏幕上,安吉麗娜那張寫滿了挑戰與傲慢的臉,臉上露出了一個平靜的微笑。
    “獵人,已經設好了陷阱。”
    “我們這些當獵物的,總不好讓她空手而歸,不是嗎?”
    喜歡絕美總裁不讓踫,離婚後悔她跪求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絕美總裁不讓踫,離婚後悔她跪求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