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遂帶著眾人沿山路上山,走至快到山頂,眼前出現一座了古樸道觀。
    那道觀的山門,斑駁坑窪,似是個古觀的所在。
    抬頭再望,上面掛著一個破匾,上面斑駁存灰三個大字‘回首觀’。
    梁山伯不懂這匾的意思,心里只覺這匾像有千言萬語最後存的三個字,頗有深意。
    他正在琢磨著,長慶長海兄弟二人邁步上前叩門。
    他們拍了兩下,半晌,听觀里有應答之聲。
    二人後退一步,就見山門吱呀一聲開了,出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的一個道士。
    就見那道士長得身段修長,面目清秀微黑,雙眉斜立,眼神俊逸,一身原麻色道袍,一眼就知是個修行多年的道人。
    那道士見了門站著幾個人,遠處斜歪撂倒了數人,卻見除了這些人,後面還有人在往這里來。
    那道士一看門口烏泱泱一片的人,站在門檻內立眉的問道︰“你們這些人來我這里做什麼?”
    長海長慶趕忙拱著手道︰“這位道爺,我們要借這道觀一用,想行個方便。”
    那道士見這些人手里都拿著兵器,知道他們是打敗的兵丁,不願收他們。
    便向他們道︰“你們這些人,怕我這道觀是裝不下的,你們還是往別處去行方便吧,我這里不方便。”說罷就要關門。
    梁山伯見了連忙上前道︰“道長請留步。”
    那道士見上來一位書生,樣貌生得甚好,看著又像個讀書人,便雙手搭在門上,止步看他說什麼。
    梁山伯上前先行禮道︰“晚生梁山伯這邊有禮了。敢問天師尊姓大名。”說單手打個稽。
    那道士見他識得禮數,還受了傷,便也向他打了稽。
    回道︰“小道名為‘無下’,是這道觀的道士。你不要看我這道觀雖破,可也是有來歷的。
    不是我不容你,只怕我這里裝不下,這樣多的人。”
    梁山伯連忙擺手道︰“道長不要誤會,我們也是在這來暫歇。我的人都困頓的不行,不過是借著活火灶做些粥來吃。
    他們也實在是走不動了。”
    道士再看他身後那些人,早都支撐不住,歪在門門邊,又疲又傷,還不如霜打的茄子呢,心中正在猶豫。
    還未說話,山間天氣突然大變。一片烏雲恰飄到他們頭頂,雷聲轟隆隆一響,竟滴下雨滴來。
    那雨滴剛下就不小,越來越大。無下道長見了這般光景,不好再多說什麼了。
    後退一步拉開山門道︰“不說了,不說了,你看這就是天意了,你們進來吧。”
    梁山伯還不及謝他,趕忙帶著人先進去了。
    雖是有雨,道觀中的樣子還能看清。就見這道觀雖破,卻打掃了干淨整齊。
    正殿上供奉的是太上老君,東西兩個偏殿里都供著神像。
    那道人顧不得那麼多,先引著他們往後面的廂房去。
    跟上來的人有的已經實在走不動了,便倒在廊下躺著,能走動的,還繼續往前走。
    那道士把梁山伯引到後面的草房那里,向他們道︰“你們看吧,我們這里只有這幾間草房,你們要住就住,不要糟蹋就好。”
    梁山伯這半日也是強打精神,此刻見有歇腳的地方,心中一松,也有些支持不住。
    拱著手要和那道士道謝,眼前一黑,差點摔倒。
    長慶長海二人連忙扶著他沒讓他頹下,口中叫著︰“大人,大人~”
    那道士听他二人喊中的少年叫‘大人’,心中不知這人到底是誰。便想,他這樣小的年紀如何做的了官。
    便向他二人問道︰“他這個年紀做的是什麼官,你們為何叫他大人?”
    長慶一面叫著大人,另一面長河向那道士解釋道︰“我家大人就是這樂同縣的縣令,大人為趕走駐扎樂同縣的馬家軍,卻敵不過他們。
    才淪落此處。”
    那道士听了,先是愣了一下,隨後先長嘆一聲,讓他二人先把梁山伯扶進了草屋內的竹榻上躺著。
    他用手在梁山伯手腕上搭著,號了一號,說道︰“他沒有大事,只是身子本有弱證,加上有傷,疲憊加驚恐,肝火過旺。
    肚里沒食又添心火,喝再多水怕也是不解渴的。
    你們先去給他熬些粥,我再給他兩丸藥,他吃罷歇一時也就好了。 ”
    長慶和長海見這道士說的都對得上,方知這道士是個道醫,連忙起身對著無下謝了又謝。
    道士方才所說的這些話,榻上梁山伯也都听見了。此刻雖是睜開眼楮,卻抬不起手,只向那道醫點頭道謝。
    道士無下只向他擺手,便出門來。
    卻不想剛才這天還下著大雨,他出了草屋門,外面卻是雨過天晴,彩虹懸空。
    遇見這樣的其事,無下望著太陽點了點頭,心中暗想︰“這樣大雨還不過一頓飯的東西,可不是就是天意。
    這雨分明就是為了讓他們進我這道觀。只是不知讓他們進我這道觀又應在什麼地方。”
    他是個修道之人,知天意不可違,便留梁山伯一眾人在這‘回首觀’養傷整頓。
    給那些傷兵采藥醫治,自己留心著到底有何奇事。
    他一個人,實在是忙不過來,頓時想到旁邊那黃猴山章道全師兄,便找人送了口信叫他也過來幫自己。
    張道全沒來之前,只想著幫無下救人。
    到了此處見了梁山伯,自然是比往日更熟識一些,看病熬藥,更盡心盡力。
    梁山伯所帶的這些人本就是樂同縣人,到此處敗北不散的,都是心內有志保衛樂同的人,亦或是認定梁山伯的人。
    在道觀盤桓整頓三日就有人說下山和馬家再戰,自然有人說再找援兵,齊心合力和馬家再戰。
    梁山伯養了兩三日,也自覺清爽好多。
    西河和正冬二人這日端著米粥過來。向他說外面的一些談論。
    西河道︰“大人咱們帶來的人,都在問咱們什麼時候下山去。我們可還能再找些援兵過來麼?”
    正冬道︰“小的不才,想黃猴山的祝首領我們還算相熟,他們就在旁邊那座山,不如我們找她借些兵去。”
    喜歡魂穿祝英台之戲馬虐梁請大家收藏︰()魂穿祝英台之戲馬虐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