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格格所說的那些關于系統和轉生的事情,皇帝表現得相當不以為然。
畢竟這些听不懂的東西,說到底還都是一些虛無縹緲、未經證實的說法,與他所熟悉的現實世界相去甚遠。
相比之下,他更關心的是眼前實實在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目前真實面對的難題。
此時此刻,皇帝心中最為緊迫的事情便是如何應對養女大格格的奇思妙想和胡言亂語的毛病。
在他看來,大格格的這些念頭太過離經叛道,這讓他感到十分困擾,不禁開始思考應該采取到底要怎樣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大格格明白這些荒誕不經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從而避免她日後再胡言亂語。
慈寧宮里的太後如今雖然已經聾了、啞了,而且因為如此心氣兒也大不如前了,但她畢竟曾經是說一不二的皇帝之母,暗地里也是朝堂上的話事人,盡管到了這個地步,也是余威尚存的。
皇帝對太後的手段心知肚明,他從來不懷疑太後的厲害,所以事到如今他表面得意,卻還是對太後一直都心存忌憚。
大格格年紀尚小,不懂得那些彎彎繞繞,養在皇後宮里寵溺太過天真無邪還不懂得人情世故,更不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她哪里能想到,正是她自己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到時候一旦傳了出去,傳到了慈寧宮進了太後的耳朵里被太後她知道了,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要知道,太後雖然現在身體狀況不佳,但她的威嚴和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覷。
一旦她得知大格格如此野心勃勃,還如此口無遮攔,肯定會大發雷霆,到時候大格格恐怕就有苦頭吃了。
無論如何,大格格離經叛道,總歸是沒有好果子吃。
皇帝雖然對大格格寵愛有加,但他畢竟是一國之君,深知輕重緩急之分。
如今,他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便是糾正大格格的錯誤觀念,讓她明白一個女孩子是絕對不應該對太子之位和皇位存有妄想的。
皇帝心里很清楚,如果不及時糾正大格格的想法,任由她繼續抱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不僅會給她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甚至還可能引發宮廷內部的紛爭和動蕩。
因此他決定采取果斷措施,對著大格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務必要讓大格格徹底認識到其中的利害關系。
皇帝深知,要讓大格格真正理解這一點並非易事,因為她自幼生長在皇宮之中,潛移默化之下,或許她內心對權力和地位的渴望或許已經根深蒂固。
然而皇帝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相信只要自己耐心教導,大格格終有一天會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
有太後的前車之鑒在,他此生最不喜女人掌權,大格格如今眼看著就要長歪了,他對把大格格拉回正軌十分熱衷。
說大道理的時候他面對的是大格格,實則不然,就好似在勸太後夫死從子似的,那成就感,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說到底他也並不怎麼將大格格放在眼里,在他眼里,自己如今當務之急還需要防備的就是來自男人對皇位的覬覦。
沒錯,即便皇帝對大阿哥心存忌憚,但他知道,大阿哥的身份和地位確實非同一般。
他不僅是皇子阿哥,更是個天生就有繼承權的男孩兒,這意味著他天生就具備了爭奪太子之位和皇位的資格。
在封建王朝的傳統觀念中,男性在繼承權力方面可不只是具有天然優勢,而是具有唯一性,家里的財產就是爛在地里落在八竿子才能打著的男性同族親戚手里,也不會選一個女孩兒繼承的,這樣的大環境下,女孩兒擁有了大格格這樣的野心,在皇帝看來就更像是一個笑話,他潛意識把這當做一個樂子來看。
所以他想的是糾正大格格,而不是鄭重的處罰她。
大阿哥還是嫡子是長子,這使得他的地位更加尊崇。
在皇帝推崇的漢家文學里,嫡子在家族中的地位通常比其他兒子更高,享有更多的特權和資源。
再加上他又是長子,按照長子繼承制的原則,他在皇位繼承順序上自然排在前列。
綜合這些因素,大阿哥無疑比其他人更有資格繼承皇位。
皇帝之所以會對他有所忌憚,恐怕正是因為他的身份和潛力太過突出,讓皇帝感到了潛在的威脅。
否則,以皇帝如今的權威和地位,又怎會對一個尚未成年的黃口小兒心生忌憚呢?
這恐懼,說到底一切都是來源于自身的經歷。
再也沒有人比年幼繼承皇位的當事人更明白其中的貓膩了。
當年還是個黃口小兒的皇帝年紀小也不懂事,就能夠在那麼多人的扶持下登上皇位,那如今同樣的道理,身為嫡子長子的大阿哥自然也就能在別人的扶持下也繼承皇位,且比誰都名正言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