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冊封大典本應是一場莊重而盛大的儀式,但實際上真開始籌辦卻進行得異常艱難。
由于本朝之前也並沒有什麼立太子的先例,因此在確定冊封大典的各項規矩和程序,眾人意見不一,擼起袖子在朝堂上爭論不休。
本就是一群半草台班子的禮部官員們翻閱古籍,參考前朝的冊封儀式,試圖制定出一套符合本朝傳統的方案。
然而,不同的人對于古代禮儀的理解和解讀存在差異,還有本朝人最瞧不上的就是前朝的那些東西,多數官員宗室們更瞧不上那些漢文化,也導致此事陷入僵局。
一些大臣認為應該遵循嚴格的古制,以彰顯太子的尊貴地位。
而另一些人則主張根據本朝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體現本朝自己的民族的特色。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也使得冊封大典的籌備工作進展緩慢。
此外,還有一些關于太子服飾、儀仗、宮殿布置等細節問題需要商定。
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卻因為涉及到禮制和傳統,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子的冊封大典被一再推遲,原本太後在心里計劃好的日期也不得不往後順延。
太子冊封典禮久久不能落定,整個宮廷都被這場風波籠罩。
太後和皇帝母子之間的氣氛也變得有些緊張而壓抑。
太後實在是生氣,就覺得是皇帝故意從中作梗。
畢竟他最喜歡的就是抬舉那些漢人的東西,太後心里也一直是看不順眼的。
更氣的是這些朝堂之上爭論不休,關于太子的冊封大典,這些人卻始終拿不出個章程來。
而皇帝本人嘴上不說,心里卻狠狠地松了口氣,可見對此十分樂見其成。
太後的不滿,就像是皇帝心中的一股清泉,她的不高興正源源不斷地為他帶來愉悅和滿足。
大抵是這些年壓抑得太久了,皇帝已經變態了,他們這對母子之間的關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親情,而是一種復雜而微妙的對立。
每當太後露出不滿的神色,皇帝的內心就會涌起一陣難以言喻的快感。
他仿佛能夠感受到太後的憤怒和無奈,而這種情緒的傳遞讓他覺得自己擁有了一種特殊的能力,一種能夠左右太後情緒的力量。
母子倆這冤家死對頭一樣的的關系並非一日之寒,而是在長久的相處中逐漸形成,在皇帝不听勸阻被人弄壞了命根留下了致命把柄以後,更是達到了頂峰。
太後對皇帝的期望和要求,與皇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常常背道而馳,導致他們之間的矛盾一直在不斷的加深。
皇帝並沒有選擇去化解這些矛盾,反而在某種程度上享受著這種母子之間緊張的氛圍,更享受母親被自己氣得面色鐵青的模樣。
太後也是無法,兒子廢了,留下了這樣的毛病,孫子的太子之位一日不穩,她就睡得不安穩。
“福臨,你平日里就愛抬舉那起子廢物,可如今正是需要穩定前線軍心。我看這個冊封禮很不必依著那些漢人的規矩,就從簡罷。”
太後的苦口婆心,已經是一種示弱了,皇帝卻覺得沒什麼,依舊是選擇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額娘,這立太子一切從簡,傳出去別人又如何能把咱們大阿哥放在眼里?”
或許是因為他在宮廷生活中感到壓抑和束縛,太後的不滿成為了他釋放壓力的出口。
又或許是他對太後的權威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通過看到太後的不高興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無論原因如何,這對母子的關系已經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太後的不滿只會讓皇帝更加得意,而皇帝的得意又會進一步激怒太後。
這樣的局面讓人不禁為他們的未來擔憂,不知道這種冤家對頭一樣的關系最終會走向何方。
他們母子倆相處,簡直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
兩人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天生的對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跟對方對著干。
太後听著兒子一遍遍的說起冊封大典的重要性,心里恨不得就這麼掐死他。
太後心里也不知道後不後悔。
自從他振作起來,這樣的日子就幾乎每天都有了。
而是這種情狀可不僅僅局限于母子倆之間政見不合引發的沖突,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常常會引發激烈的爭執。
太後喜歡簡單的快速塵埃落定的,做兒子就非得拖著。
大阿哥這個倒霉蛋準太子,等都等得花兒都謝了。
可這事兒他還不能說,說就是迫不及待的要搶老子屁股底下的位置。
更何況他的身體如今還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兒,他也還不想透露這樣的野心。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太後母子爭斗不休。
他心里更瞧不上的是自己這個便宜阿瑪,做皇帝的不像是皇帝,倒像是做驕縱的富家少爺的,不管不顧慣了,什麼大局都不顧。
孟古青作為皇後,倒是沒有摻和進太子冊封一事。
不管是為了避嫌還是因為和為了裝作皇帝一條心,總歸皇帝十分滿意這個表妹的識趣。
看她不插手宮里和朝堂上的事,每天就光顧著招貓逗鳥,心里恨不得把她的腦子換給太後。
沒錯,皇帝剛支楞沒兩天,就又又又又忘本了。
忘了自己的老娘如何替他主持大局,如何替他穩住朝綱,如何替他守好了他那破龍椅。
總之如今看著太後不想把手收回去,他心里生的忌憚已經大到甚至比防備宗室的疑心還重了。
母子倆矛盾不僅僅體現在行為上,更體現在言語上。
母子倆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爭吵不休,誰也不肯讓步。
有時候,甚至會因為一句話而引發一場激烈的口角。
喜歡綜影視知名賢惠人小秦氏穿越之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綜影視知名賢惠人小秦氏穿越之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