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期間,戴樂濤自然又是眾星捧月的對象。
    他忙于接受大部分同學的高帽子,根本沒有時間管沈林風。更重要的是,沈林風一直跟秦邱妍坐在一起,戴樂濤一時下不定決心要不要踩一踩他。
    可能認為時間還早,他也不急于出手。
    那些吹捧戴樂濤的人之中,以韓飛最為積極。他不僅說話積極向戴樂濤靠攏,行為也非常的謙卑,甚至都快把自己定位成對方的隨身馬仔了。
    “同學們,中午咱們就少喝點,更不要挨個單獨敬戴總了好不好?要不這樣,他總量控制,咱們敬酒的人必須干掉滿滿一杯。那才顯得公平,對吧?”
    “咱們這幫同學,戴總是成長最快的,那是我學不來的典範啊!”
    “戴總,兄弟這次來林城,心中有很多感慨。回憶起大學的時光,真不想走了。要不我就在林城跟你混好不好?我要求不高,能天天見到這幫老同學也就知足了。”
    “......”
    只要有機會,韓飛就見縫插針的表白。
    看得沈林風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他心想,讀書十多年積累出來的貞操,就這麼一文不值嗎?看看韓飛當著那麼多同學們的面,如此毫不掩飾的吹捧戴樂濤,沈林風真替他感到悲哀。
    生活是很難,但是有必要那麼卑躬屈膝嗎?
    換成沈林風,他情願在工廠打螺絲!
    或許,這就是沒有背景的孩子,想要成長蛻變,必須經歷的過程吧。
    沈林風認為,還是深圳那種前沿城市,人們對關系的依仗相對比較淡一點,一個人只要肯拼搏,也有點本事,相對機會還是比較多的。
    相對來說,內陸的林城,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還真少不了卑躬屈膝。那是文化圈層決定的,有人隔岸觀火,或許罵得比誰都凶,但是輪到他有機會去吹捧的時候,他可能比誰都要沒底線。想一想當初韓飛在深圳義憤填膺,憤世嫉俗的樣子,沈林風便忍不住感嘆。
    生活,終究把年輕的稜角磨掉了。
    孫旭的感慨也很多,他拉著沈林風喝了兩杯啤酒,好幾次看著韓飛欲言又止。
    他們當初在深圳一起混,自然了解韓飛。曾經的韓飛,比沈林風和孫旭還要憤青,對什麼都看不慣,更沒少抨擊人情世故走後門這種社會現象。
    沒想到為了發展,韓飛幾年時間變成普遍現象的主力。
    孫旭的千言萬語,最後化成一句話︰“老沈,生活不容易啊!咱倆再喝一杯。”
    沈林風舉起酒杯︰“敬你,也敬曾經在深圳的日日夜夜。”
    “我永遠忘不了深圳的日子。”孫旭喝掉一杯,又繼續干飯。
    旁邊的秦邱妍笑著說︰“怎麼沒人跟我喝酒呢,要不你陪我喝一杯吧,我都口渴了。”說著,已經端起啤酒杯示意,沈林風只要跟她又踫一杯。
    “想喝酒,你應該去那邊一桌嘛。”沈林風指的方向,就是戴樂濤他們那一桌。
    這次聚會的人不齊全,一共也就湊出三桌,實際到場人數三十四。剩余的同學,大概率都是太忙,或者混得不想參加同學聚會的。
    如果知道會是這種局面,沈林風也不會來。
    就這樣,他熬過中午的一餐。
    接下來就是去校園逛一圈,然後找到他們當年入學的那間教室,重溫一下大學時代的美好時光。
    教室還是很好協調的,只是人數沒有湊齊,大家坐進去顯得空蕩蕩的。沈林風選擇靠後的位置坐著,那也是他當年經常躲在後面的一個犄角旮旯。
    秦邱妍也跟她坐在一起。
    “原來坐後排的感覺挺好,視野很開闊。”乖乖女秦邱妍笑道。當年,她通常都是坐在前三排,上課認真听講,下課也不怎麼走動的那種。
    沈林風笑道︰“差生的世界,你永遠無法想象。”
    秦邱妍︰“若是時光能夠回頭,我真想體驗一下差生的感覺。從小到大,我都沒有逃過學,沒有打過架,也沒有叛逆期,現在再看看過去,好像就只有讀書。”
    沈林風笑呵呵的說︰“讀書有什麼不好,現在你依然是咱們班讀書最多的同學之一。”
    兩人正悄悄的說著,卻听見韓飛站起來說道︰“同學們,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咱們都畢業三年了。相信大家經過三年的社會磨煉,有成長也有進步。站在這個講台上面,讓我不禁想起當初剛入學時,咱們每一個自我介紹的樣子。要不這樣,接下來大家重新再上台,分享一下自己三年來工作或者生活,以及感受,好不好?”
    這個提議,得到很多同學的贊同。
    畢竟同學聚會嘛,大家都想了解一下彼此的生活。
    雖然今天來的人不齊全,但是也沒有辦法挨個的去聊天,去了解啊。上台分享的方式就很好,等于一個人同時向大家匯報了。
    當然,每個人匯報的內容可能經過加工,但也是生活嘛。
    一對一溝通的時候,未嘗就沒有不加工的信息。
    成年人的世界里,對別人說話的信息會有甄別的去選擇,至于那些可信,那些不可信,具體怎麼判斷,全靠你自己。同樣,你想跟別人說什麼,其實也是經過加工和處理過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撒謊,似乎是每一位國人成長之後,最擅長的一門技能。
    不得不說,韓飛的這個提議還是挺好的,至少很多同學都樂意表達自己。這些來參加聚會的同學,大部分都過得不錯。經過三年的磨礪,一個個也成長了,說話做事井井有條,站在台上的樣子也是意氣風發,志得意滿。
    大部分人嘴里說得很謙虛,其實神采飛揚的樣子,已經出賣了他們。
    眾人分享的核心,其實都是工作、成就、感情,以及個人的一些感悟。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成長的軌跡其實也不同,听起來還是蠻有意思的。
    不過在沈林風眼里,很多同學都是金融體系的,工作上的經歷幾乎相似。
    唯一的不同,就是個人性格和家庭背景不一樣,同樣是在銀行工作的,相對來說,幾位家庭背景不錯的同學,現在的發展明顯要好一些。他們雖然還不是什麼大領導,卻也有人已經是營業部主任、副主任級別,大小算個干部。
    比較起來,某些身家背景一般的同學,還有人坐櫃台呢。
    眾多同學之中,也有跟沈林風一樣,畢業以後選擇去一線大城市打拼的,比如楊凡。當年他選擇去上海闖蕩,從基礎的交易員開始,如今已經成為某營業部的副經理。
    用楊凡的原話說︰“幸虧大學期間,我把證券從業考試所有證書都拿到手了。它們算是我進入交易員崗位的敲門磚。其實當時有很多985、211畢業的競爭者,但他們大部分都沒有證券從業資格證書,被我給頂下去了。所以,我最大感受就是在大學的時候,要多考一些證書。關鍵時刻,還是挺管用。”
    他說這一席話的時候,坐在另一邊的戴樂濤不經意的撇撇嘴。
    因為在他看來,所謂的多拿證書,增加就業競爭力的說法,不過是都市牛馬內卷的一種方式。在戴樂濤分享的時候,他說得也很簡單直白。
    “大家都了解我的,讀書的時候學習一般,組織能力也一般,溝通能力一般。呵呵,其實長得也一般般,現在的成就嘛,在家庭的托舉下,也算是一般般。我個人的感受不多,其中一點印象最為深刻。那就是一個人將來要做什麼,其實選擇很重要。”
    “不是我說大話,也不是因為有家庭背景,我才大放厥詞。其實選擇真的很重要。我感覺咱們班很多同學一畢業,選擇的就是上班,而且長期的規劃依然是上班。”
    “上班是挺好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你選擇上班的時候,你的人生選擇已經被規劃在某個象限里面了。這個象限就是上班,為別人或者為某個組織工作,從而失去了更高象限的選擇,為自己工作,或者說為了一份生意,某一項事業而奮斗。”
    這話一說出口,很多同學都在反思。
    大部分都感覺戴樂濤的思路不一般啊,至少不像他們一樣,永遠只考慮上班賺工資!
    ......
    喜歡不要跟我談奮斗請大家收藏︰()不要跟我談奮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