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設立EDA產品線技術委員會︰由我直接領導,張哲、李維明、鐘耀祖三人為常任核心委員,另吸收海思資深設計專家(由馮總推薦)、FOUndry工藝專家(李維明推薦)加入。
委員會每月固定會議,決策技術路線,仲裁重大分歧,目標對齊唯一︰流片成功率和產品競爭力。”
“第二,強制接口與數據規範︰由技術委員會主導,制定三大部門間必須遵守的數據交換格式、接口協議標準及驗證流程。
在關鍵節點,如射頻模型導入後端設計,設立聯合驗證里程碑,共同簽字畫押,責任共擔。”
“第三,混編攻關小組常態化︰針對BalOng 5000射頻前端這類跨部門核心項目,從三大部門抽調精銳,組成固定周期的混編項目組,物理空間集中辦公,KPI捆綁考核。
用項目壓力倒逼協同。”
“第四,我本人是終極接口和仲裁者。”
陳默的目光掃過眾人,帶著強大的自信,“當技術委員會無法達成一致,當項目組遇到不可調和矛盾,我將依據芯片設計的最終目標(性能、功耗、面積、良率、上市時間)進行裁決。
效率與精度之爭,在我這里,只服務于一個目標︰贏下芯片戰爭。”
徐平的演技越發爐火純青,看向陳默,眼中帶著了然和贊許︰
“架構清晰,職責分明,風險可控。
讓听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斗,讓最硬的拳頭去打最硬的仗。
我看行。
陳默你親自抓EDA,不是權宜之計,是戰略必需。
海思需要這樣強有力的支撐。”
他再次旗幟鮮明地表態支持。
馮庭波的激動幾乎不加掩飾。
她等這一刻太久了。
海思在前方沖鋒陷陣,設計越來越復雜的芯片,卻常常受制于EDA工具的掣肘。
如今看到陳默不僅要將EDA獨立出來,賦予最高優先級,還規劃出如此清晰專業又極具戰斗力的架構,她心中的一塊大石終于落了地。
“鄭董,徐總,”馮庭波的聲音帶著獨屬于她的力量感。
“海思迫切需要這樣一套自主可控、高效先進的EDA工具鏈。
陳總這個架構設計,精準地覆蓋了我們當前最痛的點(射頻仿真精度、器件模型可靠性)和未來突破的關鍵(AI驅動後端設計)。
由陳總親自統籌協調,能最大程度打破部門牆,確保EDA研發與海思芯片設計需求無縫對接。
這對海思,對華興整個芯片戰略,至關重要!
我代表海思,全力支持這個方案!”
三位核心決策者的意見,已然明朗。
鄭非的目光在陳默那份邏輯嚴密的方案上又停留了幾秒。
最終,他拿起那支鋼筆,拔開筆帽。
筆尖劃過光潔的紙張,發出沉穩而決斷的沙沙聲。
在《集團IT組織架構調整建議》的最末端的“同意”欄後面,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就這麼定了。”鄭非合上筆帽,聲音沉穩有力,一錘定音。
“集團IT組織架構,按此方案調整。
IT自研產品線,馮亦如任總監。
EDA產品線,由陳默兼任總監。
相關任命和部門升級流程,即刻啟動。
資源協調層面,集團戰略部會全力配合,為EDA產品線開綠燈。”
他看向陳默,眼神中除了信任,更有一份沉甸甸的囑托︰“陳默,芯片設計的命脈,我就交到你手里了。這把劍,必須煉成,必須鋒利!”
“明白,鄭董。”陳默迎著鄭非的目光,沒有絲毫猶豫,只有一種接下軍令狀的凝重與決心,“華興的劍,我已經鍛過一次了。這把芯片設計的劍,我鍛得好!”
會議結束。
鄭非、徐平和陳默都率先離開,低聲交談著後續的資源調配。
馮庭波卻並未立刻離開,她好像是在思考著什麼,幾人的身影都消失在電梯間很久她才反應過來。
問行政要了個接駁車,準備獨自前往G區陳默的地盤。
十分鐘後,G區頂樓的電梯門打開,馮庭波在一路的“馮董”、“馮董好”的招呼聲中走向陳默的辦公室方向。
她步伐比平時快了幾分,帶著一種亟待交流的迫切。
林雨晴早已在門口等候,看到馮庭波,微笑著側身推開厚重的實木門︰“馮總,陳總在里面等您。”
馮庭波點點頭,快步走入。
陳默沒有坐在辦公桌後,而是站在他的大咖啡機前,背對著門口搗鼓喝的。
听到腳步聲,他轉過身。
“馮董,快請坐。”陳默指了指會客區的沙發,自己也在主位坐下。
林雨晴悄無聲息地送上兩杯剛泡好的金駿眉,茶湯橙紅透亮,馥郁的蜜香混合著花果香在空氣中彌漫開來,然後悄然退了出去,帶上了門。
辦公室內只剩下他們兩人。
夕陽的余暉透過巨大的玻璃窗斜射進來,在深色的地毯上投下長長的光影。
馮庭波沒有踫茶杯,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灼灼地看著陳默,開門見山︰“陳總,謝謝你。”
她的聲音帶著真誠的激動,“海思終于等到這一天了!一個獨立又由你親自掌舵的EDA產品線,意義真的太大了!”
馮庭波是真的高興,華興沒做過EDA軟件,一切從零開始,原本有個四級部門專門負責這一塊她已經很高興了。
更別提後續收購了概倫和禾芯。
直到現在陳默又把自研EDA部獨立出來並升級為二級產品線,還親自掛帥。
她能切身體會到對方的重視。
說實話,自從對面這個年輕男人起勢以後,她總算有一種不再是獨自一個人作戰的感覺。
陳默端起茶杯,吹了吹熱氣,啜飲了一口溫潤的茶湯,那股特有的甘醇似乎也撫平了剛才會議中的緊繃神經。
“不用謝我,馮董。這是華興的戰略選擇,也是必由之路。”他放下茶杯,目光沉靜。
“海思在前面沖鋒陷陣,為華興打下半導體的江山。
如果後方連設計工具都不能保障自主可靠,那就是我這個集團IT總裁最大的失職。
BalOng 5000遇到的那個0.48%,是給我們所有人的一記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