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東讓楊曼將筆記本電腦接上投影儀。
然後自己上網,搜出ebay在納斯達克上市後的股價走勢資料。
“ebay創辦于1995年,98年9月24號在納斯達克上市。
10月份,ebay股價跌到最低的25.25美元。
99年3月初,最高漲到過354美元,市值150多億美金。
之後一拆三股,總股本變成1.2975億股。
去年3月份的納斯達克泡沫高峰期。
ebay股價最高漲到255美元,市值高達330億美金。
去年5月份又一拆二股,總股本2.595億股。
今年1月2號,ebay股價一天暴跌77。
上周五的收盤價是11.56美元,總市值只有30億美金了。”
講到這里,林向東又搜出了亞馬遜的股價走勢資料。
“美國的電商企業中間,亞馬遜與ebay最有可比性。
亞馬遜創辦于1995年,97年5月16日在納斯達克上市。
上市後總股本4304萬股,上市首日收盤價20.75美元,總市值8.93億美金。
98年6月一拆二股,99年1月一拆三股,99年9月一拆二股。
三次拆股後,亞馬遜總股本達到5.1648億股。
亞馬遜股票最高市值出現在99年12月份。
股價最高時113美元,總市值高達583億美金。
上周五的收盤價是14.38美元,市值只剩下74億美金。”
林向東又看著馬運和蔡宗信,問道︰
“這兩家公司,你們認為哪一家更有發展前景?”
馬運想了想,答道︰
“應該是ebay吧,ebay創辦以來發展很快,而且一直保持盈利。”
林向東搖頭一笑。
“我更看好亞馬遜,而且是超級看好。
ebay的ceo梅格.惠特曼被稱為‘電商之母’。
惠特曼堅持要用舊經濟規則來運營電子商務。
利潤至上,支出絕對不能超過收入。
所以,ebay的經營毛利率高達30左右。
但是,亞馬遜的營收規模相當于六七個ebay。
1999年,亞馬遜的營收超過16億美元,虧損超過7億美元。
去年的營收估計能達到27億美元,虧損會超過14億美元。
亞馬遜的商業模式當然不可能持續。
所以,ceo貝索斯面臨著艱巨的任務,要盡快實現盈利。
從去年以來,亞馬遜已經在大力改革,推動業務轉型了。
亞馬遜早期的發展策略是快速做大。
最開始只是自營,主要做網上書店。
98年又拓展到cd和dvd等音像制品。
後來發現自營規模不夠大。
99年又向中小賣家開放,推出了zshops和拍賣等新業務。
去年,又正式推出了第三方平台業務。
允許用戶在平台上交易二手、收藏或珍貴的稀有商品。
為了盈利,亞馬遜還為其他公司建立和運營網站。
亞馬遜和ebay最大的區別,其實在于它是一家科技型公司。
亞馬遜擁有強大的供應鏈、物流系統和it基礎設施。
它有能力為合作伙伴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選品、便捷的搜索系統和快捷的商品送達。
同時還有個性化的服務和強大的商品推薦系統。
這些能力讓亞馬遜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這才是最關鍵的。
98年,亞馬遜的累積用戶數只有620萬,重復購買率高達64。
99年,亞馬遜累積用戶達到1690萬,重復購買率達到73。
現在,亞馬遜累積用戶肯定超過了2000萬。
有了這樣的用戶規模,還有亞馬遜建立起來的服務口碑。
接下來,亞馬遜只要堅持降本增效,不斷改進用戶體驗。
它的虧損幅度會越來越小,5年之內很可能實現盈利。
亞馬遜的發展模式,才是真正有潛力的b2c電商。
當然,前提是要有充足的資本支撐它一直燒錢。”
蔡宗信又問道︰
“向東,我們應該學亞馬遜的模式做b2c業務嗎?”
林向東想了想,搖頭道︰
“不,華夏的電子商務應該會有自己的發展模式。
一是市場不同,二是國情不同,三是市場潛在體量不同。
美國有發達的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系統。
交通和物流條件,目前華夏跟美國差距還很大。
所以,華夏的商品流通一直都是復雜的多層級代理經銷模式。
這是b2c電商能在華夏快速做大的市場背景。
互聯網的核心就是用戶規模和流量。
這一點,在華夏和美國都是一樣的。
阿里巴巴有了10億美金,就可以放手去做b2c項目。
一是要打造一個純b2c的業務平台。
二是要打造一個線上的支付系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個支付系統是關鍵,有了它,b2c平台才可能做大規模。”
馬運思考一陣,問道︰
“向東,我們去自建線上支付系統,可能會面臨政策風險吧?”
林向東笑了笑,答道︰
“現在國家整體的政策環境是鼓勵創新的。
個別銀行已經開始探索網上銀行業務。
阿里完全可以大膽探索,聯合銀行創辦線上支付系統。
沒有明文禁止,就先做出來再看。
我們需要做的,實際上是一個網上結算系統。
建立一個能讓買賣雙方都能充分信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這實際上一種擔保交易的新型支付模式。
阿里1688這個b2b平台。
阿里更多是在為商家搭一個線上交流平台。
雙方在線上溝通,線下交易。
阿里相當于是介紹人,收點介紹費和服務費。
支付平台就完全不一樣了。
它必須有第三方信用,必須能讓交易雙方都放心。
所以,阿里要做一個托管在銀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要去摸索線上如何支付和結算,給交易雙方一種選擇。
比如有用戶通過阿里的電商平台下單了。
通過阿里的支付平台打款。
資金首先應該進阿里在銀行的對公賬戶。
阿里要確認用戶收到商家發送的網購商品了。
然後才能將用戶購買的貨款轉給平台商家。
當然,肯定出現很多可以想象的糾紛。
比如說賣家發現的貨品有質量問題,或者運輸中損壞。
或者賣家的貨品明明沒問題,買家卻各種刁難。
這些矛盾場景如何解決,就需要阿里不斷去摸索。
核心就是這個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有足夠的信用。
要有相應的機制讓買賣雙方都放心使用它。”
馬運思考一陣,恍然道︰
“這個支付平台必須要獨立運營。
要有讓各方都充分信任的擔保和賠付機制。”
林向東點頭一笑︰
“是的,任何新生事物早期都會面臨各種問題,解決就是了。
比如公交車無人售票,初期推行時有人逃票。
還有自選超市剛出來時,偷盜現象也比較多。
我們做第三方的線上支付平台,初期一定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關鍵要有相應的機制和技術手段去解決。
互聯網是大勢所趨,銀行系統開通網上銀行是必然的。
阿里這個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大膽摸索,運營上要完全獨立。
接下來幾年,阿里主要就是三個業務方向。
1688.的b2b平台,創辦一個b2c平台,和一個第三方支付平台。
這就是阿里集團旗下的三大公司。
每一家公司都可能發展為一個事業集團。
都能夠發展到上市融資,再進一步擴大規模。
這一次融資10億美金,阿里不會再缺資金了。
將來可以先考慮b2b業務上市融資。
等b2c業務做起來,單獨上市還是整體上市,時機成熟了再考慮。
重點是平台要先做起來,要做大用戶規模。
阿里不缺資金,缺的是人才和技術。
還有需要不斷改進的運營和管理。
阿里不用向亞馬遜學習商業模式。
要學的是戰略,考慮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如何發展。
還有就是學習亞馬遜做一家互聯網科技企業。
當阿里將來的營收規模達到了百億甚至千億。
一定需要用很多創新的互聯網科技解決各種業務問題。
在人才和科技方面,阿里要舍得投入才行……”
馬運和蔡宗信在港島待了一天。
林向東和兩人交流了不少阿里的發展構想。
他只是描繪b2c業務和線上支付相結合的場景。
再給阿里投資10億美金的巨資。
當然是為了提前催生淘寶和支付寶……
喜歡重生︰截留19萬,一路狂飆請大家收藏︰()重生︰截留19萬,一路狂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