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生的公司接著破產查封,多家合作商起訴,事後兩三天甦易才听到洪成文電話說。
甦易也不認識王茂生,只是當茶余飯後的閑話听著。
在京都待了快一周,甦易每天的時間很規律,難得有這麼清閑的時候。
三天前買的四合院,現在已經辦理完成了過戶和相應的手續,這些甦易直接安排在京都的于婉茹去處理。
前天和京都分公司所有的高管開了個短話,順便一起吃飯也交流了一下。
看到張小超的情緒變化,甦易也有一絲欣喜。
至少張小超想明白了,能夠在往優秀的企業管理者的方向磨煉下去。
現在光華集團業務越來越多,甦易反而感覺人才越來越不夠。
昨天和遠在漂亮國的甘新平電話中聊了一個小時。
甦易把關于光華集團漂亮國分公司的想法和甘新平溝通。
甘新平倒是對漂亮國分公司總裁的職位不排斥,後續會準備漂亮國公司注冊事宜。
不過甘新平對自己在華易投資的位置上,沒有做到最初想做的成果有點遺憾。
甦易答應甘新平,在沒有很好的接班人時候,華易投資的總裁依舊會由甘新平承擔。
這段時間甘新平在漂亮國很忙碌,現在又多了一個分公司建立的問題。
還有對于朱語堂的接觸,甘新平也要在下一步的計劃中。
還有芭爾博亞港的負責人,也還在全球的尋找。
想到這些事情,甦易都有點為甘新平擔憂是否忙的過來。
早上安排宋蕊抓緊與甘新平對接。
關于漂亮國的團隊,光華集團總部一定要根據甘新平的要求,抽調最強的人員去漂亮國支援。
安排完漂亮國的事情,甦易就接到熊曉歌回到京都的電話。
最近中村秀山隔三差五電話聯系他,假裝敘舊,實際是了解資金有沒有問題。
與金元資本簽署的盤古時代的股份轉讓協議,雙方約定兩周內付款。
現在已經一周多時間,中村秀山電話里也是旁敲側擊的咨詢付款時間。
甦易一直不肯付款,不是沒有現金,而是在等熊曉歌的消息。
要是甦易把錢付給金元資本,金博文轉身就去伊藤日聯銀行贖回尋寶網的股份,那就和熊曉歌的談判沖突了。
掛掉熊曉歌的電話,甦易吃完早餐,把李亞菲送到學校,直接驅車就來到idc投資公司。
沒有讓前台帶領,甦易自己直接走向熊曉歌的辦公室。
看著熊曉歌辦公室沙發邊上的行李箱,熊曉歌一臉疲倦的神態,甦易對熊曉歌這次之行不由更加感激。
“老熊,你這剛下飛機,也不回家休息一會。”
甦易走進辦公室,看著正在收拾的熊曉歌笑著說道。
熊曉歌剛下飛機直接就來到辦公室,看到辦公桌上文件有點亂,于是放下行李就在收拾著。
听到甦易的聲音,熊曉歌連忙回頭,笑著說道︰
“好幾天沒在公司,一堆事情,沒辦法啊。”
說完對著門口的秘書台說道︰“胡悅,給甦先生倒杯茶。”
“老熊,你這秘書又換了?夠勤的啊。”
甦易看著門口的女秘書胡悅,甦易記得之前不是這個女孩,不由對著熊曉歌調侃道。
熊曉歌听著甦易的話,知道甦易是開玩笑,于是把桌子上東西簡單收拾好,坐在甦易對面沙發上笑著說道︰
“哈哈,甦總,這玩笑讓你嫂子听到就麻煩了。我之前的秘書被我們投資的項目吸引去創業了,胡悅是我剛換的秘書,你看這桌上文件放的也不規整。”
“老熊,這次去小日子國辛苦了,讓你這公司的事情都放下好幾天。”
“嗨,甦總,您這客氣了,昨天下午簽完合同我就想給你電話,結果讓伊藤次郎拉著喝酒太晚就沒打攪您,早上一下飛機就給你消息了。”
甦易听著熊曉歌的話,內心明白為啥熊曉歌到了京都才給自己消息。
昨天晚上太晚,早上又太早,對方肯定不想打攪自己。
“甦總,這是與伊藤日聯銀行簽署的尋寶網股份購買協議。”
甦易伸手拿過熊曉歌遞過來的合同。
股份及交易金額都沒有錯,最後還有一頁附著金元資本抵押時候,簽署的股份授權協議的影印本。
甦易看著這份合同,腦中不由想起金博文那桀驁的表情。
“甦總,這是一份代持協議,由我們idc代持尋寶網股份的協議。”
熊曉歌把桌上另外一份協議遞給甦易說道。
“老熊,這事情不用那麼急,我對你還能信不過。”
“回頭我讓集團商務和你們這邊對接就可以。”
“最近我得找于山峰聊聊了。”
甦易直接擋住了熊曉歌遞過來的代持協議。
之前甦易和熊曉歌就談好了,在和于山峰溝通好之前,股份暫由idc投資代持。
尋寶網更換大股東,而且是這種方式更換的,于山峰作為創始人兼董事長必須需要知曉。
雖然于山峰不認同也沒事,但是甦易與于山峰關系還湊和,並不想與對方鬧的太僵。
尋寶網的未來還需要于山峰掌舵,甦易入股尋寶網不想和于山峰搞太僵。
于山峰絕對是華夏互聯網最具有遠瞻性的企業家之一。
甦易和熊曉歌聊完尋寶網的合同的事宜,想起來熊曉歌這次去了兩三天。
于是認真的看著熊曉歌說道︰
“老熊,這次是不是有什麼困難,好幾天才把合約簽下來。”
熊曉歌听到甦易的話,想起這幾天在小日子國的事情,不由笑著說道︰
“甦總,那到沒有什麼困難。”
“伊藤家族的伊藤次郎,看到金博文這兩年在華夏投資的風風火火的,也想來華夏發展投資的業務,一直拉著我談了兩天華夏的投資業務。”
甦易听著熊曉歌的話,不由內心好奇起來。
這時候的日子國,輕工業和科技的水平在國際上還是比較先進的,所以日子國的企業很少來華夏做投資。
金元資本最初的企業形態是計算機方向的企業。是個新興企業,根本融入不到日子國的傳統企業中。
金元資本在日子國找不到更好的擴張機會,所以才走出國門來到華夏投資。
也是因為這一點,金元資本的規模反而曲線救國的方式發展起來了。
當初金元資本如果一直在日子國發展,面對大家族對各行業的瓜分,反而沒有現在的成就和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