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嘉賓來向往的節目組,都是為了宣傳和曝光量來的,不過陳錦年和余華兩人,可不在乎有沒有鏡頭。
在吃完早餐後,便出門沿著田間小道往山坡的竹林走去。
路過水稻田時,余華指著介紹,“種水稻是很痛苦的,腰每天要彎無數次,有人累到晚上睡覺都伸不開身子,只能側著睡,而且里面還有好多水蛭,趴在腳上腿上吸血,個頭小的還不如牙簽粗,但個頭粗的和手指一樣。”
余華伸出手指頭在陳錦年面前比劃。
“我其實是挺不理解的,為什麼現在的小孩都喜歡看農村的綜藝,我們那時候都是想盡辦法逃出農村,托關系找門路的往外跑。”
余華算著醫生世家,本人也算是赤腳醫生,不算真正的下過鄉,可不代表他不了解底層的鄉土社會。
高考剛恢復的那幾年,農村的知青隊伍中出現了不少陳世美,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拋妻棄子,跑回城市後和農村的老婆斷絕往來。
陳錦年蹲在田埂邊,用枯枝攪動了著稻田中的渾水,他沒見過水稻,如果不是余華老師提醒,他都不知道水稻田里有水蛭。
“我的同學,都是城里的小孩,出生在醫院,長在幼兒園,學的是普通話,看的是高樓大廈,農村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只听過、沒見過的。”陳錦年解釋道。
“而且城市的節奏太快了,普通人連睡到自然醒是都是奢侈,看看鄉村北京的慢綜藝,是最廉價的放松方式。”
“看來是時代變了,我得想辦法迎上你們。”余華將土路邊的雜草踩倒,然後坐了上去,“只不過我的靈感正在離我遠去,可能永遠都寫不出另一本《活著》。”
陳錦年有些好奇的轉過頭,“余老師,方便問一下,你從《活著》里到底拿了多少版稅。”
《活著》是長期暢銷的小說,很多學生都是從初中就知道有《活著》這本小說,等到到高中的時候,很多語文老師有都會推薦學生去讀一讀。
從92出版到如今,陳錦年保守估計,正版的銷量起碼是破千萬冊的,至于盜版的,那更是恆河沙數。
“哈哈哈,挺多的,不過還是比不上你拍電影掙錢,你去年的電影賣了十幾億的票房,了不得。”
余華顧左右而言他,始終沒給陳錦年一個大概的數字,只是說自己的後半輩子,全都指望著《活著》活著。
他倆在外面閑聊,卻把來上工的工作人員給忙壞了,里里外外找了好幾遍,都沒尋到兩人的身影。
通常情況下,此時的場務就要給藝人助理打電話,讓助理去催藝人去化妝了,可陳錦年和余華都沒帶助理,手機還都是私人號碼,想要找人根本無從入手。
最後還是組里的生活制片人,敲響何靈的化妝間,拜托何靈當中間人,才聯系上外出散步的兩人。
幾十分鐘後。
陳錦年溜達著回來,沖著何老師打了個招呼,“還要化妝嗎,以前不是不用嗎?”
“上一季都快累死了,誰還顧得上那些。”何靈回想起上一季掰玉米還心有余悸,那是他在節目組里,錄的最辛苦的一次。
“原來的化妝師都是嘉賓自己帶的,冰冰、娜娜、麗穎,當時來劇組的時候,都帶助理團隊來的,妝造也是個人負責的,現在劇組有錢了,有專門的跟組化妝師和造型師。”
何靈將陳錦年領到化妝室,空間不大,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能夠容納三人同時化妝,彭彭和潘月明正在里面,見他進去,立馬客氣的打了聲招呼。
將他安排好後,何靈又帶著余華老師去隔壁專屬的化妝間,那是何靈和黃雷固定使用的房間。
“陳老師,你打算怎麼畫,需要給您的頭發稍微修修嗎。”化妝師問道。
陳錦年看向化妝鏡里的自己,伸手捋了捋散亂的頭發。
隨意的說道︰“不用了,我頭發是留著拍戲用的,幫我把胡子剃干淨點,再把頭發吹整齊就好了,其他的不用動。”
“哥,你昨天是素顏啊。”彭彭歪頭驚訝的說道。
“我昨天是從家里飛來的,當然是素顏了。”陳錦年日常是不化妝的,只是在拍戲的情況下,才會每天帶妝。
“你昨天化了?”他反問彭彭。
“化了,我必須得畫一遍淡妝,經紀人不允許我純素顏出鏡,只不過我的還好,也就半個小時的時間。”
潘月明揉著鼻子掩飾著笑意,“我們年輕的時候,都不流行化妝,只有古裝才會花大力氣動,而現在男演員都是一個小時起,女演員則要兩個小時起。”
“是啊,潘哥當年得算是偶像派,央視版的許仙,看過的人應該都忘不掉。”
陳錦年的年前執導的《白蛇傳情》,在人物的性格上,參考過央視版的白蛇傳,並不是單純臉譜化的黑白對立。
“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潘月明謙虛的說道,一場重傷瀕死的車禍,一次老婆出軌後的涉賭栽贓,兩次差點都讓死過去的事情都挺過來了,自然對那些過去的事情都看淡了。
“哈哈,過去的那就過去了。”陳錦年感覺潘月明不太願意提以前,便沒有繼續話題,而是隨口問道︰“潘哥,我那部新戲的事,等我本子出來了,我會聯系你的經紀人,要是感興趣,咱們再談談後續的合作。”
“您客氣了,不用發給我經紀人,咱們留個聯系方式,直接和我談就可以,我能決定。”潘月明急忙喊停化妝老師,拿出自己的手機。
他是跑單幫的,沒有簽約經紀公司,經紀人只是輔助他處理工作的,並沒有決定權。
面對陳錦年遞過來的橄欖枝,潘月明的趕緊抓住,萬一中間轉達出現點耽擱,可能就被其他演員把角色搶走了。
而陳錦年再加上對方的微信後,叮囑道︰“潘哥,余華老師有幾部中篇小說,有時間的話你找來讀讀。”
潘月明內心異常亢奮。
最年輕的商業片導演和余華文學大師的組合,放在行業內,不用看劇本,都能作為頭部影視項目。
只要兩人正常發揮,都是電影質量的保證。
潘月明忙不迭的說道,“好,我一定好好讀。”
喜歡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請大家收藏︰()從小歡喜走出去的大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