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怎全成真了?

第35章︰誰不讓我種地,我們就把他種地里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城神 本章︰第35章︰誰不讓我種地,我們就把他種地里

    書寫完,看向台下的學子們,李時珍開口︰“這三行,先後順序是。”

    “1︰科學技術——”

    “2︰優秀人才——”

    “3︰技術創新——”

    “仔細看完這三段話,給你們點思考的時間;若還不明白的話;那麼各位其實也不用再上我的課。”

    “我也不對你們抱有任何的希望了!”

    看著黑板上的三行字。

    學子們越看越心驚!

    確實,格物技術是提高生產力的唯一標準。

    只有整個大明的格物技術水平上升,便能給老百姓帶來更多便利,大明也就更全面!

    原本需要海量人力的工程,現在只需要很少很少的人;未來有一日,甚至完全可以無需用人力;完全讓器械自行工作。

    而優秀人才,理解起來更加容易!

    不僅治國人才,軍伍人才、工部人才。

    但凡是人才,那就有其用武之地,知識沒有貴賤;只有犯賤的部分文臣把格物視為奇技淫巧;怕威脅到儒家。

    最後【技術創新】四字,雖對學子們來說第一次見。

    但依舊能夠理解。

    每一次技術的創新,都能為社稷帶來更好的動力。

    原本用青銅器作戰的軍伍,後來變成鐵器。

    當青銅器與鐵器硬踫硬,青銅器立馬就斷;擁有鐵器的隊伍贏多負少。

    簡單的三行字,直接道清了整個大明的未來規劃的運轉軌跡!

    李時珍還不知道,學子們此刻都已經明白了。

    但緊跟其後的是︰無力感。

    每位學子臉上浮現出激動且無力的蒼白虛弱感。

    就算知道,那又能改變什麼呢?

    此時,室外。

    夫子們也在侃侃而談。

    “李先生說的科學,也就是格物對吧?”

    “是的,格物是第一生產力;從古至今,從骨器到鋼鐵;這個過程就是格物的進步。”

    “格物是提高社稷”

    突然間,甦岳縣令雙眼放光,“我或許知道這個。”

    此話一出,院長,常斌,趙才等人紛紛望了過去。

    甦岳開口解釋︰“從骨器到鋼鐵,這個過程是格物的進步的過程。”

    “原本我們無法用骨器去開采山石;但當該器材得到更新變成鐵器後;我們就有辦法開采山石。”

    “然後再運用到農業里;我們以前用的是直犁;但那樣效率又特別慢;之後到了唐朝變成了曲轅犁,讓一頭牛就能開墾更多良田。”

    “還有航海上,我們人類以前無法在海面上行駛遠距離,迷失方向之類;海的另一邊,許多事情都無法被我們所看見。”

    “到了現在,出現更好的司南,尤其是鄭和下西洋時,我們能夠制造更多的大船,也是科學技術的進步。”

    “還有之前院長跟我在亭中聊過,他說李先生創造了一種用水蒸氣就能推動的小型機器,輕而易舉就能推動大石塊,那叫【蒸汽機】,是水蒸氣的力量,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種種的一切,都表明;格物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學科。”

    “像那【蒸汽機】就是【格物技術】的表現,或【科學技術】。”

    “開發出【蒸汽機】的李時珍先生,也被叫作【優秀人才】。”

    “從直犁到曲轅犁,就叫【技術創新】。”

    “然後,根據這個再往下推一番。”

    “【蒸汽機】還能變成什麼更先進的器械呢?”

    “【曲轅犁】還能變成什麼更先進的器械呢?”

    “一切的一切,都還能變成什麼更先進的器械呢?”

    “當一切都變得更加厲害,那麼這個國家的生產力自然會大大提高;百姓餓肚子,根本不會!”

    “甚至還可以想一想,這完全,就是︰【天下大同】啊!”

    這些話一出,院長,常斌、等一種夫子們都恍然大悟!

    吳院長倒吸一口涼氣,“是這個理啊;這一切都是【進步】,符合了科學技術,優秀人才、技術創新;天下大同指日可待啊!”

    常斌卻一臉深思,“這個事情,其實在春秋戰國,秦朝時期就有體現;諸子百家;只是惋惜的是——朝廷一直都不注重諸子百家;只有李先生看見了他們的百家爭鳴之處。”

    “天下大同原本我認為是奢望,但現在李先生在仙神的幫助下,教導了我們正確的未來天下大同的規劃。”

    “我願稱為【1年規劃】,【2年規劃】,甚至【5年規劃】。”

    “第一個規劃︰大明下場與富商爭利,開始撈錢,把一些行業收為國有;撈足夠的錢,再用于民,開啟全民民智。”

    “第二個規劃︰開啟民智後,再更新蒸汽機,造速度更快的船,去海外尋找高產種子;帶回來。”

    “第一第二個規劃可以同步實施,消耗更短的時間!”

    “第三個規劃︰帶回來後,推廣種子,先讓百姓吃飽肚子,讓天下穩定。”

    “第四個規劃︰民智開啟差不多後,便從百姓中挑選人才;大規模的挑,而不是科舉制的寥寥數人;尤其要重【格物】而不是【治國】;畢竟【治國】對于李先生教授我們的來自仙神的知識來說——治國真的太簡單了!”

    “第五個規劃︰國家將會進入高速發展的路子,到時候等器械代替農業的時候,人力就不需要消耗太多去務農,到時候可以免去全部農業賦稅;讓百姓不必餓肚子。”

    “第六個規劃︰百年規劃,在一百年內,讓我們的農業文明轉變為【機械文明】,讓一切都由【機械】來驅動。”

    “”

    听著常斌激動的滔滔不絕,一旁院長,甦岳,趙才等夫子們全都陷入了美妙的遐想。

    未來描寫的美景實在是太令人神往了!

    總感覺在有生之年便能辦到。

    同時,煽動性的力量極強!!!

    良久,常斌從遐想中回到現實,激動地說︰“之後就是誰膽敢覬覦我華夏大地,誰敢不讓我們閑暇時間來種地,那我們就把他們種地里去。”

    聞言,夫子們雙拳緊握,面露喜色。

    如果這個國家,真的是我們這群人說的算

    那豈不是美哉?

    他們想想都覺得激動。

    這樣一來,青史留名,豈不是穩了?

    看到此處,江哲有些發愣。

    “啊?”

    “機械文明?”

    “1年規劃,2年規劃,不愧是國子監高材生,你從李時珍給出的三行話,就能領悟出這麼多;妥妥的治國型奇才。”

    “我21世紀到了2006年才取消農業稅;你五百年前就給大明規劃出來了是吧?”

    “人才啊!”

    片刻後。

    甦岳冷靜過來,看著常斌,惋惜地搖了搖頭,“可惜,這一切的前提是︰這個大明,必須得是我們說了算;只有我們翻身當主人,我們才能做更多事!”

    不經意間,甦岳縣令說出了心里話。

    吳院長、常斌、趙才,以及其余十余名夫子們一臉震驚地看著甦岳。

    你搞什麼啊?

    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說什麼?

    這是能說的嗎,你不能放心底里嗎?、

    常斌說了那麼多,人家都沒明面說出來。

    結果到你這,你直接開口了是吧?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李先生到底想干嘛,但也不能說啊,隔牆有耳,甚至外面就有官府的巡邏人員的啊!

    “怎麼了,各位怎麼這幅表情?”

    甦岳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常斌,治國型人才,非常適合幕後。”

    “而這甦岳,接受能力非常強,非常適合管理與調度,是管理型人才!”

    江哲仔細盯著甦岳,“這個甦成的老祖宗,本身好像就沒有什麼封建思想;愛護百姓,呵護百姓,雖一心只想爬更高。”

    “他的後輩甦成也是敢愛敢恨。”

    “甦成以前在高中時就是以暴制暴的狠角色,即使當了警察後,性格也改不了,原來是遺傳你家老祖。”

    “這甦家和常斌沒來錯地方,看樣子,真的會是李時珍前進的關鍵家族與個人。”

    “等下課後觀察一番,若無問題,就讓李時珍拉進陣營里。”

    此時,室內。

    李時珍掃視一眼台下,“室外的甦縣令已經解答了,而你們呢;還沒人想得出來嗎?”

    甦明一臉鄭重地舉手︰“其實我們都知道。”

    楊修連連點頭,“是的;我們剛才討論過,我們其實得到答案了。”

    李時珍一臉好奇︰“那為何不回應先生呢?”

    只見王權遺憾地搖了搖頭,“您也說過,掌握了,又能怎樣呢;短時間內根本改變不了;您又不讓我們聯系皇帝。”

    “大明要的是通過科舉制的治國型人才。”

    “他們把工匠視為賤籍——他們不知工匠的格物技術的發展才是帶領大明進步唯一。”

    “工匠能給百姓帶來更好的火器、更省力的器械,更棒的一切!”

    “一旦誰敢跟皇帝提,讓工匠變成正常籍;肯定有文臣會跳出來——說【這是動搖洪武皇帝的祖訓,該殺】之類的話語。”

    “要我看,這個國家待遇好的該是工匠,只有工匠有錢了,他們才能安心地創造新的技術。”

    “但偏偏,工匠注定是工匠;一輩子的賤籍。”

    “先生,即使我們知道來龍去脈,我們也改變不了這個境況。”

    “就算我們用您的知識——日後當上了官,可以我們的力量;哪能撼動整個大明啊;改變不了!”

    隨著話落,其余學子紛紛心有所感地點頭。

    “是的,先生,他們說得都對。”

    “我們知道您把我們當官培養;但是,我們越學越多,知道的越多;就越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來你們都跟我想的一樣,無力,非常的無力!”

    看著台下學子們的反應,江哲認可地點了點頭,“是的,工匠,放現代就是工程師,工程師分武器工程師造更好的武器;還有裝備工程師造更好的裝備,各種工程師,他們都是科學家。”

    “若現代把科學家視為賤籍;那誰還會這個社會作貢獻?”

    “我們華夏人,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反骨。”

    “封建就這點不好;把人分三六九等太明顯,皇帝特別像沒天賦的演員,我一眼能看見。”

    此刻,李時珍有些愕然。

    他只顧著講課,只負責傳授知識,卻忘了他們現在的身份還是學子。

    當一個人懂得比這個風雨飄搖的封建時代的所有人都要多時,人是會變的。

    他們有心,但無力。

    所以有時候,知識太多,反而不好;而是罪過。

    李時珍笑了,“嗯,先生知道了;以後不給各位徒增負擔了。”

    “等時機到了,我會跟各位說說我的志向。”

    “好了,今日的課程到此為止。”

    “下課!”

    說完,李時珍率先轉身離開了齊物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野史,怎全成真了?》,方便以後閱讀野史,怎全成真了?第35章︰誰不讓我種地,我們就把他種地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野史,怎全成真了?第35章︰誰不讓我種地,我們就把他種地里並對野史,怎全成真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