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怎全成真了?

第29章︰知識改變世界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城神 本章︰第29章︰知識改變世界

    李時珍滿意驚喜。

    “好,很好!”

    “天地人,只要把天地人三個字徹底了解。”

    “王朝的覆滅就不再是任何問題。”

    “首先︰天與地,們之中都有一出【自然環境】。”

    “細分一下,我們將會發現︰自然環境總是伴隨著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由天地主宰︰像暴雨、洪水、山火、地龍翻滾、寒冬。”

    “自然災害,我們人力無法抵擋,我們只能屈居于災害之下;盡可能的減少損失。”

    “所以自然災害一旦發生了,那麼我們大明百姓就需要什麼?”

    楊修立刻開口︰“食物。”

    李時珍問︰“食物從哪來?”

    “朝廷賑災。”

    “若朝廷沒有糧食呢?”

    “那麼朝廷撥款,從其他地方購買食物。”

    “若朝廷稅收沒收到那麼多;導致錢財空虛呢?”

    “這”

    對答如流的楊修,啞口無言。

    很快,王權試圖解決︰“朝廷得提前預防自然災害的到來;事先準備好賑災所需。”

    李時珍忍不住一笑︰“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呀;你該怎麼解決某流民問題;反正沒錢沒糧?”

    此話一出,王權也跟著啞口無言。

    若是預防災禍出現的話;那麼確實有解決方法。

    “若是預防災年的話,提前屯糧完全可以解決。”

    “比如災禍之前在全大明各地設立各種【倉】;當今年小災遍地時,這種【民倉】與【官倉】將會派上用場。”

    李時珍一臉好奇︰“民倉與官倉意思是?”

    王權想也不想,給出答案︰

    “民倉,是官府購買。”

    “官倉,是官府從百姓這邊征收的。”

    “不論是購買和征收;都得用于發生災禍之時。”

    “若某年無大災;那麼就在糧食變質之前售賣給百姓;幾乎價格上不會波動太大;皇權也不會虧。”

    “用某年小災不斷,平日里儲存的食物那就能夠提供給災禍地區;讓百姓不至于餓死。”

    看到此處,江哲一臉愕然,“等等,王權你在搞什麼?”

    “你們這是大明嘉靖年;不是清朝啊!”

    “沒想到清朝發生的事情,你現在也能做到啊?”

    仔細一想,江哲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我們華夏人特有的【居安思危】的思維嗎?”

    李時珍愕然片刻,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王權的答案與自己在仙書中所看見的【清朝】有部分影子。

    清朝那邊叫做︰平倉與官倉。

    而在王權口中,叫做【民倉】與【官倉】。

    既然他們能做到,我大明學子又為何做不得?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嗯,其實你說的這些;在大明各地其實有運用到。”

    “那是洪武皇帝在洪武三年設立的。”

    “具體的就不細說了;不管是哪個朝代,多多少少都有這些影子。”

    “可惜我問的是,發生巨大自然災害;朝堂的儲備糧不夠了;完全不夠。”

    “可有短期的解決方法?”

    “多看看史書,歷史告訴我們答案了!”

    很快,甦明頓時站了起來,“以工代賑。”

    “嗯,這個才是最正確的,那該怎麼以工代賑呢?”

    他沉思片刻,舉了個例子︰

    “其實這個事還要說到範仲淹。”

    “不管是朝廷發錢、發糧還是發藥材。”

    “這些都需要朝廷承擔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這就注定了這樣的賑災模式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難以長期為災民提供救濟。”

    “可災荒並不會因為朝廷賑災成本太大就停息。”

    “為了更好的幫助百姓,宋朝時範仲淹便獨闢蹊徑,他想出了以工代賑的救災妙招。”

    “據史料記載,皇二年,吳中、兩浙路發生,杭州的災情尤為嚴重。”

    “誰料此時主政杭州的範仲淹,卻日日泛舟湖上游玩,還鼓勵百姓舉行劃船比賽。”

    “範仲淹先賢還根據當地百姓信奉佛教的特點,召集各佛寺住持說道︰【現在是饑歲荒年,人力成本不高,各位不妨借此機會興建寺廟,必能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服務。】”

    “之後各佛寺住持听後,馬上招募工匠大興土木。”

    “範仲淹也派人募集了許多工人來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這讓當時每天參加翻修建築的百姓數量一下子達到了一千人。

    “範仲淹的事跡傳到朝堂後,一些朝臣頓時大怒;忍不住彈劾範仲淹不顧荒年財政困難,百姓生活無著,竟公然鼓勵百姓劃船競賽,竟還讓住持們翻修寺廟,簡直就是勞民傷財!”

    “但範仲淹卻信誓旦旦地說︰【我讓百姓宴游湖上,是想讓尚有余財的富人消費,從而讓窮苦人家賺些生活費,而我鼓勵寺院、官府大興土木,也是想讓貧苦無依的百姓可以借著官府與寺廟提供的工作機會活下去,不必背井離鄉,餓死街頭。】”

    “果不其然,在範仲淹的一番神操作下,大量的工匠、民夫,還有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們擁有了寶貴的賺錢機會。”

    “他們因此得以度過荒年。”

    “而在這場席卷吳中、兩浙路的中,也只有杭州一帶的百姓沒有受到嚴重波及,避免了流亡他鄉之苦。”

    講述到這,甦明作出總結︰

    “其實,以工代賑的核心是︰用別人的錢買最劃算的勞動。”

    “相當于,從富人口袋中拿錢。”

    此話一出,頓時驚呆了在座所有學子。

    他們全都不可思議地看向甦明。

    窗外。

    吳院長,常斌,趙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甦縣令;還是你家小子厲害啊;這麼小,就能立刻想到了朝堂所做之事。”

    “非常有潛力!”

    甦縣令也是被其的才能驚訝到了,“謙虛謙虛,估計平日里跟我接觸得多了;我曾經就接過上面的命令這樣做過。”

    趙才附和句︰“那還是您言傳身教得不錯!”

    江哲卻一臉笑意,“不錯是不錯;但最後到災民手上的賑災糧卻不足十分之一;甦明還是低估了人的貪婪。”

    李時珍滿意地點了點頭,“嗯,答案算是過關;但你低估了人類的貪婪;歷朝歷代的以工代賑大小案例;最後到災民手里的又有多少呢?”

    甦明立刻給出答案︰“那也很簡單,派人監督;抓到貪者,斬立決!”

    “嗯,很費心費力;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若是災荒不斷;這個大明定然要無!”

    “你的這次的答案,限制于災害的短期預防;若災害持續1年,2年,3年,5年,10年,乃至20年呢?”

    該問題落下,就連縣令之子甦明都迷茫了。

    “我沒有。”

    不僅是他,就連王權和楊修都感到細思極恐。

    若災害真持續如此之久,那日子還過不過了?

    李先生的問題太過夸張了吧?

    看著學生們這幅反應,江哲忍不住偷笑︰“至于這麼難以置信,明末崇禎那時候持續了多少年,人家好歹還堅持一些年呢;換到現在你們就萎靡了?”

    李時珍又說︰“再想一想,老百姓吃什麼。”

    “稻米和面以及各種。”

    “稻米和面,是由什麼種植出來的?”

    “種子。”

    李時珍指著黑板上的【天】與【地】與【人】。

    “請結合這三個字來考慮答案。”

    “老天給百姓帶來自然災害、大地給百姓帶來自然災害、我們作為【人】,難道要甘願受到自然災害嗎?”

    “我們無法改變自然災害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甘願等死唄,你是這樣認為的嗎?”

    甦明頓時愕然不已,連連搖了搖頭,“恕學生愚鈍,李先生,我實在不知道。”

    不止是他,就連室外的吳院長、常斌,甦約,趙才都眉頭緊蹙。

    李時珍都把災害持續到了幾十年,百姓的日子根本過不下去了!

    難道要天天抓貪官,天天斬、天天籌錢、天天賑災嗎?

    真有這種地獄般日子麼?

    看到此處,李時珍忍不住感慨︰“果不其然,仙書中有句話說得好;【人類這輩子都想不到自己從未見過的學識與知識】”

    “若非我接觸過仙書,我也如甦明這般局限。”

    雖聲若蚊蠅,但台下前方的還是有學子听到了,他們忍不住瞪大雙眼。

    啥,仙書?

    “好了,你坐下吧!”

    “請問,先生,如何解決?”

    “你之前回答的是什麼?”

    “【知識】。”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利用【知識】讓種子和土地提高產量?”

    “為什麼有的土地肥沃,就能產出更多的糧食?”

    “為什麼土地普通;就無法產出更多的糧食?”

    “你有考慮【肥沃】到底指的是什麼嗎?”

    “為什麼土地與土地之間有著大不同?”

    “難道是老天創世之前,就給大明的每一塊土地都限制了【你這塊土地好,可以多產糧;你那塊土地差,只能少產糧】。”

    “我只想問,真沒有人去鑽研一下;去研究下,為什麼土地也分好壞呢?”

    此話一出,甦明傻眼了。

    不僅是台下學子,就連窗外的院長等人都驚了。

    對啊,憑什麼土地好壞是老天定的?

    難道里面就沒有蹊蹺?

    看到這,江哲頗感意外,仿佛發現了什麼。

    “老李,你該不會要把生物書里的酸堿度,酸堿土地,大棚種植,以及化肥,還有植物的改良種植法搬出吧?”

    “話說,大明的華清大學的高才子,他們能听得懂嗎?”

    “難道這就是你口中的【天】,讓【人的力量改變上天注定的】,也就是【人定勝天】?”

    “厲害了我的老李,你真是時刻都在給封建大明的學子傳輸【反抗】的想法。”

    “論zf,你是專業的!!!”

    這些知識雖然只是初中生物,但听起來頗為有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野史,怎全成真了?》,方便以後閱讀野史,怎全成真了?第29章︰知識改變世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野史,怎全成真了?第29章︰知識改變世界並對野史,怎全成真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