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下這一群獸全身心的撲在陶窯和坑燒的泥碗上,白時也為此缺席了兩次采集,一直守著。
不過他洞口的藤筐放的越來越多,很好的平復了他不能去采集的焦急和煩躁。
四個泥碗為陶窯的燒制時常提供了有效的參考,當然其中白時出了最大的力。
第一個泥碗是在當天半夜的時候停止了燒制,自然冷卻查看後,碗底碗身都有裂紋,泥碗也出現了變形,打碎後仍然能看出中間有一層顏色不同的泥土,顯然燒制時間過短的失敗陶碗。
第二個泥碗是在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停止的燒制,碗底碗身的裂紋減少,變形程度較上一個輕微,泥土顏色均勻,以他的很少經驗來看,這也是燒制時間過短的失敗品。
第三個泥碗是在第二天下午的時間停止的燒制,碗底沒有裂紋,碗身的裂紋也只有寥寥可數的兩三條,細看後裂紋都出現在兩根泥條連接融合的位置,裝水不漏。
這個陶碗達到了白時的預期,算是一個成功的陶碗,只是外表不好看,黑不溜秋的。
至于碗身上的裂紋,他猜測是做泥胚的時候不夠熟練造成的,但是不影響使用。
這是群山部落燒制成功的第一個陶碗,高興的那叫一個狂魔亂舞。
部落的所有獸都在關注,他們的興奮的嚎叫聲一響起,部落的獸自然就知道陶碗燒制成功了,傍晚又回來了狩獵隊,響徹天際的嚎叫聲響了一個晚上,那晚部落里可能只有獸崽嚎累了睡著了。
白時也興奮,但是他興奮的蓄電量只能支撐到晚上,在漫天的嚎叫下無奈的被迫熬夜。
在場的獸一一看過這個陶碗後,就被大祭司收走放好了,據說是要在雨季後的祭祀上獻給獸神。
盡管陶碗燒制成功了,白時還是決定將最後的一個泥碗的燒制時間往後延了半天,期望能得到更好的對比。
第四個泥碗是在第三天凌晨的時候停止的燒制,碗底還是沒有裂紋,晚上的裂紋增加了兩條,但是陶碗很脆,沒有上一個結實。
五個陶碗擺在眼前,誰都能看出第四個陶碗燒制的時間是大概合適的。
這幾天白時為了這四個陶碗沒怎麼好好睡過,每一個陶碗都是他守著拿出來的。
其他的獸這兩天也沒閑著,做泥胚,找柴,燒制木炭,煆燒石灰石,配置三合土,找到合適的緩坡位置建起了十來座陶窯的的基本框架。
一半的原因是為了白時上了釉的十來個泥碗,另一半的原因是他們現在只能勉強掌控小型龍窯,所以幾個陶窯燒制出的陶器無法供給全部落的獸人。
隨著以後一個坑燒的泥碗燒制結束後,所有獸的關注都轉移到了陶窯上。
藍天白雲下,窯頭里白色的火焰在陽光下也絲毫不避讓,火光沖天,窯洞里的泥碗一直保持著通體透紅,窯尾的排煙孔沒有黑煙冒出,劇烈的溫度讓獸無法靠近。
陶窯邊上隨時有四五個獸守著,柴塊堆積如山。
來往的獸有挑著泥沙的、背著柴塊的、做碗胚的,還有些獸幕天席地的補覺。
之前挖的五個燒制陶碗的炭坑現在又增加了幾個,炭坑中木炭火勢旺盛,上面烤了很多的肉串,圍坐的獸直勾勾盯著,不時的吞咽口水。
這是白時開創簡易版燒烤,甚至還用短小的空心樹節鑽了孔制作了方便撒調料的罐子。
烤串受到所有獸人的鐘愛,就是木棍上串著的肉塊太小,吃的不夠過癮,以至于炭坑上一直烤著肉串,除了往坑里加木炭的時候,吃了一串就會迅速的補上。
這片地上空一直飄蕩著嗆鼻的香味,不僅有烤肉的香味還有辣樹皮和麻樹果的味道。
這些獸好像就沒有不喜歡麻辣肉串的,而且嫌棄部落附近的辣樹太少,特意去部落外尋了一大堆辣樹回來,麻樹果也摘了幾個藤筐的。
白時作為在場唯一的幼崽,選擇獵物的時候多選他喜歡的短牙獸,也會給他帶甜泥果和蜂蜜。
最後喜獲五桶辣粉和五桶麻粉,加上洞里角野送來的他整個雨季都不用擔心調料用完的問題。
可以說這兩天除了在陶碗停止燒制後判斷是否燒制成功外,沒有其他必須要干的活,那幾個上釉的泥碗也還在陰干中。
唯有一點,就是他雖然沒在炭坑邊上一直守著,但是他的胸膛上也烤出了火瘢,也因此受到了其他所有獸的無限憐愛。
雖然都是遭受風吹日曬的小麥色的皮膚,但是白時的膚色比他們白,火瘢的暗紅色痕跡附在他略顯白皙的胸膛上,形成強烈的對比。
試問誰看得下去?
那些成年獸看不下去,角野更是試圖找些草藥給他涂上,白時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攔下了,然後他這兩天吃的烤肉都是他烤的,白時只能乖乖坐著等著他的投喂。
角野投喂的分量可不是白時平日的分量,那是恨不得他再多長一個嘴,嘴巴、牙齒咀嚼肉塊到了酸軟的程度,不過也是終于體會到了八分飽的幸福感。
大祭司、重石首領、角野、白時以及烏時圍坐在炭坑旁,角野和重石首領正在往肉串上撒調料,他們則是拿著肉串在啃。
大祭司咽下肉塊,閑談說起︰“幼崽,陶窯里的泥碗是今晚就停火,還是明早?”
白時也有些難以抉擇,“要不明早?”
而後說出自己選擇的原因,“陶窯里的泥碗太多,還是多燒一會,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五個陶碗的燒制經驗,就算不能像第四個陶碗那樣,像最後一個也是好的。”
以白時來看,燒制時間過長比燒制時間過短更容易找到合適的燒制時間。
大祭司也是更屬意這個時間,“那就明早停火。”
喜歡穿越原始喂養巨獸請大家收藏︰()穿越原始喂養巨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